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龐貝被折疊的歷史
3月7日,羊群在意大利龐貝古城遺址吃草
“龐貝古城是考古學研究的永久實驗室,在這裡永遠可以期待有新發現。”
文/《環球》雜誌記者 韓嘯(發自羅馬)
編輯/馬琼
談起意大利古城龐貝,幾乎每一個歷史學習者都無法抵擋它的吸引力。公元79年,龐貝被火山灰徹底掩埋——商貿船隱沒在地中海,古羅馬劇院從此謝幕,市民論壇廣場不再熙熙攘攘,而沉睡中的人們再也沒有醒來……歷史,在這裡停下了腳步。
不論看過多少文字資料,在抵達龐貝之前,你可能都永遠無法理解這份吸引力到底代表了什麼。承載着將近兩千年的歷史,疊加古羅馬文明的恢弘,龐貝的特徵裏,似乎理所應當包含一份“厚重”。
不過,龐貝市民顯然想拒絕這份“厚重”。
“他們是一個幽默的族群。出土的壁畫中,有手藝製作展示、美食、動植物、神話人物,生活中的一切題材都可以是他們創作的內容。”龐貝考古公園工作人員安東尼指着一副小天使手舉工具刺向腳底螃蟹的壁畫介紹,捕魚是龐貝市民生活中常見的工種。正是這些內容豐富的壁畫,幫助現在的人們逐漸構建起兩千年前古羅馬生活的結構和肌理。
幸運的是,龐貝保存着更多珍貴的歷史細節。今年以來,龐貝考古公園開始了一系列新的挖掘工作:繪有“意大利披薩”的壁畫勾起了公眾的好奇心,新出土的人體骨骼幫助人們進一步了解龐貝人的死因……
“龐貝古城是考古學研究的永久實驗室,在這裡永遠可以期待有新發現。”龐貝考古公園負責人加布裏埃爾·祖赫特裏格爾接受《環球》雜誌記者採訪時説,“得益於多種技術的進步,如今的考古挖掘充滿了未曾有過的可能性,這讓我們可以獲得比過去更多的信息。”
“生”與“死”的痕跡
龐貝古城遺址佔地66萬平方米,是意大利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古羅馬城市遺址,自1863年首次挖掘以來,規模巨大、保存良好的歷史遺跡讓人們得以窺見兩千年前市民生活的各種細節。
在規制整齊的石板路上,幾乎每隔五六米便有3塊高達小腿處的石頭橫亙其間,連接道路兩側的商鋪。“眼前的石頭是龐貝人的‘人行橫道’。”安東尼告訴記者,“龐貝文明市政規劃十分成熟。下雨天,人行橫道還能讓大家避開坑坑洼洼的水坑。”
主幹道兩側,裝有烤爐的房間格外引人注意,烤爐上還保存着完好的大理石櫃&。“它們是當時龐貝市民的熱食飲料小賣部。”安東尼介紹,龐貝遺址有近80個這樣的小賣部,有些還配備了裝飾精美的案&和濕壁畫。此外,龐貝還有大約36個用於製作麵粉和麵包的烘焙坊,並保存有石碾、麵粉容器等烘培用具。
史料記載,古羅馬人生活中,人們在室外吃飯的習慣非常普遍。漫步在小賣部和烘焙坊之間,可以想象人們站在冒着熱氣的烤爐邊排隊購買食物的場景。
古羅馬文明因一場火山噴發戛然而止,火山灰定格了龐貝市民的死亡瞬間。如今,新的考古發現正在幫助人們無限接近這場“群體死亡”的真相。
今年5月,挖掘人員在“貞潔戀人之家”麵包坊中發現了兩具高齡成年男子的遺骸,初步現場分析數據表明,他們並非直接死於火山噴發,而是因建築物倒塌死亡。這意味着,在火山噴發期間,對當時龐貝城居民的生命構成威脅的除了火山噴發,還有火山噴發引發地震導致的建築物倒塌。
意大利文化部長真納羅·聖朱利亞諾稱,“這兩具遺骸表明,關於公元79年的那場火山噴發還有更多未知有待發現,因此有必要在龐貝古城這樣一個巨大的考古實驗室中,繼續進行科學調查和挖掘。”
龐貝永遠不缺新發現
在今年陸續出土的新發現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當屬一幅繪有披薩形狀薄餅、水果、香料等菜肴的壁畫。靠近那不勒斯這個披薩起源地,考古人員今年夏天的這個發現迅速勾起了公眾的好奇心。
畫面中,一個銀托盤上放着酒杯,旁邊是一個扁平的佛卡夏麵包,上面有石榴、棗等各種水果,以及香料和一種可能是香蒜醬的調味品,托盤上點綴着些許乾果和黃色草莓樹花環。
雖然看起來像披薩,但它畫的並不是披薩。龐貝考古公園考古學家解釋原因説,西紅柿和馬蘇里拉奶酪這兩個披薩最具特色的配料,當時尚未出現。
研究表明,這種類型的圖畫在古代被稱為“Xenia”,其靈感來自於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前1世紀希臘化時期的希臘傳統,即贈與客人“熱情好客的禮物”。
7月,龐貝考古公園宣布在考古第九區新發現繪有食物的靜物圖
羅馬帝國時代維吉爾和馬夏爾等作家都曾詳細描述過這一現象,水果和其他農産品被放在充當“容器”的祭祀麵包上。維吉爾的史詩中有一個預言稱,當特洛伊人“到達未知的海灘,吃完所有的食物”時,他們就會找到新的家園,而他們的飢餓使他們“也吞噬了容器本身”。祖赫特裏格爾認為,除了對所代表食物的精確識別之外,對希臘化傳統的發現是這些壁畫的另一價值。
龐貝古城裏,另一個新鮮事是豪華住宅建築“維提之家”時隔20年後重新面向公眾開放。“維提之家”於1894年至1896年間首次挖掘,屋主可能是通過葡萄酒等農産品貿易致富的兩兄弟。建築中保存有質量令人驚嘆的壁畫,描繪着奇幻建築和神話場景等內容,還有由青銅和大理石製成的雕塑,處在建築正中位置的柱廊花園裏,則保存着複雜的的水道和小噴泉系統。
資料記載稱,房間裏宏偉的繪畫和雕塑表明,龐貝地區生産的葡萄酒已出口到整個地中海地區;維提兩兄弟從“自由民”(奴隸社會中除奴隸以外的居民階層)順利進入當地社會上層,則展示了龐貝的社會流動性水平。
祖赫特裏格爾認為,“‘維提之家’代表了濃縮在一座房子裏的羅馬世界故事,是代表‘羅馬精神’的博物館。”
“挖掘是一個不可重復的過程”
祖赫特裏格爾介紹,當前龐貝古城中有約30個正在進行的考古挖掘工地。“新一輪挖掘的首要目的是改善遺址保護條件、重建挖掘邊界並獲得新的考古數據。”
與以往不同的是,意大利考古挖掘如今非常重視對每個物體地層關係的精確記錄,不僅要看到物體本身,還要看到物體留下的痕跡,以期能借助新技術重建建築本身的動態變化。
“因為挖掘是一個不可重復的過程。”祖赫特裏格爾説,“在龐貝古城進行挖掘是一項責任重大的工作,得益於各種技術的進步,我們能夠獲得很多以前得不到的信息。”
最新的例子來自於今年3月,在一項針對龐貝斯塔比亞浴場建築群年代與布局規劃演變的研究中,發掘人員在浴場遺址群的一個建築客廳中發現了馬賽克地板。事實上,斯塔比亞浴場建築群早在19世紀50年代就已經被挖掘,但人們直到今天才開始了解其複雜演變的歷史。
這是一座古羅馬上層階級住宅樓“多姆斯”,建築包括入口、一個被小隔間(臥室)包圍的中庭、書房、新發現的起居室、柱廊花園和一個大門廊,門廊內還有一個由彩色馬賽克製成的精緻地板。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建築的歷史早於浴場本身,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中期,佔地面積約900平方米,公元62年的一場地震後它才被拆除,為浴場建築群騰出空間。也就是説,龐貝古城空間歷史有可能被改寫,有可能直到公元79年火山噴發的十幾年前,一座擁有馬賽克裝飾的“多姆斯”一直坐落在浴場西部。
“這表明,龐貝古城以前發掘過的部分仍有東西等待被發現。”祖赫特裏格爾説,“即便是在我們認為已經了解過的區域內,也可能會有新發現。”
與此同時,意大利考古保護理念和技法正發生着改變。在“維提之家”,過去為了保護和修復壁畫而涂在壁畫上的蠟層特別難以去除,這種修復方法現在被證明極其有害,它掩蓋了描繪奇幻建築和神話場景壁畫的許多細節。祖赫特裏格爾解釋説,“如果能以最小的干預動作來保護文物,我們便不會採取更多的行動,以防止遮蓋掉原本更為重要的細節。”
談及在當代進行挖掘的意義,這位考古學者感慨,“通過對這些真實的歷史生活痕跡的發現,去了解經濟文化體系背後的人群,恰恰是考古研究的迷人之處。”
“我們在龐貝古城日常維護中還引入了果園、橄欖樹、葡萄樹等培養工作。”祖赫特裏格爾説,“這些作物栽培技術甚至可以追溯到龐貝時代,如果我們仍能保留住地中海地區的飲食傳統,將不僅能發揮它的經濟價值,事情本身還具有教育和文化傳承價值。”
登上龐貝城北的塔樓,古城灰色的墻體、劇院、議事廣場和住宅樓林立,白色石板路交錯其間,綠色的草木點綴其中。
稍向東望去,眼前充盈着綠色的草木,表面上看幾乎和所有鄉村一樣,但數米之下,那裏有尚未開始探索的近三分之一面積的龐貝。轉身向北,維蘇威火山幾乎觸手可及,數千年來,它一如過去俯視着這座城。
來源:2023年10月18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21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