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蒸餾”:法國葡萄酒脫困有點難
2月13日,嘉賓在法國巴黎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博覽會上品酒
葡萄酒行業對法國經濟至關重要,不僅事關千萬酒農的生計,在對外貿易平衡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承載着法國的文化脈絡,是難以割捨的國家名片。
文/《環球》雜誌記者 徐永春(發自巴黎)
編輯/馬琼
“來一瓶82年的拉菲!”周潤發在經典港片中的一句&詞,曾為法國頂級酒莊葡萄酒蒙上神秘與尊貴的面紗。時至今日,葡萄酒仍然是法國的國家標籤之一,蜚聲全球。
但是,近年來由於銷量下降和産量過剩,法國葡萄酒農卻面臨“酒桶滿了,口袋空了”的尷尬處境。為此,法國政府今年6月&&了涉及2億歐元的“危機蒸餾”補貼方案,以低價收購滯銷葡萄酒,然後蒸餾成酒精出售給制藥或香水行業。
“危機蒸餾”能否成為法國葡萄酒業擺脫困境的出路?法國各界褒貶不一。樂觀者認為,這是葡萄酒業的“斷臂求生”,能夠最大程度減少酒農損失,為行業復興贏得時間;悲觀者則吶喊道,葡萄酒釀造過程傾注了酒農的勞動與心血,所有努力在高溫蒸餾中化為烏有,令人痛惜。
多重危機如“雪上加霜”
法國國家葡萄酒委員會聯合發表的一項調查顯示,近60年來,法國的葡萄酒消費量下降了70%,從1960年的人均每年128升下降到2018年的36升,這種下降在年輕人中尤為明顯。
産生此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於代際差異,法國年輕人不再鍾情於紅酒;用餐過程的非儀式化,葡萄酒不再是餐桌上的必備品;單親家庭的“爆炸式增長”——單親家庭“獨自飲酒的情況很少”;通貨膨脹導致民眾購買力下降;出口競爭的加劇等等。
目前,法國18歲至35歲的年輕人中,只有不到30%有消費葡萄酒的習慣。首先是葡萄酒的高價格令年輕消費者望而卻步,美食行業也將葡萄酒市場“高端化”,強化了這種飲料作為一定生活水平代名詞的觀念。據統計,三分之二的葡萄酒消費者和精品葡萄酒愛好者都是40歲以上的富裕人士。其次,相對於“老式”紅酒,新一代更喜歡甜味葡萄酒,如桃紅葡萄酒和香檳。此外,當代年輕人對啤酒的熱情持續高漲,啤酒銷量已是葡萄酒的5倍。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這種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餐桌上喝酒的習慣消失造成的,飲酒主要是為了快樂,而非僅僅因為餐桌禮儀。
近年來法國和歐洲的通貨膨脹和購買力下降,也導致葡萄酒需求的下降。食品支出的增加正在促使消費者減少酒類産品的消費,特別是紅葡萄酒,這種需求下降始於新冠疫情期間。據法國國家葡萄酒委員會估計,意大利本季葡萄酒消費量預計下降7%,西班牙下降10%,法國下降15%,德國下降22%,葡萄牙下降34%。
此外,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執政時期,法國葡萄酒曾經成為空客與波音競爭的連帶受害者,被加徵25%關稅,導致對美出口急劇下降。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智利、阿根廷等葡萄酒“新選手”也給法國葡萄酒帶來持續衝擊,例如,澳大利亞為促進葡萄酒出口與若干國家達成了更加優惠的貿易協定。
與此同時,日益頻繁的氣候災害(霜凍、乾旱、冰雹),玻璃、紙板、標籤紙等的價格上漲,能源成本飆升,勞動力短缺……諸如此類眾多的不利因素疊加在一起,使法國葡萄酒行業面臨的局面“雪上加霜”。
“酒桶滿了,口袋卻空了”
“多餘的酒已經不值錢了。酒桶滿了,錢包卻空了。”殘酷現實的背後是酒農的悲傷。據了解,法國葡萄酒生産成本在每桶1200至1400歐元之間,但是由於滯銷,市場價格已跌落至每桶650至700歐元。業界人士認為,法國葡萄園從未如此脆弱。根據相關協會統計,波爾多三分之一的莊園已陷入困境。
去年冬季,在法國波爾多葡萄酒行業協會門前舉行的一場游行期間,一個人體模型被懸挂在樹上,象徵“自殺”的葡萄酒農。“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影響了我們對美國的出口,新冠疫情以及酒吧和餐館的關閉,歐洲能源危機,通貨膨脹之下法國人緊縮的預算,氣候變化帶來的冰雹、霜凍和缺水壓力……”在游行隊伍中,一名波爾多省參議員將葡萄酒行業兩年多來面臨的所有問題一一列出。除此之外,葡萄莊園缺少買家,而且葡萄種植者日益老齡化——一半以上年齡超過55歲,三分之一超過60歲。
這導致波爾多葡萄酒面臨嚴重的生産過剩危機,數百萬升葡萄酒找不到買家。“我們已經經歷了10到15年的生産過剩危機,這個行業至今還沒有勇氣面對它。”該參議員大聲疾呼。
在舉行示威活動的波爾多梅花廣場,39歲的維吉妮和37歲的奧克塔維也在游行隊伍中。她們在一個小型葡萄園工作了10年,如今面臨被解雇,因為莊園主已經開不出薪酬。
波爾多葡萄酒行業協會主席迪迪埃·庫西尼解釋説,波爾多地區的家庭葡萄園和小規模葡萄園在這場危機中首先受到衝擊。“波爾多有大約50個産區,其中一些享有盛譽的産區如佩薩克-雷奧良、聖埃美隆、波美侯等,分佈有很多知名列級酒莊、城堡和大型地産,這些行業龍頭抗危機能力強、運轉基本良好,但波爾多地區廣大的中小葡萄酒農卻正在被拋棄。”
困境中的權宜之計
葡萄酒行業對法國經濟至關重要,不僅事關千萬酒農的生計,在對外貿易平衡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承載着法國的文化脈絡,是難以割捨的國家名片。於情於理,法國政府都不可能坐視不管。
法國農業部今年6月宣布,面臨葡萄酒行業嚴重的經濟困難,國家積極與葡萄酒行業組織溝通並給予支持,共同實施危機管理措施。為了應對葡萄酒滯銷的問題,法國當局呼籲歐盟委員會啟動“危機蒸餾”措施。該方案隨後獲得歐盟批准。
法國的“危機蒸餾”方案最初確定的援助金額為1.6億歐元,後增至2億歐元,計劃在2024年10月前採購大約3億升滯銷葡萄酒用於蒸餾酒精,用作工業、化粧品和消毒凝膠等的原料。這一應急措施的目的是減少葡萄酒農和酒商損失,避免葡萄酒嚴重過剩和價格大幅下滑對市場的衝擊。
根據該措施確定的散裝紅葡萄酒和桃紅葡萄酒的收購標準,對於AOP(原産地命名保護標誌)葡萄酒,對生産商或中間商的補貼金額為75歐元/百升,IGP(受保護地理標誌)葡萄酒的收購價為65歐元/百升,其他葡萄酒收購價為45歐元/百升。
顯然,“危機蒸餾”是困境中的權宜之計,對葡萄酒從業者來説是一種無奈選擇。“從修剪、採摘、壓榨到釀造、熟化……每滴葡萄酒都來之不易,我們釀葡萄酒可不是為了蒸餾酒精!”某葡萄酒農痛惜地説。
法國農業部6月發布文件指出,政府對葡萄酒産業提供信貸支持,某些葡萄酒産區也需要對結構性措施進行反思。“從長遠來看,該行業必須制定必要的計劃,以適應國內消費市場和出口市場需求的變化以及極端天氣的影響。政府將支持該行業制定未來的戰略規劃。”
據悉,除了蒸餾,減産也被視為一種解決方案。法國政府要求部分産區減少葡萄園面積,承諾每公頃補償1萬歐元。但是,連根拔起葡萄藤,這對葡萄種植者來説將是更加艱難的抉擇。“當你是一名葡萄種植者時,拔除葡萄藤絕對是不可思議的,因為這個職業已經融入你的血液裏。”波爾多葡萄種植者讓-塞繆爾·埃納德感慨。
來源:2023年10月4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20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