“這裡洋溢着活力與動能”:全球媒體近距離感受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魅力

2023-12-14 10:29:10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深圳12月8日電(記者 白瑜 朱超 馬卓言 馮歆然 梁希之)第五屆世界媒體峰會於12月2日至8日舉行,來自美聯社、路透社等世界101個國家和地區的媒體及機構組織的代表,在頭腦風暴之餘齊聚深圳,參觀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研發基地、考察騰訊公司創新技術、與深圳青年進行研討對話,在城市街道中“沉浸式”感受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硅谷”的創新魅力、旺盛活力。

媒體對話:增進文明交流互鑒

  近百位全球媒體人士來到總部位於深圳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研發基地。深圳的飛速發展離不開最具創新活力的企業。向新、向實、向未來,戰略性新興産業關鍵核心技術的“護城河”持續構築,“創新之城”高質量發展的韌性與活力躍然眼前。

  阿聯酋通訊社中文編輯方海山,了解到中國企業通過新能源技術實現低碳發展的目標時,向記者展示他用中文、阿文和英文采寫的稿件《中國願與發展中國家共建綠色低碳未來》。

  方海山在中國首都師範大學學習了六年中文,並獲得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學士、碩士學位。這個愛吃北京烤鴨、煎餅果子的阿聯酋記者熱愛中國文化。“以前在北京我學着讀懂中國,現在回到阿聯酋,由我負責來講中國好故事。”方海山説。

  阿聯酋通訊社用阿拉伯語、英語、中文等19種語言報道國際新聞,阿聯酋當地受眾高度關注中國科技進步、經濟發展、文化傳統等題材的報道。

  在深圳,科技創新90%以上的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資金來源於企業、90%以上的重大科技項目發明專利來源於龍頭企業——了解到這個情況時,阿聯酋通訊社社長穆罕默德·賈拉爾·雷西豎起了大拇指。他説:“新的技術帶來新的傳播方式,媒體行業是每分每秒都在進步的行業。很高興能來到中國,看到新的技術、獲得更多的機會、與這裡更多的人建立&&。交流對話能很好地促進不同媒體組織、不同國家、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借鑒。”

12月5日,在第五屆世界媒體峰會期間,外國媒體代表在深圳市的一家商店察看電子産品

科技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寫照

  全球媒體人員驅車來到騰訊技術有限公司,從科技發展的角度參觀這座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窗口”。

  從進入騰訊公司開始,帕萊薩·南古的手指就沒有離開過相機快門。綠色數據中心建設、自動駕駛、智慧農業展示……任何一個細節南古都不忍錯過。

  來自南非獨立傳媒集團非洲創新解決方案公司的南古是位“90後”CEO。作為長期專注於創新領域研究的科技迷,雖然之前從未來過中國,她對中國的科技公司和産品卻瞭如指掌。點開微信,熟練打開二維碼,南古順利地和記者成為了微信好友。

  “通訊、支付、娛樂……用一個應用搞定所有需求,科技正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簡單。”南古説,人們可能對騰訊等中國公司本身不太了解,但它們正用科技的力量解決環境治理、青少年發展、養老等社會問題,用創新成果紮實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

  幾天的參訪下來,南古已經構思了不少合作的好點子。她説,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媒體肩負着促進社會進步的關鍵作用。世界媒體峰會將全球媒體匯聚於此,形成重要共識,各方要努力合作,將願景變成現實。

  南古的公司和許多南非創新企業保持着溝通合作,致力於促進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此次中國之行,南古選擇“現代化”。“這些天親眼所見的一切加深了我對中國的美好印象,中國的發展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南古從中國的書籍中了解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概念。她&&,自己很認同中國“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的理念,了解到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對全世界發展中國家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真誠希望南非能吸取寶貴實踐經驗。

12月5日,在第五屆世界媒體峰會期間,

來自南非獨立傳媒集團非洲創新解決方案公司的帕萊薩·南古在深圳參訪時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

共建共享:世界舞&綻放多彩文化

  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國際上很多新的理念、産品和技術,首先通過深圳引進來,試驗後再向全國推廣。如今,深圳也在研究制訂國際標準,將深圳標準推向世界。同時,深圳加大力度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塑造出一張張各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在深圳市南山區商業街區參觀時,電子文創産品引起了多米尼加共和國裏斯汀報總編輯胡安·愛德華多·托馬斯的興趣,他拿出手機拍照留念。

  托馬斯説:“這是難忘的經歷。我們想了解中國民眾的所思所想,而鮮活的文化就是最精彩的演繹,我已經想好了回國後怎麼給多米尼加的觀眾們講我的故事。”

  當西班牙《金融世界報》社長何賽·梅斯齊達了解到,萬象天地商業中心邀請全球藝術家、知名策展人與創意機構,通過展覽、講座、工作坊等活動進行人文綜合體營造,探索公共空間運營新模式時,他説,粵港澳大灣區摩天大樓林立,但在這些既現代又前衛的建築背後,他也深深感受到了中國探索文化價值的努力。

  66歲的俄羅斯勞動報副總編米哈伊爾·莫羅佐夫告訴新華社記者,自己於20世紀80年代曾來華留學,當時也到過廣東。記得那時候的廣東還沒有那麼繁華。這次來感覺中國各個階層都在發展,科技、工業進步的步伐也是有目共睹。“現在感覺中國人很自信、很歡樂,感受到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對民族和國家未來的自信,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機會書寫中國故事。”他説。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