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爭奪國際標準制定權為哪般
4月11日,技術人員在光模塊生産線上作業
標準的領先是以技術的領先為前提的,誰技術領先,誰在標準制定場合的話語權就大。
文/逄徵虎
編輯/馬琼
隨着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國際貿易的日益繁榮,國際標準制定權已經成為國家之間爭奪市場、提高自身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標準的領先是以技術的領先為前提的,誰技術領先,誰在標準制定場合的話語權就大。標準反映了主導制定者的優勢和創新,跟隨者也能學到相應的經驗和參與意見。
因此,各國都在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活動,加強與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合作,提高自身的標準化水平和技術實力,以爭取更多的國際標準制定權。這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全球經貿發展的技術基礎
標準助推創新發展,標準引領時代進步。國際標準是全球治理體系和經貿合作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
國際標準凝聚了各國先進的科技成果和技術經驗,這些成果和經驗通過標準制定和應用過程廣泛傳播,擴大了世界範圍行業或專業內的共識。後期的全球研發和創新將在前期的標準基礎上享受更多的便捷,也是技術成果不斷總結和逐步積累的過程。
國際標準是國際貿易的技術基礎,是各貿易國間經貿合作對於産品、工程、服務等彼此認可的技術基礎,是減少和消除不必要技術性壁壘的有效手段。為此,世界貿易組織在“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TBT協議)中規定,各國制定技術法規和標準應以國際標準為基礎。
近年來,國際標準的主題越來越關注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城市化、能源資源利用、社會治理等人類共同發展的命題。為此,國際標準化組織成立了諸多上述方面的技術委員會。這些共同命題的解決方案也依賴於國際標準提供廣泛共識的技術基礎。
可以説,國際標準有助於增進各國之間的互信和理解,推動構建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對於加強國際合作和構建多邊主義體系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國際標準亦成為全球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各國科技競爭的制高點
國際標準制定權對於一個國家的科技和産業水平提升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它既體現了各國對國際社會的技術貢獻,作為回報又給主導制定的國家帶來技術上的地位,以及經濟和貿易上的利益。
如今,國際標準已經成為各國科技競爭制高點,誰的方案能成為國際標準,誰的技術在國際上就確立了主導地位。當一個國家在國際標準制定中佔據主導地位時,就可以通過制定標準來規定其他國家的産品和服務必須符合的要求,從而保護本國市場和産業的發展。
例如,2017年起陸續發布以3GPP Rel-15到Rel-16為代表的5G國際標準中,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和機構的專利目前佔了將近一半,並且在“控制信道”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場景上成為主導技術方案。
每一次移動通信技術標準的迭代升級,都會帶來市場規模的指數級擴張,以及更強的技術溢出效應,推動移動通信産業進一步與各行各業融合。由於國際標準提高了産品和服務的互換性和兼容性,它能為各貿易國特別是國際標準主導制定國創建公開公平的國際貿易環境,促進跨國貿易的順利進行。
同時,購買方因信任國際標準,以及其能為特色産品和服務(如中醫藥)提供指導,從而進行採購,客觀上帶動了主導制定國産品、服務、工程的輸出,促進了國際大循環,支撐經濟可持續發展。
例如,2009年由中國主導制定的IEC 62341-6-1《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光學和光電參數測試方法》國際標準發布,將中國優勢技術“積分球外測試方法”技術納入國際標準。隨後,中國的OLED顯示器在國際市場得到廣泛認可,出貨量佔全球出貨量的比例由2009年的10%上升到2010年的19%。
增強全球影響力的有效途徑
在安全、健康、環境保護等公共管理領域,國際標準是對各國良好法規實踐的強有力支撐,可助力各國營造有利於社會發展的良好環境,也為國際協議的制定提供支撐。主導制定國的管理經驗甚至管理制度等都可以通過國際標準向外推廣,特別是針對一些複雜的問題提供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方案,如社會責任、合規管理、司法科學、反賄賂管理系統、職業安全與衞生等。
這些問題往往牽扯到各國的社會制度、監管制度甚至文化傳統。如果主導制定國能夠在技術層面協調各國意見並貢獻制度和管理經驗,將獲得廣泛的國際聲譽。
例如,中國提案並擔任項目負責人的ISO 37302《合規管理體系有效性評價指南》和ISO 37303《合規管理體系能力管理指南》為全球範圍內合規管理的有效性評價活動和能力建設提供規則和路徑,為識別並找到合規管理的缺陷、改進空間及改進措施促成相互理解。
這兩項標准將中國各類組織在多年的合規管理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做法貢獻到合規管理國際規則的制定中,提升了中國在合規管理標準化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此外,中國主導制定的ISO 37104:2019《城市與社區可持續發展——改變我們的城市ISO 37101本地實施指南》為城市和社區可持續發展管理體系建設提供了中國經驗,有利於相關技術制度的國際協調。
為國家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已經成為各國各方技術活動的常態。
對企業發展來説,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是對新産品開發産生直接影響的戰略舉措,可以幫助企業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和合作夥伴,增強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只有在全球範圍內制定統一的標準,才能確保各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公平的地位,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
對於個人發展來説,國際標準是個人獲取先進技術知識和職業發展機遇的“捷徑”。通過制定國際標準,可以為各國科學家、工程師提供一個共同的技術語言和參照,推動技術合作和創新成果的互通。
在國家戰略層面,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是關乎一個國家科技、經貿等全方位的競爭與合作的戰略舉措,所以各國標準化戰略都把積極參與和主導制定國際標準作為主要戰略舉措。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關鍵領域,如能源、交通、通信等,國際標準制定權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安全和戰略利益。在這些領域中,如果一個國家無法掌握國際標準制定權,就可能面臨技術封鎖和戰略遏制的威脅。因此,掌握國際標準制定權,不僅可以保障國家的經濟安全,還可以為國家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係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標準化理論與戰略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2023年12月13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25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