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堵城”體驗“無車日”

2023-12-12 14:38:12 來源: 《環球》雜誌

 

6月27日傍晚,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東區的芝皮南切姆佩達克,人們在雅加達- 萬隆出城方向的道路上騎行

  “人們選擇留在城市,不單是為了生存,更是為了能夠‘詩意地棲居’。”

文/《環球》雜誌記者 鄭世波 孫磊(發自雅加達)

編輯/馬琼

  貫穿雅加達市中心南北的坦林街和蘇迪爾曼大街,是印度尼西亞首都的重要主幹道,也是印尼的形象大道。每個周日的上午6時到11時,這裡都會舉行“無車日”活動:孩子們在路邊練習輪滑;游客們站在街道中間自拍;小販們賣力地兜售商品……

  “無車日”最早由法國於1998年發起,以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鼓勵人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騎車或步行出行。後來歐洲一些國家發起“歐盟無車日”活動,“無車日”慢慢開始走向世界。

  雅加達在2001年9月22日的“國際無車日”當天舉辦了首次“無車日”活動。這之後,雅加達政府對“無車日”越來越重視,活動也從每年舉辦一次,縮短為每月舉辦一次,到現在每週就要舉辦一次。

“倫敦也要學習雅加達”

  雅加達政府於2012年通過法規,正式設立“無車日”,作為每週一次的公共活動。“無車日”當天,坦林街和蘇迪爾曼大街全長約8公里的道路禁止除公交車外的其他機動車輛通行。路口設置了路障和相關宣傳牌,並有城管警察和志願者進行推介和勸導。

  雅加達政府有關部門還在坦林街和蘇迪爾曼大街的兩側增設綠化帶、健身步道和自行車道,不斷擴大着市民的運動空間。從下面橫穿大街流淌的芝裏翁河也被整治一新,萬千翠綠裝點河道兩岸,市民不出城就能欣賞到好風光。

  雅加達的“無車日”如今已經成為雅加達和周邊地區市民爭相前往的打卡地。家住雅加達南區的23歲白領普特裏在“無車日”這天和朋友們約好前來慢跑,她説這是她每週末的例行活動。

  “星期天車少,政府‘巧用’城市公共資源為市民提供了一個舒適的戶外公共空間,在這裡我可以和久違的好友重逢,愜意享受運動的樂趣,非常有意義。”

  “工作日的雅加達擁堵、嘈雜、污染嚴重,每天忙忙碌碌不曾停下來欣賞它。‘無車日’裏一邊慢跑一邊細品坦林街和蘇迪爾曼大街兩旁的特色建築和風景,讓我內心重拾寧靜與平和。”普特裏説。

  雅加達的“無車日”活動成功帶動了印尼其他多個城市效仿,它們也紛紛設立“無車日”。印尼的“無車日”活動愛好者還專門成立網站,向民眾宣傳“無車日”的好處,鼓勵民眾減少私家車的使用,以改善空氣質量。

  非營利組織世界空氣質量指數項目網站(aqicn.org)公布的數據顯示,雅加達“無車日”期間兩條街的空氣質量污染指數(AQI)下降了1/3到1/2。《環球》雜誌記者在“無車日”現場明顯感到空氣清新了許多,噪聲也大幅下降。

  不光是雅加達市民,政府官員也積極參與到“無車日”活動中。今年5月,身着紅色外套,頭戴紅白頭盔的印尼總統佐科帶領一眾政府部長騎車參加“無車日”活動,騎行結束後和市民熱情互動,展現親民姿態。媒體報道,這已是佐科不到半年內第二次參加“無車日”活動。

  雅加達的“無車日”還曾一度走出國門,這讓印尼民眾頗感自豪。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2014年11月,當時的倫敦市長約翰遜(後曾擔任英國首相)在訪問雅加達期間騎自行車體驗了雅加達的“無車日”。約翰遜對媒體&&,雅加達“無車日”受歡迎程度令人驚訝。

  “周日舉辦‘無車日’活動是個好點子,倫敦也要學習雅加達。”約翰遜説。

“無車日”搭&,人間煙火氣

  雅加達城市管理官員阿卜杜拉·瑪吉德對《環球》雜誌記者&&,每週日的雅加達“無車日”都能吸引數萬人前來,為了不妨礙市民的活動,坦林街和蘇迪爾曼大街不允許小販擺攤。政府封閉了通向這兩條街的10條岔路,在岔路上開闢了露天市場,以吸引雅加達和周邊地區的小販入駐。

  記者看到,露天市場遮陽篷下幾位賣衣帽的戴頭巾女孩正對着手機直播;不遠處的美食區,大大小小數十個攤位一字排開,“滋滋”的煎炸聲和瀰漫在空氣中的油煙味,宣告着消費的復蘇。

  “10個街區能吸引1000多家商販,他們擺攤售賣水果、飲料、小吃、服飾、玩具、工藝品、電子産品等,造就了雅加達最大的街頭市場。”阿卜杜拉·瑪吉德説。

  印尼中央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印尼有超過6400萬家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貢獻了印尼60%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和97%的就業。疫情結束後印尼中小微企業繼續成為推動國家經濟復蘇的主力軍,印尼政府也以各種方式支持中小微經濟發展。

2016年10月9日拍攝的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蘇迪爾曼大街無車日活動

  人群摩肩接踵,人間煙火氣加速聚攏。對雅加達市民而言,“無車日”當天臨街而坐、沿河賞景、品嘗美食、打卡網紅地……熱氣騰騰的氣息是生活也是文藝。對商家而言,在人群密集的“無車日”通過“外擺”營造氛圍,為商品注入人情味,拉近與消費者距離,提高了銷量。

  地攤煙火氣裏,氤氳的是一座城市的勃勃生機。

  巴古斯夫婦是一對“95後”,天剛亮他們就從35公里外位於雅加達東郊的勿家泗縣趕來,早早擺好了攤鋪。草莓汁、香瓜汁、菠蘿汁……一瓶瓶透亮的鮮榨果汁整齊排列,顏色分明,讓人賞心悅目。

  “‘無車日’引來了源源不斷的客流,我們兩個人都忙不過來。雅加達市民‘敢’消費,一個人一次能買兩三瓶,還未閉市我的存貨就已經不多了。”巴古斯滿心歡喜地清點賬目,一臉燦爛。

  “我想再賣幾年,攢夠本錢後在勿家泗開一家自己的果汁店,有了孩子就不能跑這麼遠了。下周我還來。”他説。

  距離巴古斯夫婦的攤鋪不遠處的街角,幾個學生正在寫生,用五顏六色的畫板勾勒着雅加達“無車日”的人來人往,也描繪每個小販心中的美好夢想。

美一點,更要美一片

  印尼作家塞諾·古米拉·阿吉達瑪曾寫道,雅加達人一生中平均會有10年的時間花在路上。到過雅加達的人都知道塞諾並非言過其實。

  荷蘭交通導航服務商TomTom疫情之前公布過一個數據,顯示在全球416個主要城市中雅加達位居十大最堵城市行列,是名副其實的“堵城”。

  家住雅加達南郊德波市的安東每天早上6點就要從家裏出發,為的是在早高峰之前,趕到30公里外、位於蘇迪爾曼大街附近的單位打卡上班。每日的通勤讓他疲憊不堪,“幸福有時就是從家到單位的距離。路上時間多了,幸福指數就下降了。”

  “交通專家早幾年前就警告:如果雅加達的機動車同一時間出現在主幹道路上,車輛總長度將超過路面長度,這意味着雅加達未來或將面臨完全的交通停滯。”雅加達機動車保有量當前已經突破2300萬輛,安東説他心情有點沉重。

  安東認為,雅加達政府希望通過設立“無車日”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減少私家車的使用,但從目前看,雅加達距離這個目標越來越遠,雅加達正變得越來越不宜居。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IMD)發布的2023年智慧城市指數顯示,雅加達在141個城市中的宜居排名為第102位,空氣質量差、交通擁堵是影響雅加達宜居的主要原因。

  生活宜居,交通先行。為解決擁堵問題,雅加達政府曾&&多種限行政策,以降低私家車的使用,但市民見招拆招,總能找到應對之道,讓政府的政策失靈。雖然雅加達政府也在不遺餘力地修建地鐵、輕軌,增加更多公交車和公交線路,路上的私家車仍越來越多。

  在印尼文化學者諾維·巴蘇基看來,雅加達在道路規劃建設和交通管理上有意無意地傾向於“車輛優先”,導致道路系統嚴重缺乏人行道,在交通特別擁堵的路段,摩托車車手為了趕時間,甚至會駛入人行道,險象環生。這種情況下,市民乘私家車出行更像是一種安全的選擇。

  “人們選擇留在城市,不單是為了生存,更是為了能夠‘詩意地棲居’。‘無車日’讓雅加達個別道路在每週的擁堵中得到片刻喘息,市民得以享受短暫的安寧與休閒,實現了美一點。但整體和長遠考慮,政府必須下大力氣科學地規劃和完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補齊短板;推動市民關注環保問題並選擇低碳排放的綠色生活方式,最終實現美一片的目標。對已經成為‘堵城’的雅加達來説,這既重要,更必要。”諾維最後説。

來源:2023年12月13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25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