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為舉辦奧運會做好準備了嗎

2023-11-22 07:17:24 來源: 《環球》雜誌

 

2021年8月7日,喬普拉在東京奧運會男子標槍決賽中

  喬普拉的勝利不僅帶動很多年輕人投身田徑運動,也為他們樹立了榜樣:只要刻苦訓練,不當板球手同樣可以出人頭地。

文/唐璐

編輯/劉娟娟

  印度人口眾多,也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但在發展競技體育方面,除了風靡全國的板球運動外,印度長期以來乏善可陳。

  不過,近幾年來印度的體育生態系統以及體育文化出現了一些令人刮目相看的變化,隨着印度運動員在東京奧運會、英聯邦運動會以及不久前舉行的杭州亞運會上接連取得歷史性突破,印度開始夢想在全球體育舞&&展宏圖。

  印度總理莫迪10月14日晚出席國際奧委會第141次全會開幕式。面對包括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內的近百位國際奧委會委員,莫迪説,印度對於舉辦奧運會“非常興奮”,將會不遺餘力地去爭取舉辦2036年奧運會。

  “這是14億印度人民多年來的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我們需要你們的協助與支持。”莫迪説。不過,他沒有透露具體是哪個城市將代表印度提出申辦。

  除了2036年奧運會,莫迪&&,印度還打算申辦夏季青奧會。他説:“體育不僅僅是爭奪獎牌,還關乎贏得民心。”

一場英聯邦運動會阻斷的申奧夢

  其實早在20年前,印度就曾經有過一次申奧機緣。2003年,印度首都新德里獲得2010年英聯邦運動會主辦權,當時印度舉國歡騰,認為將可借此機會向全世界“展現印度政治制度進步和經濟騰飛”,繼而成為印度申辦奧運會的前奏。遺憾的是,好端端的一場大戲被印度演砸:運動員村“不宜人居”、場館建設狀況百齣、一些國家代表團推遲抵印,個別運動員甚至以衞生和安全為由宣布退賽。原本想通過英聯邦運動會展示國家形象的印度,在世界面前丟盡顏面。一家西方媒體稱,英聯邦運動會混亂的組織工作表明,印度在行政效率等方面與國際標準相差甚遠。

  主辦英聯邦運動會的失敗經歷不僅重創了印度的自尊心,也讓印度人不斷自我反省:為什麼中國通過舉辦奧運會能夠把它擁有的優勢都體現出來,而印度卻恰恰相反,一場夢魘般的英聯邦運動便讓印度的所有劣勢都暴露無遺?

  印度《經濟時報》在時隔4年後發表反思評論指出:希望通過成功的英聯邦運動會為申奧鋪路僅僅是一種假設,事實上印度完全沒有做好舉辦奧運會的準備;新德里英聯邦運動會原本就是“一場錯誤的營銷”,它給印度帶來的是“失去輝煌”。

  不過並非所有印度輿論都有如此悲觀的看法。在對印度體育歷史頗有研究的記者馬朱達看來,2010年英聯邦運動會的可怕經歷並不應該成為印度繼續申奧的阻礙和包袱。他説,1951年在新德里舉辦的首屆亞運會為印度創建了體育基礎設施,而1982年新德里亞運會不僅讓這座城市擁有了當時“世界上最時髦的體育場”,也把新德里變成一座現代化都市。“如果巴西能夠通過裏約奧運會成為潛在的體育超級大國,印度為什麼不能實現同樣的目標呢?”

  20年過去了,印度的經濟規模已達3.5萬億美元,去年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莫迪還&&,印度將在未來五年內躋身世界前三大經濟體行列。經濟的快速增長不斷激發印度的全球夢想,也讓印度對於申辦2036年奧運會的目標更為清晰:通過主辦地球上最大的體育賽事證明印度的經濟實力、最大限度地展示印度的軟實力、提升印度在全球政治中的地位、利用為奧運會打造的世界級基礎設施推動印度體育文化、促進印度投資和旅游業……

  儘管印度輿論承認舉辦奧運會所帶來的並不僅僅是“一床玫瑰花”,然而印度為奧運會所花費的成本和收益其實很難估量。一家印度媒體評論指出,“如果印度能夠成功舉辦奧運會,將預示着一個具有組織能力的國家出現在世界舞&。因此印度必須像中國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那樣,利用2036年奧運會作為超級大國登上世界舞&。”

  問題是,假如印度真的夢想成真申奧成功,它是否已經為承辦奧運會做好了準備?

莫迪老家行不行?

  雖然莫迪最近在多個場合明確印度要申辦2036年奧運會,但這只能被視為意向。根據規定,國際奧委會只有接到申辦城市通過印度奧委會正式提交的意向書後,才會啟動相關審核與評估程序。據悉,2036年奧運會主辦權花落誰家,最早也要到2025年之後才能揭曉。此前,波蘭、印度尼西亞、墨西哥等國家也都&&有興趣舉辦2036年奧運會。

  印度官方眼下並未正式宣布將由哪個城市申辦奧運會,但很多跡象表明,來自莫迪家鄉的古吉拉特邦最大城市艾哈邁達巴德將會成為印度的首選城市,該市不僅已經為舉辦奧運會制定了宏偉藍圖,相關設施甚至已經破土動工。

  曾經參加過6次奧運會報道的印度體育記者普裏塔姆&&,印度能否為奧運會做好準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辦城市。資料顯示,奧運會的大多數主辦城市多為一個國家的首都或最大城市之一。如果艾哈邁達巴德成為印度首選的候選城市,它將會成為一個例外——因為在包含人口、面積、國內生産總值、清潔程度等指標的印度城市排名中,艾哈邁達巴德都排在前5名之外。

  因此,印度一些專家對於艾哈邁達巴德成為印度首選奧運主辦城市&&疑慮:“我們的城市通常與垃圾場為鄰,人口過剩,建築碎片經常散落在地面,城市空氣被低效的廢物管理所窒息。艾哈邁達巴德能在13年內為奧運會做好準備嗎?”

  更讓印度人擔心的是這座城市的奧運基礎設施能否過關。目前艾哈邁達巴德僅有4000多間酒店客房,容量甚至不足以應付日前舉行的板球世界盃一場熱門比賽觀眾的住宿需求。若要主辦奧運會,其酒店和住宿基礎設施至少需要增加5倍。但在奧運會熱潮後,這些酒店是否能有充足的客源尚不可知。針對此,許多專家提出,印度必須對主辦城市的基礎設施在奧運會後的用途作出評估。此外,專家們還對艾哈邁達巴德的體育文化不夠強大&&擔憂,“儘管它有號稱能容納13萬人的世界最大板球場,但即便是板球世界盃開幕式,其看&上也是空空蕩蕩,而其他比賽上座率大多僅有10%。”

  好消息是,國際奧委會新規則已經允許兩個城市或者兩個地區同時舉辦奧運會,這不僅讓印度在確定奧運主辦城市時有了更多選擇,也可以減輕單一城市舉辦奧運會的壓力,更充分地使用其他城市的現有基礎設施,從而降低建設成本。基於這個新規,人們猜測,印度會考慮由艾哈邁達巴德和與其相鄰的古吉拉特邦首府城市甘地訥格爾聯手申辦奧運。

板球功過

  印度參與奧運會的歷史不僅非常久遠,它甚至還是首個獲得奧運會獎牌的亞洲國家。不過諸多因素導致人口大國印度並沒有成為一個體育強國,印度不少人認為,過於強勢的板球文化扼殺了印度的奧運文化。

  迄今為止,印度在奧運會上僅獲得35枚獎牌,其中10枚金牌中有8塊來自曲棍球。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期間,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曾經向站在身邊的印度人請教,“印度有5.5億人口,為什麼不能産生一個奧運單項比賽個人獎牌獲得者?”當時一位印度記者出來解圍,“或許這是因為我們印度人相信,在比賽中最重要的是參與,而不是贏得獎牌。”

2008年8月15日,在印度孟買,小學生舉着射擊運動員賓德拉的畫像參加印度獨

立日慶祝游行。賓德拉2008年8月11日在北京奧運會男子10米氣步槍比賽中,

為印度獲得其歷史上第一枚奧運會個人項目金牌,成為印度青少年崇拜的偶像

  這段插曲已經過去50多年,印度人口增加了一倍多,其在國際體育舞&上的表現依然不盡如人意。2008年,射擊運動員賓德拉終於收穫了印度自參加奧運會108年歷史上首枚個人金牌。但賓德拉在奧運會上閃爍的光芒也並沒有讓印度人能夠持久地關注奧運會。一位印度學生曾經告訴筆者,“賓德拉作為印度的奧運英雄數日內就會被人遺忘。由於奧運會沒有板球比賽,印度媒體不會對奧運會予以更多關注,它們的版面只會留給板球運動。在印度,只有板球是帶動印度公眾想象力和娛樂的體育運動。”

  這個印度學生説的是大實話。在印度人眼裏,板球就是體育的代名詞,板球在印度不僅是一種信仰,也成為商業、娛樂和政治的重要紐帶。印度媒體對板球明星爆炸式的報道讓印度人從小就認定:只有練板球才最有出息。也正因為如此,無論走在印度的繁華都市還是窮鄉僻壤,板球運動必定是一道永恒的風景線。由於印度的重大板球賽事都會有眾多大牌寶萊塢電影明星加盟啦啦隊,板球在印度便成為一種娛樂加體育的表演和競賽,這種寶萊塢+板球的模式無形之中又産生了其他體育項目所無法創造的板球經濟。

  板球在印度這種近乎狂熱的誘惑力,使得其他任何體育運動在板球面前都黯然失色。“板球幾乎扼殺了印度所有的體育項目,即便是曾經給印度帶來過8塊奧運金牌的曲棍球也命運不佳。除非板球從這個國家被驅逐出去,否則其他體育運動都將得不到任何鼓勵。”一位印度體育愛好者向一家全國性大報投書表達自己的不滿。

  但這就是印度體育文化的殘酷現實。每到四年一度的奧運年,印度各界都會對本國運動員在奧運賽場上的表現或歡呼或痛苦反思,然而三分鐘熱度之後,一切皆回歸本初。賓德拉在奪取金牌後曾經意味深長地説:“印度要想成為一個體育強國,就應該真正給奧林匹克運動以優先地位。”

  一個有利於印度的好消息是,國際奧委會最近官宣,板球已經被正式列入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這意味着如果印度獲得2036年奧運會主辦權,板球比賽將能在印度舉辦的奧運會上進行,印度板球迷將有機會首次在自家門口目擊他們心愛的板球隊在奧運會上衝擊冠軍。

奧運戰略正在改變印度體育生態

  或許是受開國總理尼赫魯“科教立國”理念的影響太大,體育從來沒有成為印度政府的優先事項。但與多數印度領導人有所不同,莫迪非常重視體育對提升印度大國形象的作用,他認為“體育可以成為促進民族融合的一個強大手段”,並決意通過奧運戰略來改變印度“體育弱國”的面貌,喚醒印度這個多年的“體育昏睡巨人”。

  2016年裏約奧運會結束後沒過幾天,莫迪便迫不及待地宣布成立一個涉及奧運的戰略專門小組,負責制訂行動計劃以幫助印度運動員“有效參與”2020年、2024年和2028年奧運會以及亞運會和英聯邦運動會。在莫迪的直接授意下,其最倚重的智庫“全國改革印度學會”很快&&印度首個《面向未來的國家短中長期奧運戰略》,這份文件不僅包括如何落實和發展印度10個奧運體育優先項目,還制定了對運動員的選拔與評估、引進教練員以及建立合理的體育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具體措施。

  為吸引廣大的鄉村人口參與體育,莫迪政府在2018年啟動了一項名為“Khelo India”的國家體育發展計劃,旨在通過為來自鄉村和偏遠地區的運動員提供必要的體育基礎設施來改善印度基層體育文化。針對那些具有潛力拿獎牌的尖子運動員,莫迪政府則設計了“目標奧林匹克領獎&計劃”,向他們提供足額津貼,讓這些高水平運動員在接受高質量訓練和享受必要的運動和技術設施方面沒有後顧之憂。

  在莫迪政府的綜合體育戰略引導下,印度的體育生態系統以及普通人對體育的認知都在發生變化,隨着關注和有效參與體育運動的人數增加,印度的體育實力也在不斷顯現:在東京奧運會上印度贏得7枚獎牌,這是其在奧運會歷史上最好的表現;在杭州亞運會上印度的獎牌數量歷史性地突破100枚大關,首次在中日韓之後位居第四位。更為令人關注的是,很多印度體育新星都是從原本沒有任何體育設施的偏遠村鎮走出來,成為田徑、射箭、射擊、羽毛球等項目的世界級選手。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東京奧運會男子標槍金牌獲得者喬普拉。

2019年7月8日,人們在印度艾哈邁達巴德的菜市場買菜

  當年賓德拉的首枚奧運個人金牌固然刺激了印度射擊項目發展,但對普通印度人來説,其成功故事並不具備可複製性,因為射擊是一項費用高昂的運動,多數人沒有像賓德拉那樣擁有一個可以為其建造私人射擊場並支付國際比賽費用的富豪父親。而來自鄉村的喬普拉所從事的標槍運動及其成才經歷被認為“很接地氣”,雖然年僅25歲,喬普拉已經包攬奧運會、世錦賽、世青賽、英聯邦運動會、亞運會等各類重要國際賽事的金牌。

  喬普拉的勝利不僅帶動很多年輕人投身田徑運動,也為他們樹立了榜樣:只要刻苦訓練,不當板球手同樣可以出人頭地。以往印度很多運動員都是以板球明星的成才經歷激勵自己,現在喬普拉的名氣不僅超越印度板球明星,他甚至還成為激勵板球選手奮進的偶像。

  已經成為國際奧委會委員的賓德拉近期&&,他當年在參加比賽時總會自我懷疑,而現在的印度運動員多半是帶着更大程度的自信走向賽場,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心態。正因為如此,賓德拉對於未來印度體育前景十分看好,“印度體育將會繼續保持上升勢頭,國家對體育的投資將會增加,越來越多的體育運動將被關注,更多的年輕人將會參與體育運動。”賓德拉強調,“毫無疑問印度將會舉辦奧運會,唯一不確定的是在什麼時候。”

來源:2023年11月15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23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