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國際連鎖酒店眼中的旅游風向
游客在三亞市蜈支洲島旅游區露營
疫情後出游的人們更重視旅游的品質,他們傾向於在一個城市進行更為多元化的探索,而非走馬觀花式地在多個城市進行“打卡”式旅游。
文/《環球》雜誌記者 樂艷娜
編輯/張海鑫
一對雕花石獅,一扇飾有門釘的青花藍色對開大門,類似於中式藻井的雕花穹頂……這無疑是一家中餐廳,但它位於英國倫敦。9月12日新開業的倫敦半島酒店,有一家名叫藍粵軒的中餐廳,它由香港室內設計師梁國輝操刀,以19世紀來往於中英兩國之間的三桅帆船“耆英”號為設計靈感。酒店內還有一家名為小青花的酒吧,以整面墻的中藥櫃為主設計元素,讓賓客得以在享用一杯酒中體味東方風韻。
“讓每段旅程充滿暖心記憶和特別禮遇”,這是半島酒店集團的宗旨。今年2月,半島酒店集團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的酒店正式開業,這是該集團在全球的第11家酒店。對於這家選址極為苛刻、幾十年中只開了10家酒店的集團來説,一年內兩家酒店的擴張速度,與今年以來全球範圍內酒店業迅猛發展的大環境頗為契合。
疫情之後旅游恢復,酒店業已經成為復蘇最為強勁的行業之一,從國內外代表品牌發布的財報可以看出,酒店營業收入能力大幅度提升,酒店投資也快速回暖。
酒店業“狂飆”
今年以來,國際國內酒店品牌的擴張速度都十分迅猛。以第二季度為例,希爾頓酒店集團在全球新開業92家酒店,新增14000間客房。在國內,以特許加盟為主要發展策略的北京首旅酒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開業酒店526家,同比增長53.8%;華住集團新開業酒店374家,其中中高端酒店182家;亞朵集團新開業酒店70家。
各大酒店品牌在暑期過後也紛紛公布了自己的半年報或第二季度財報,頭部企業均出現了明顯增長。其中,萬豪國際第二季度營收約60億美元,同比增長13.81%;希爾頓酒店營收約26.6億美元,同比增長18.75%;凱悅酒店營收約17億美元,同比增長14.97%。從國內來看,華住集團半年財報顯示,其營業收入達100.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5.10%,凈利潤達20億元,同比增長304.59%;錦江酒店、首旅酒店等國內一線酒店品牌的營收均同比增長30%以上。
正是基於此,包括萬豪國際在內的多家知名酒店企業在公布財報的同時,均提高了對於全年收入的預期,表達對未來的樂觀態度。業界認為,旅行需求的積極回暖、休閒和商務旅行的恢復都為酒店行業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以北京王府半島酒店為例,疫情之後,酒店爆滿,尤其是在幾個公共假期和暑期,很難訂到房。我們看到了國際游客的回歸,而國內游客的熱度也依然不減。對未來的市場走向,我很有信心。”北京王府半島酒店總經理康儒明告訴《環球》雜誌記者。
“改變自己的服務方式”
酒店業快速復蘇,無疑同時也加劇了市場競爭,要在回暖的市場中多分一杯羹,各酒店品牌必須要對疫情後的旅游趨勢準確作出判斷與調整。康儒明告訴記者,疫情期間北京王府半島酒店的主要客戶來自國內,幾乎沒有國際游客,不過隨着疫情結束,國際游客數量正在逐漸增多。“我們需要對員工的英語服務能力重新進行培訓,也需要重新適應海外游客的消費習慣,比如他們仍然傾向於使用信用卡而非微信或支付寶掃碼,我們為此重新啟用了刷卡機。”
這位在疫情期間到北京接任酒店總經理一職的澳大利亞人,此前曾在曼谷半島酒店擔任酒店經理。記者採訪他時,他剛從西藏旅游歸來,“藉&到中國來工作的機會,我想盡可能地探索中國,了解這個有豐富文化底蘊的國家。我向所有朋友推薦中國,希望他們來中國旅游,體驗中國。北京王府半島酒店可以作為旅程的一個樞紐,游客從這裡出發,經歷一切後再回到這個熟悉而溫暖的地方。比如,在離酒店不遠的一個胡同裏,你可以喝到北京特有的豆汁兒,雖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它的味道,但可以大膽去嘗試。疫情之後,游客更願意去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而酒店要抓住游客的這一心態設計旅游産品,從而獲得更多的認同感。”
康儒明認為,疫情之後人們更重視酒店是否衞生,是否能提供健康的飲食和住宿環境,是否能提供相應的環境和服務,使他們能更好地與社區、大自然相連接,能更好地與家人相處。“這個暑假,我們發現家庭出游更加盛行,在疫情後人們想與家人有更優質的相處時光。因此,我們將許多房間改成了家庭房,以適應大家庭的同住需求。同時我們也提供更多類型的活動和項目,希望能使家庭中的每一代人都能盡興。比如我們觀察到很多家庭的旅游行程會包括參觀博物館,於是我們與當地的藝術家開展一些書法、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等相關活動。”
康儒明的“前任”、現在是巴黎半島酒店常務董事的文斯滕在接受《環球》雜誌記者專訪時&&,疫情後出游的人們更重視旅游的品質,他們傾向於在一個城市進行更為多元化的探索,而非走馬觀花式地在多個城市進行“打卡”式旅游。“從酒店的角度來講,就是以前人們可能只預訂兩晚,現在更多的是預訂5晚及以上。這就要求酒店改變自己的服務方式,能讓客人持續感受到新鮮感、連接感和舒適感。”
讓游客更愉悅、更方便地體驗中國文化
康儒明和文斯滕對記者&&,儘管今年以來酒店業復蘇勁頭明顯,但航線的恢復、旅游線路和産品的重新供給等仍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就目前的形勢來對旅游市場進行趨勢性判斷,還為時過早。“尤其是人們在疫情後,傾向於選擇自己更為熟悉、更有安全感的城市去旅游,而非去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和文化,這種影響會持續多久,還不能完全確定。”文斯滕説。
不過,“各大酒店都在努力推出各種服務以吸引客源,我們已經充分體會到競爭壓力了,也力爭通過自己的獨特方式來留住游客。在北京,我們尤其希望能為國際游客做好探索中國的準備,比如幫助他們熟悉微信和支付寶的使用,了解如何使用滴滴打車和大眾點評等應用軟體,使他們能更愉悅、更方便地體驗中國文化。”康儒明&&。
來源:2023年10月18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21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