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智家的“負碳工廠”
幾十年前,一把錘子砸掉了有問題的冰箱,海爾智家也砸出了製造業質量為先的意識;幾十年後,再循環生産線將一台&廢舊電器拆解,海爾智家便率先打開了從“低碳工廠”到“負碳工廠”的新理念。
文/《環球》雜誌記者 張海鑫
編輯/馬琼
人類的工業文明似乎從來都與綠色無關,而如今,有人卻在工廠上種出了一片森林。
窗明几淨的車間中,一台500L容量的大冰箱被緩緩推到上料口,經過預拆解、冷媒回收、自動打孔瀝油、多重破碎、三級分選……這&廢舊的冰箱“壽終正寢”,變成了一堆堆拆解金屬、再生塑料、循環部件,並以這種全新的形態,重新進入産業鏈。
今年,是海爾智家在A股上市的第30年,在這個特殊的節點,《環球》雜誌記者來到了山東省青島萊西市,這裡坐落着中國家電再循環産業首座互聯工廠——海爾智家再循環互聯工廠。每年有200萬台廢舊家電於此被拆解,循環新材料産能3萬噸,年碳減排能力約為1.7萬噸,相當於種植155萬棵樹。
這個佔地150畝的工廠已變身成萬畝“森林”,被鑲嵌在城市中,成了現代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交相輝映的一個縮影。
“回收只是海爾智家&&生態聯動中的一個環節,過去大家對製造業的期待是採用更多的可回收能源,減少碳排放,但在海爾智家構建的從採購、設計、生産、經營、回收、處置的生態系統中,有些環節不僅要實現減碳,更要強調貢獻,也就是負碳的概念。”海爾智家副總裁、再循環産業總經理任賢全説。
幾十年前,一把錘子砸掉了有問題的冰箱,海爾智家也砸出了製造業質量為先的意識;幾十年後,再循環生産線將一台&廢舊電器拆解,海爾智家率先打開了從“低碳工廠”到“負碳工廠”的新理念。
用30年積累,寫3年成績單
3年前,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中國向世界作出實現“雙碳”目標的承諾: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3年來,我國積極穩妥推進“雙碳”工作。在政策推動下,各行各業大力推動能源革命,推進産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世界風能領先者;
太陽能發電能力世界第一;
電動車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燈塔工廠”數量持續排名全球第一
……
中國的綠色減碳一直是熱門話題,還成了外媒觀察中國的一個重要窗口。看著中國3年的減碳成績單,很多外媒不理解,為何中國的碳減排減出來這麼名列前茅的産業。
如果説“3060目標”是一個大國對氣候變化的莊嚴承諾,那麼在各行各業努力探索多年的企業,就是中國3年減碳成果的産業“答卷人”。
在海爾智家看來,中國企業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綠色可持續發展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海爾智家作為首家在上海、香港、法蘭克福三地上市的公司,早早地就在資本市場接觸到了ESG(環境、社會、治理)的概念,國際上一些大型投資機構非常看重企業ESG,他們想了解公司怎麼對待員工、怎麼處理氣候風險給商業模式帶來的挑戰,等等。”海爾智家副總裁、ESG全球執行辦公室主任黃曉武説,“這也促使我們思考,這些問題對於全球化運營的上市公司究竟意味着什麼。”
“歐洲市場對能效的要求非常高,比如説在空調産品裏面冷媒的使用,下一步可能會使用對環境更加沒有破壞的能源。我們要在全球市場立足,必須要生産這樣的産品。”黃曉武説。
不止是家庭領域,海爾智家的低碳發展目光還延伸到建築領域。此前,海爾智家發布了智慧樓宇産業3大創新成果:首先,是通過磁氣懸浮智慧節能方案實現“降碳”;其次,通過光碟機儲能方案實現“零碳”;最後,通過熱能回收發電及氣態膨脹發電實現“負碳”。從家庭走向建築,從産品方案到建築環境的節能系統方案,智慧樓宇成為海爾智家的第二增長曲線。
因此,對於已經上市30年的海爾智家來説,市場邏輯早已將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種子埋在了企業發展的土壤裏。在可持續綠色産品轉化成公司競爭優勢的過程中,海爾智家也積累起眾多創新優勢。
比如在減碳方面,海爾智家始終致力於前沿節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不斷提升全系列産品能效。如搭載了海爾智家全球首創F-D PLUS變頻技術的冰箱産品,比傳統冰箱節能15%;新增精華洗功能的洗衣機,用水量比傳統滾筒洗衣機節省38%;熱水器應用了海爾智家首創的環境因數變頻控制策略,能效可提升15.5%;空調則運用了全球首發換熱器可變分流科技,單&年耗電量可減少389度;磁懸浮中央空調應用零摩擦無油運轉科技,節能50%,自誕生以來累計減碳216.6萬噸。2022年,海爾智家共獲得18個綠色低碳家電認證,其中海爾冰箱獲得首個“中國綠色産品認證”。
實際上,多年以來海爾智家一直專注科研,在智慧家庭領域,累計主導和參與國際標準95項、國家行業標準670項,均為行業最多;累計獲得 12 項中國專利金獎,行業第一;連續9次佔據全球智慧家庭發明專利排行榜第一,智慧家庭累計公開專利26421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6項,佔行業2/3。
這一項項記錄,不僅寫在了海爾智家的發展歷史中,也寫進了中國以綠色發展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績單中。
從“減碳”到“負碳”,破解世界難題
“海爾智家的綠色實踐,不止局限在産品研發環節。”海爾智家企劃設計&&總經理吳劍&&,“海爾智家形成了‘綠色設計、綠色製造、綠色營銷、綠色回收、綠色處置、綠色採購’的6-Green戰略。産品方面我們提出了很多新的智能、節能、環保技術;製造方面我們優化能源結構,採用更多的可回收能源,減少能源浪費,包括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最後依託我們龐大的體系、相關的上下游夥伴去回收拆解和再利用,實現閉環。”
比如,在減碳潛力巨大的生産製造領域,5G+工業互聯網技術在家電工廠的應用,正在驅動綠色製造模式的全面轉型和升級。
海爾智家擁有5座燈塔工廠,實現冰、洗、空、熱4大産業全覆蓋,是中國擁有“燈塔工廠”數量最多的企業之一,同時海爾天津洗衣機互聯工廠也是中國本土唯一“可持續燈塔工廠”。世界經濟論壇曾對這個洗衣機互聯工廠給出評價:“為了在能源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提高經營韌性和減少碳排放,海爾採用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打造了一個設備電力負荷模型,部署了旨在優化能耗的生産調度程序,將能源消耗降低了35%,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了36%。”
2022年,海爾智家開展了對國內43家整機工廠的碳盤查行動,並積極開展對産品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認證,共獲得冰箱、洗衣機等6個類別、10個型號産品的碳足跡證書,走出1條碳足跡之路。
如果説生産端的綠色轉型打開了工業製造碳減排的巨大潛力,那麼致力於産品回收的綠色再循環互聯工廠則讓“負碳”成為可能。
2022年9月2月,海爾智家再循環互聯工廠在青島萊西正式建成投産,該工廠是海爾智家在全行業綠色循環經濟發展新模式方面進行的積極探索。
家電回收一直都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全球廢棄電氣電子設備(WEEE)論壇官網近日報道,在含有貴重物質和有害物質混合物的廢物中,只有17.4%會“在全球範圍內得到適當收集、處理和回收”,剩下的5060萬噸將被投入垃圾填埋場或焚燒,以不合標準的方式處理,或者乾脆囤積在家中。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家電生産國與消費國,目前正處於家電報廢的高峰期。根據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數據,淘汰的廢舊家電以每年20%的幅度增長,僅2022年廢舊家電報廢量就超2億台。
以前,國內的家電回收都是靠“馬路遊擊隊”的方式進行。這種做私拆的小作坊並不具備拆解資質,對廢舊家電的處理不能做到環保和規範。家電中除了銅、鋁、鋼材和塑料等原材料,還會普遍使用到製冷劑、發泡劑、顯像管、熒光屏、水銀繼電器等配件,不規範回收處理廢舊家電,會對人和社會都造成巨大危害。而通過海爾智家再循環互聯工廠,不僅可以實現廢舊家電的無害化拆解,拆解出來的材料還能再次投入生産。以冰箱為例,一台廢舊冰箱通過該工廠的智能拆解線可自動分選出塑料、鋁等20多種材料,其中的鋁就可以製作30多個易拉罐。
當然,穩定的回收貨源是家電循環産業的命脈所在,為此海爾智家大力建設回收渠道,現有線下門店3.2萬個、服務人員10萬餘名、物流配送中心100余個、戰略合作商1300家、區縣回收網絡2624個。2022年,海爾智家回收廢舊家電613萬台。
為保障前端回收的穩定供應,海爾智家在自身營銷網、服務網、物流網、渠道網的優勢基礎上,搭建了覆蓋全國的家電回收網絡,創新“五網融合”的回收模式,打造全域化、可視化、規範化的廢舊家電回收體系,為下游再生應用持續穩定供應循環塑料原材料。
據任賢全介紹:“與行業不同的是,海爾智家再循環産業不僅布局廢舊家電前端回收、拆解,還把拆解物再生出了可再利用的循環新材料,將産業鏈延伸到後端再生、再利用,在汽車、家電、日化等領域實現高價值應用增值。”
“回收—拆解—再生—再利用”,在海爾智家的綠色循環利用産業體系中,家電製造的鏈路周而復始,像極了再循環互聯工廠中那枚巨大的莫比烏斯環。
不只做自己的“綠色先鋒”
家電製造巨頭的綠色轉型,使得一場綠色蝶變正在整個家電産業鏈蔓延開來。
“多年來,海爾智家積極與上下游産業鏈單位合作,同原材料製造商和物流企業一起,共同探索産品全生命周期減碳。”海爾智家企劃設計&&總經理吳劍介紹,“在原材料方面,海爾智家會更加傾向於可回收、可再生的材料或對環境影響較低的環保型材料,我們會與供應商持續探討節能減碳方案,例如環保包裝替代、輕量化設計等。比如,凈水機産品外殼採用可回收利用塑料材料,所有材料都滿足歐盟RoHS的認證要求,同時該産品通過濾芯內置減小了産品體積,節約了20%以上的包裝輔料。”
再到産業鏈的下游,海爾智家也在包裝材料的選擇上不斷優化,優先選擇可降解或可回收的綠色包裝材料。推行減量包裝的同時,海爾還積極探索環保型包裝技術,對包裝材料進行創新。例如,2022年,公司旗下的GEA與瑞典貨運技術公司Einride達成合作,在常用運輸路線上部署了電動貨運卡車進行物流運輸,所有電動卡車預計每年可行駛20萬公里,第一年內即可減少210噸二氧化碳排放。
同時,在家電回收處理環節,海爾智家與生態環境部共建的行業內唯一國家級再循環産業大數據&&於2022年7月上線,利用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實現了線上審計、智能核查等功能,已經啟動第一批拆解企業的應用試點,在拆解智能審核、工廠拆解運營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方面成果顯著,未來將為全國109家廢舊家電拆解企業提質增效。
在此基礎上,向前延伸,海爾智家正在構建全國最大的全民廢舊物資回收&&,逐步從家電擴展到全品類廢舊物資回收,規範回收體系,解決行業私拆亂拆等痛點;向後延伸,針對後端再生材料行業無標準、價值低等痛點,在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的政策引導下,海爾智家打造循環新材料供需&&、建立家電行業碳足跡標準,推動循環材料高價值利用,進一步完善循環産業發展的綠色閉環産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