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學子何以讓人羨慕

2023-09-26 08:59:39 來源: 《環球》雜志

 

在第九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廣東省分賽中,

深圳大學“水利萬物——中國水利工程智能監測領航者”項目一舉奪得廣東省冠軍

 

  “在深大,夢可以成真,淚可以變甜……”

 文|劉娟娟

  “我很榮幸在我的導師的帶領下,我的科研與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緊密相連,這是當代青年何以慷慨激昂的家國夢。在深大,夢可以成真,淚可以變甜……”7月2日,在深圳灣體育中心春繭體育館舉行的深圳大學2023年畢業典禮上,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邱桐作為畢業生代表發言,讓無數深大學子動容。

  近年來,深圳大學成為了國內就業前景最好、畢業生最有競爭力的大學之一。一組數據可見一斑:地處粵海街道的深圳大學周邊雲集了200多家上市公司,深大學子在“家門口”即可獲得豐富的實習和就業機會;騰訊、比亞迪、華為、字節跳動4家公司成為了錄用深大畢業生最多的單位;據麥可思-深圳大學2022用人單位評價數據顯示,用人單位對深大畢業生的總體滿意度為100%,用人單位未來繼續招聘深大畢業生的意願同為100%;校友會2020中國最具財富創造力大學排行榜,深圳大學校友總財富全國第三,上榜校友達15人。

  建校40年來,深圳大學始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從政策、制度、機制和資源配置上鞏固人才培養的基礎和中心地位,形成了引領全國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係,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了從學士、碩士到博士階段的完整人才培養體係以及多層次的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體係,培養了30多萬人才,承擔了深圳市60%以上本科人才的培養任務,為特區發展和國家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無數深大學子像邱桐一樣從內心深處發出“這裏是夢開始的地方”“這裏夢可以成真”的真切呼喊。

引領全國的雙創人才培養探索

  帶有機械臂的巡檢機器人自主操作監測指標,保障空間站人員生命安全;地球聯合政府會議廳,機器人駐守一旁輔助人類科學決策;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數據中心,巡檢機器人支撐著海量數據平穩運作;行星發動機機庫中,移動機器人有條不紊地搬運傳送著物料……《流浪地球2》中又萌又穩重靠譜的移動機器人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這些機器人皆為優艾智合機器人公司的實際産品。

  優艾智合機器人公司合夥人黃澤燦為深圳大學管理學院2012屆畢業生。在深大讀書時,他就經常參加商業模擬實訓,代表學院學校參加與創新創業相關的全國比賽,如今他已成為估值逾20億元企業的合夥人。在黃澤燦夢想啟程的地方——深圳大學創新創業教育中心(雙創中心),一臺可愛的優艾智合機器人扭著橙色脖子站在展廳裏,鼓舞著學弟學妹們的創新創業熱情。

  在雙創中心辦公室主任黃凱珊的組織下,幾名在校學生在雙創中心現場“路演”,向記者滔滔不絕地“宣講”自己的創新創業項目。管奇備是被深圳大學的雙創平臺所吸引而報考這裏的研究生,他拿著團隊研發的一款無酒精的新型除菌消毒液,張開嘴噴了一下,自信地向記者證明産品的安全性,他作為創始人,已經開始與雙創中心對接注冊公司,其團隊的産品即將在同仁堂上線。電子與資訊工程學院2020級本科生趙子賢在雙創中心結識了從深大創業成功的校友,在師兄和雙創中心老師的指導幫助下,他所帶領的“智養頤年”團隊構建了具有自我造血功能、可規模化的社區養老模式。

  自1983年建校以來,深圳大學便一直以創新創業為特色。建校之初,深圳大學就提倡和鼓勵學生開展勤工儉學。1984年,8名大一大二學生籌辦“深大實驗銀行”,銀行完全由學生來管理,由學生來給教工發工資,名震全國。敢闖敢試、自立自強的深大文化培育了深圳大學最早的一批校園創客,史玉柱、馬化騰、周海江等成為了深大創客中的佼佼者。深圳大學有4位校友入選“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名單,2位校友入選黨中央國務院表彰的“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員”名單。深圳大學還獲得“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首批)”“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學校”等多項榮譽,雙創經驗做法獲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全國推廣,曾獲孫春蘭副總理高度肯定與重要批示。截至目前,深圳大學已累計孵化400多家學生創業企業,銷售額或市值1億元以上的企業超過5家、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超過35家。

  不久前,第九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廣東省分賽的冠軍爭奪賽在深圳大學“打響”。大賽吸引了廣東省165所高校參賽,總參賽項目達44.71萬個,參賽學生超181.4萬人次,均創廣東歷史新高。最終,深圳大學代表隊共獲得26金和13銀,金獎比例達到66.7%,刷新了廣東省有史以來金獎數量的最高紀錄。

  其中,深圳大學“水利萬物——中國水利工程智能監測領航者”項目以強有力的技術與應用價值受到一眾評委青睞,得到近九成專家評審團成員的支援,一舉奪得廣東省冠軍。作為該項目的負責人,深圳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博士生朱松在賽後説出了自己的期待:“未來,我們會面向國家重大工程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為更多人造福。”

  深圳大學何以在全國眾多高校中脫穎而出,成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探索創新的“引領者”?這一方面源自深圳大學秉承著深圳這座城市敢闖敢試、銳意進取、改革創新的文化基因,另一方面更源自深圳大學所踐行的一整套先進創新、科學有效的雙創人才培養體係。

  深圳大學教務部主任袁磊介紹,在“雙創”人才培養方面,深圳大學致力于打造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秉持“專創一體,多元分級,自主發展”的育人理念,形成了“1+3+5”的雙創人才培養體係:以1套制度——“完全學分制”為支撐,釋放學生創新發展活力;以3層能級——普及、深度、高峰能級為載體,實施創新人才分級分類培養;以5大要素——思創融合、科教融合、産教融合、學科交叉融合、智慧+教育融合,保障專創一體協同育人。

  在“1+3+5”體係的支撐下,深圳大學的學生取得了極為豐富的創新成果,除前述從創業園走出的優秀創業者外,學生們的學術創新也取得很多突破,本科生年均發表SCI論文70余篇,高等研究院黃文聰同學作為共同第一作者在《自然》發表研究成果;近3年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競賽超1.2萬人次,獲得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獎勵4000余項,2022年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本科)排名第38,獲2022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這也是深圳本科高校的首枚國賽金獎……

  “深圳大學還與校園周邊數百家上市公司和大批創業公司連結形成‘環深大創業生態圈’,為‘雙區’建設提供‘雙創’動能。以深大為中心,以2公里為半徑畫圈,這個圈裏有約180家上市公司,這是中國任何其他高校可能都不具備的資源條件。”袁磊説,學校與華為、騰訊等企業組建了30余個科教協同育人平臺和研究生聯合培養實踐基地,很多學生在校期間就到這些企業實習、參與科研項目,畢業後直接進入這些企業。“不誇張地説,深圳每一座寫字樓裏都有我們深圳大學的校友。”學校黨委書記李清泉如是説。

固本強研,讓學生享自由、被尊重、得發展

  經過不斷探索與發展,如今深圳大學形成了“通識教育、專業培養、特色發展”三位一體的本科人才培養體係,夯實發展基礎,拓寬培養口徑,支援自主發展,全面提升學生的知識、能力與素質。

  深圳大學的通識教育涵蓋人文藝術類、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生命科學類、創新創業類、中華文化類等品牌通識課程。“通識教育會塑造一個學校畢業生的基本特性,深圳大學重視加強通識教育,提升人才培養的通識性、延展性和適應性。”袁磊説。

  在專業培養方面,深圳大學構建基于學部、學科群的大類平臺課程體係,打造寬口徑厚基礎的教學,強化學科交叉、科教融合、産教融合等特色。深圳大學的學科交叉融合以文理滲透、理工交叉、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融合為主要內容,以學科交叉特色班、學科交叉課程為載體,覆蓋校內所有學科門類。

  不只是學科交叉,深圳大學也十分重視交叉學科的建設。金融科技學院就是深圳大學因探索交叉學科而新生的學院。2018年,微眾銀行與深圳大學合作創建國際化、高水準、研究型的産業學院——微眾銀行金融科技學院,其背景是深圳立足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學院雖然很新,但已面向金融科技本科專業,布局金融人工智慧、金融大數據應用、區塊鏈金融、監管科技等專業方向。學院在全校招生錄取排名為文科第一,理科第二。得益于交叉學科培養與校企協同培育,微眾銀行金融科技學院的學生在校學習階段就到微眾銀行等企業實習,微眾銀行的專家也會帶領學生做項目,一些學生在校期間的科研成果已經接近商業銀行的實際應用,很多學生畢業後直接進入相關企業工作。在微眾金融科技學院探索出的校企聯合辦學基礎上,該學院進一步引入歐洲先進的辦學理念,與法國南特高等商學院合作設立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學院,打造國際化的金融科技精英人才培養基地。

  金融科技學院的老師還向記者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學院學生研發出針對學校食堂的點餐小程式“荔小樹”,在學院與後勤管理部門的支援下,小程式得以在學校推廣應用。“深大在培養復合型、創新型、實用型人才的過程中,充分給予學生自由與尊重,學生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都有落地的可能。”袁磊説。

  近年來,深圳大學成為全國學生向往報考的大學之一,生源品質持續提升,高分段生源穩步增加。2023年,深圳大學面向全國共錄取新生7286人,全國各省區市錄取分數線平均超過56%以上的“雙一流”建設高校(不含中外合作辦學、地方專項招生),較2022年提升2個百分點。

6月4日,由沙特阿拉伯蘇爾坦親王大學和深圳大學共建的蘇爾坦親王大學孔子

學院揭牌,標誌著沙特第一所正式挂牌的孔子學院投入運轉

  與此同時,深圳大學也成為全國碩士研究生報考最熱門的地方高校之一。2023年深圳大學全日制碩士錄取“雙一流”高校及深大生源比例為41%;2023年接收推免生957人,該數量數倍于教育部下達給深大的本科應屆推免生指標數。

  很多“雙一流”高校的學生報考深大,很大一個原因是名師效應。“比如電腦與軟件學院院長黃惠教授帶領的電腦圖形學,在全球電腦科學CS Rankings專業排行榜2017-2019區間,位列亞洲高校第一。因此電腦與軟件學院的‘暑期夏令營’連年爆滿,很多考生慕名而來,追隨她做研究,師生有了更多的相互了解,也有利于學校吸引更多優質推免生。”深圳大學研究生院執行院長明仲教授介紹説。

  深圳大學1983年建校,1985年即開始研究生教育的探索。1996年學校正式獲批為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06年破格正式獲批成為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經過38年的發展,深大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不俗的辦學成績。”明仲介紹,“一是在近兩次國務院學位辦組織的學位授權審核中,深大獲批的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專業學位博士點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二是辦學規模居地方高校前列,每年招收研究生5000余名,在校研究生1.6萬人;三是學科水準較高,18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位居地方高校第一;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實現深圳本土高校‘零的突破’。”

  深圳大學的研究生教育在學科交叉、産教融合方面的探索也取得了成績。學校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加強學科交叉融合和産教跨界融合,整合學科、行業和企業資源,遴選育人平臺,設立學科交叉融合聯合培養學術型碩士研究生項目、産教跨界融合聯合培養專業型碩士研究生項目,力圖打破學科壁壘,破除産教分離現象。

  明仲舉例説,“深大學科交叉很早就開始探索了,上世紀80年代,我們有一個用電腦研究《紅樓夢》的課題,引起了教育界和學術界廣泛的關注和興趣。近年來,我們把‘人工智慧+’作為學科交叉的一個抓手,‘人工智慧+教育’,培養智慧化教育人才;‘人工智慧+機電’,研究智能制造前沿領域,培養相關人才;‘人工智慧+傳播’,培養懂得大數據的數字傳播人才。”

  在産教融合方面,深圳大學以校企聯合培養研究生為紐帶,與華為、騰訊、中興等行業領軍企業及大批中小企業開展合作,建立了大數據係統計算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組建了30余個科教協同育人平臺和200余個聯合培養研究生實踐基地,深度參與建設半導體制造學院、深圳IC基地等政府發展資訊産業關鍵平臺,為産業輸出大量符合國家戰略需求的人才……

  校企聯合培養研究生也取得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突破。深圳大學與華為一起獲中國電子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與中興一起獲吳文俊人工智慧科技進步一等獎,研究生獲得包括全國創客大賽冠軍在內的省部級以上獎項300多項。

立足特區,擁抱灣區,胸懷祖國,面向世界

  香港學生黎婷欣2021年通過自主招生來到深圳大學,就讀于電腦與軟件學院。“學校給了我一個很大的平臺,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大灣區,讓我大開眼界。我到騰訊、廣州阿里巴巴以及大灣區的很多公司都參加過交流研學,我還通過學校提供的平臺找到了一份暑假實習工作。”黎婷欣對記者説,與香港相比,她畢業後更傾向于留在深圳發展,“深圳是一個科技之城,有很多IT公司,而且這座城市既包容又國際化。”黎婷欣還制作了一個宣傳片,代表學校的港澳生介紹深圳大學,她在香港曾就讀的高中為此給她發放了獎學金,並為她舉辦了一個分享會,很多學弟學妹對深圳大學産生了興趣。

  深圳大學越來越受入境澳學生歡迎,與其特色的人才培養、優美的校園環境、豐富的實踐機會以及獨特的區位密切相關。

“星空夜談”是深大結合當下年輕人最熱衷的“露營”形式,搭建的一個理論學習、師生對話的交流平臺

  談及區位,深圳大學毗鄰港澳,港澳臺學生多、民族學生多、外國留學生多、外籍教師多、海歸教師多,師生思想活躍。學校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始終堅持服務“一國兩制”國家重大戰略,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辦學全過程,學校首創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驗教學方法,今年以來,學校推動改革開放史特色思政課程建設,將學生身邊的“改革開放”元素融入課堂,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國家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成就。

  作為地方大學代表,深圳大學發揮創新精神,研究地方高校共性特點以及所面臨的信息技術機遇和挑戰,倡導發起國內首個地方高校優質課程資源共用共建聯盟——UOOC聯盟。聯盟累計選課155萬人次,累計選課學校765所,帶動上百所高校開展線上課程建設,實現跨校學分互認,也實現了疫情期間混合式教學“常態化”,成為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領跑者。

  在人才國際化培養方面,深圳大學積極探索國際交流合作的新途徑、新方式,不斷向建設世界一流綜合型大學努力邁進。深圳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部主任韓水仙向記者介紹:深圳大學與法國巴黎法語聯盟簽署協議設立深圳法語聯盟,雙方就加強中法教育與文化交流、支援開展法語教學等達成合作;深圳大學東京學院已于今年4月開學,作為深圳大學在海外舉辦的首個分校,將為日本青年提供本地化的高品質中文及專業教育;深圳大學與沙特蘇爾坦親王大學共建的孔子學院6月在利雅得揭牌,學院充分彰顯深大與深圳特色,除向當地學生教授中文外,還計劃將深圳最新的科技進展融入教學活動……

  深大的學子也在國際舞臺上盡情施展。8月,在成都舉辦的世界大學生運會上,深圳大學有8名運動員參加了游泳項目的比賽,並在6個項目中斬獲5金1銅,4次打破賽會紀錄。深圳大學在各類體育競技中産生了包括陳夢、楊浚瑄在內的近40位世界冠軍,目前擁有在校世界冠軍10人。在深大,與世界冠軍做同學,是不少學生的驕傲。

  深大學子何以讓人羨慕?深圳大學校長毛軍發在今年的畢業典禮上對畢業生説,“深圳大學始終堅持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加入深大,就可與步履不停的追夢者同向同行,這也許就是深大學子讓人羨慕的緣由吧。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