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深大速度,共赴新深大夢
如今,新深大速度已為新深大夢找到“三步走”的節奏——到2025年,建成高水準綜合性大學;到2035年,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準綜合性大學;到本世紀中葉,建成世界一流綜合性大學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標桿大學。
文|胡艷芬
7月,萬余名深圳大學畢業生見證了校史上規模最大的畢業典禮;9月,1.2萬多名新生,將與深大共迎40周年校慶——代代世人接踵來去,莘莘學子蓄勢奮發。
“10年前我初到深圳大學時,曾許下諾言,8~10年內,將讓深大躋身全國高校前50名榜單,我們已經做到了,這是新深大速度。”深圳大學黨委書記李清泉告訴記者。“現在的深圳迫切需要一兩所一流的大學,建設一流大學,深圳大學責無旁貸。”“我們這所大學正是在為國家不斷破題解題的過程中成就自身的格局和精神,成就自身的奇跡和夢想。”深圳大學校長毛軍發在多個場合表達了自己與深大的夢想。
如今,新深大速度已為新深大夢找到“三步走”的節奏——到2025年,建成高水準綜合性大學;到2035年,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準綜合性大學;到本世紀中葉,建成世界一流綜合性大學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標桿大學。
常下“先手棋”
2012年,當了12年985重點大學副校長和黨務副校長的李清泉,從珞珈山下的武漢大學來到深圳大學擔任校長一職。這一年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品質的若幹意見》,中國高等教育高品質發展的要求迫切,這一年,深圳大學開啟了高水準大學建設的新征程。
深圳大學黨委書記李清泉
彼時的深大,還不到30歲。“雖然比歷史,深大比不上百年的清華、北大,但深圳從邊陲農業縣發展成大城市,從沒有大學發展到擁有深大這樣一所大學,本身就非常鼓舞人心!”深圳大學第六任校長章必功曾在接受採訪時説,“如果要找出一點來和百年名校比較,就是改革。”
因此初到深大,李清泉“信心滿滿”,這是基于他對高等教育規律的把握,對深大辦學創新思路的信心,更是對深圳這座城市的信心。
李清泉告訴記者,深大的根與魂始終是改革和創新,改革是刻在深大基因裏的,深大的歷任校領導和師生對改革都有很強的承受力。尤其重要的是,許多改革不因校領導和主管人員更替而推倒或半途而廢,而是不斷繼承、發展和完善。
他以深大人事制度改革為例,深大的人事制度改革一直走在全國高等院校前列,2010年章必功校長開始“試水”人事制度改革,循序漸進式地在推動全員聘用制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李清泉接任後于2016年繼續進行預聘-長聘教師制度改革,持續激發了師資隊伍的活力。到2023年深圳大學國際水準高水準師資隊伍已具規模,國家級高層次人才達到175位(全職),其中,近3年來深大自主培育國家級人才52位,居地方高校前列。“我們做過相關統計,在對教職員工進行分類管理的基礎上,預聘-長聘制教師的科研成果平均産出比老體制的教師多,同樣的産出更能提早至少2年完成;預聘-長聘制教師要比老體制的教師早2~3年通過職稱評定;許多年輕教師的科研産出,是內地很多高校的2倍,甚至超過很多985高校。”李清泉介紹説,人事制度改革帶來的活力、動力是深大近年來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
2022年新任校長毛軍發上任後,將人事制度改革持續向前推動。以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毛軍發因時因勢,針對深大亟待解決的問題,從多方面“自我改革”,推出係列改革與發展舉措——“1+3+X”專項工程。其中,“1”是指作為戰略引領的“雙一流”創建;“3”是指3項制度改革,分別為激發活力的師資隊伍建設制度、面向未來的雙創人才培養模式、追求卓越的科學研究體制機制;“X”是指若幹當前急需、牽動全局、面向未來、引領發展的重點項目建設工程。其中,“激發活力的師資隊伍建設制度”就以考評制度改革為核心,力求進一步煥發教師隊伍的鬥志。
“因為有對高等教育規律的把握,對學校校情的認識,所以我們提出的各種發展舉措就有前瞻性、針對性,同時也能下好‘先手棋’。”李清泉説。
面向國家、城市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在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新突破,重點在于高等教育。”李清泉説,深大在這方面的主動作為可圈可點。
2022年11月,深圳大學獲批“射頻異質異構整合全國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大學校長毛軍發任實驗室主任。這是深圳本土高校首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實現了零的突破。“全國重點實驗室的獲批,為深大這樣的地方性高校帶來了科技自信。”毛軍發説,“有自信,你才有勁兒去啃硬骨頭。敢去啃硬骨頭,才有可能實現突破。”
“真解決問題、解決真問題、問題真解決。”這是毛軍發在學校大會小會上最常説的一句話。毛軍發認為,目前,我國的科研工作總體實力與量化指標已達到國際一流水準,但科學重大發現和技術重大發明不多,在開創新的學科方向、推動技術革命、解決國家“卡脖子”難題等方面尚需更大努力。毛軍發期待自己可以帶領深圳大學在科研上發力,著力打造追求卓越的大科研創新體係,實施重大項目培育計劃,強化為國家、地方發展服務。
既要擔起國家使命,也要實現城市夢想。去年履新深大的毛軍發笑稱,“現在準備將‘青春的尾巴’獻給深圳。”
深大的“新夢想”也與這座城市密切相關。毛軍發説,“一流大學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更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深圳大學是深圳高等教育的一張名片,建校40年來幾乎全程參與和見證了深圳的偉大創業和偉大奇跡,承擔著深圳半數以上本科以上在校生的培養任務。深大如果不是一流,就很難講深圳有一流的高等教育。”
面向未來,深大提出了與深圳發展同頻共振的“三步走”戰略——到2025年,建成高水準綜合性大學;到2035年,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準綜合性大學;到本世紀中葉,建成世界一流綜合性大學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標桿大學。學校正從學科建設、科研、人才培養等多方面發力以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與城市發展呼應,深大由來已久。比如,深大與深圳市紀委、市司法局合力共建全國首家合規研究基地“深圳大學合規研究院”,以高端智庫助力深圳建設合規示范區;比如,深大與鹽田區政府共建深圳國際海事研究院,為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強大的人才保障。
“再比如謝和平院士來到深圳,就把研究方向從‘礦山’調轉為‘海洋’,並破解‘海水直接電解制氫’的世紀難題;我從前做遙感測繪,來到深圳後就開始做濱海工程的安全監測,最近深中通道對接成功了,這裏面就有我們深大的技術。無論是跨海大橋還是地下空間,無論是港澳基本法的研究還是城市治理研究,深大很多教師把自己的研究論文寫在了特區的大地上,與這座城市同頻呼吸、共同成長、相互成就,促進成果産業化,服務城市發展。”李清泉介紹道。
攀科研高峰的手向上,為學生服務的根向下
作為動態精密工程測量領域的科學家,李清泉還是個“細節控”,他深知資訊在傳導過程中的衰減會影響傳遞效果的道理。“要延伸自己發現學校問題的觸角,如果時時都能發現問題,就始終不怕解決問題。”李清泉説。
“2012年我剛到深大時,對學校了解還不深,那些自下而上層層傳遞的資訊尤其是學生反映的意見,到我這裏時,可能就不是最初的樣子。”李清泉説。為了更近距離地與學生溝通,2013年3月校長午餐會正式推出。在每月“例牌”的校長午餐會上,校長會帶上若幹名副校長以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與同學們圍坐一起,邊吃邊聊——從吃不到北方饅頭這種“小事”到學校何時能進“雙一流”這種“大事”。“一個最重要的原則是,凡是被學生反覆提到的問題,一定要高度重視,必須促成解決。”李清泉説。
為教師和學生的科學研究提供充分的支援,是深圳大學服務師生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學校現有各級各類實驗室50多個,且安全等級較高,因此加強安全管理就顯得十分重要。多年來,學校為確保實驗室安全運作,投入了很多資源。如進行實驗室安全分類分級管理,還請了第三方專業公司來核查我校實驗室的安全狀況,將公司業績和風險排查效果直接與效益掛鉤。同時對實驗室進行信息化、智慧化管理,做到隨時、隨地對實驗室遠端監控,最大限度確保師生的生命安全和學校的財産安全。”李清泉告訴記者,實驗室每年僅耗材的開支就超過千萬元,但深大仍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深大正在推動“實驗室設備提升項目”,預計整體投入資金10.59億元。除了教學實驗之外,學校的科研實驗室、設備共用實驗室正通過各種形式向學生開放。
深大的校友文化早已成為一種獨特的、頗令人羨慕的“深大現象”。用一個例子來説明,深大學生曾與哈佛、清華等國際國內知名高校同臺競技,多次在世界級合成生物學競賽——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iGEM)上獲得金獎,而參加此項大賽資金的投入必不可少,一個團隊在比賽的前期準備階段投入就需幾十萬元,而這項資金全部由深大校友捐助。
深圳大學校長毛軍發
“校友的幫助體現在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科研的創新與發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校園文化繁榮、改善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條件等方方面面。在深大40周年校慶期間,廣大校友以各種形式表達對母校的深情厚誼,深大校慶一期捐贈就獲捐5.3億元。而校友對學校的認同和情感連結,正是通過學校細致入微的服務建立起來的。”毛軍發説。
四十年潮起潮落、花謝花開,于歷史長河中觀照也不過彈指一揮間。但一代代深大人的夢想接力,使所有與這所大學相連的故事匯聚為一個恢弘的長篇力作。
“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能有多大成就,很多時候不是比聰明、比條件,而是比努力、比毅力。”談及深大未來,毛軍發十分篤定。“在高校管理上耕耘,每一天我都能找到新鮮感,每一天都有新的收獲和想法。”談及深大未來,李清泉充滿期待。
什麼是新深大速度?7月中旬,2023年廣東省本科批次普通類正式投檔。在省內高校物理類投檔一項上,深大躋身前三。最終,深大廣東省普通物理類錄取平均分達610分。“考上深大”已從老深圳人口中的“保底”,成為全國學子的夢寐以求;20多年前,深大“學活”的石頭塢還面朝大海,如今那片海已化身為世界500強和高科技企業雲集的“環深大創新生態圈”;11年前,深大的國內高校排名約為132名,目前,在國際四大主流大學排行中,深大平均排名內地高校27位……
而這些也只是深大核心指標的快速發展,更可持續的“新深大速度”,或許正發生在每天都“全力以赴”的荔園裏,或許正發生在每個“以夢為馬”的師生、校友間。而這樣的“新速度”讓“新夢想”可望且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