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冰川:消融無法阻止
這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提供的1986年9月14日(左)和2019年8月1日冰島奧克冰川衛星圖
恐怕很少有人注意到,冰川也是世界遺産尤其是世界自然遺産的重要成員。“冰川消融無法阻止,只能減緩。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減緩冰川消融,我們最需要做的是節能減排。”
文/《環球》雜誌記者 胡艷芬
編輯/馬琼
冰川是地球最重要的“天然淡水庫”,是大江大河的源頭,也是氣候調節最重要的環節之一。但恐怕很少有人注意到,冰川也是世界遺産尤其是世界自然遺産的重要成員。
據統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産名錄包含50個冰川,這些冰川佔地球冰川總面積的近10%。無論體格大小還是年代遠近,無論分佈地域還是海拔高低,地球上所有類型的冰川都能在世界遺産名錄中找到:比如世界上移動速度最快的冰川丹麥雅各布港的伊斯佈雷冰川,極地冰蓋以外最長的冰川白令冰川,非洲僅存的最後冰川乞力馬扎羅山冰川等。
這些冰川不僅景色壯美奇絕、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還具備重要的文化和精神內涵,長久以來為當地提供了娛樂、旅游方面的經濟收益,成為一些原住民的精神圖騰,更為世人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效益。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2022年11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世界遺産名錄中的冰川正加速融化,其中三分之一將在2050年前消失,其他三分之二能否倖免,取決於能否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
“冰川記錄着一個民族的歷史”
在冰島氣象局冰川學家斯歌德森看來,最古老的冰島冰川蘊藏了冰島民族的全部歷史。“我們需要在它們消失前找回這些歷史。”
在冰島的東南部,著名的世界遺産瓦特納冰川國家公園,是歐洲地區最大的國家公園。許多人知道它,是因為它是熱播劇集《權力的游戲》的一個重要取景地。但2000~2020年,瓦特納冰川的凈冰量損失達1320億噸,相當於導致海平面上升0.32毫米。
而位於冰島西部、冰川蓋頂的火山斯尼弗斯佳庫,則是法國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所寫的《地心曆險記》中的重要場景。書中人物正是從這個火山發現了一條通道,直達地球核心。而這座冰川,現在也在縮小。
一些冰島人祖祖輩輩遙望了數百年的冰川,甚至已經“死了”。冰川學家解釋説,當冰川厚度達不到40米,便産生不了足夠的壓力,冰川就無法移動,這種情況下的冰便是死冰。
2014年,700歲高齡的奧克冰川便被宣告死亡,成為冰島首個被正式宣告消失的冰川。奧克冰川在冰島語中意為“OK冰川”,位於冰島西部火山附近。人們專門為它舉行了一場隆重的追悼會,不僅悼念一部分冰島史的消亡,也是在銘記人類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位於南美洲秘魯安第斯山脈的奧桑加特山,每逢初夏,當地的美洲原住民都會舉辦年度最大盛事“雪星節”。從1783年起,這個大型聚會每年都會吸引數以萬計的朝聖者,樂人吹奏長笛,眾人翩翩起舞,整個儀式要持續三天三夜。雪星節的歷史源遠流長,最初是因為昴宿星團出現於夜空,象徵收割季節開始,人們因而聚集在一起歡慶豐收。
雪星節最具象徵意義的活動是,當地的基洛斯族人攀登到谷頂,在中心點尋覓白雪之星。然而近年來,氣候變化使一些被視為神聖的山谷冰川融化,一些區域甚至取消了這一節日。而雪星節及相關朝聖活動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冰川遭遇“死亡螺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合作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由於二氧化碳排放導致氣溫升高,位列世界遺産名錄的冰川自2000年以來一直在加速消融。目前,它們平均每年損失約580億噸的體量——相當於法國和西班牙每年用水量的總和——並造成近5%的全球海平面觀測上升量即3.2毫米。
這是2022年2月13日在智利艾森拍攝的聖拉斐爾冰川。受全球變暖影響,智利冰川面臨融化的危險
以加拿大落基山公園為例,其中的佩托冰川是世界上研究時間最長的冰川之一,也是在2000年以後退化不斷加速的冰川之一。
作為加拿大落基山脈其他冰川的參照對象,佩托冰川的變化警示着加拿大西部其他數百個冰川可能面臨類似的危機。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教授約翰·波默羅伊預計,人們將在有生之年看到這些冰川消失,這種情況將影響阿爾伯塔省和整個草原省份的供水。
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聯合出版的報告《世界遺産冰川——氣候變化的哨兵》也分析説,隨着未來冰川繼續消退,冰川徑流在達到峰值後,便會穩步下降。而冰川徑流減少將對農業生産和糧食安全産生負面影響,導致水資源緊張;冰川徑流的變化還可能影響水力發電,導致植物和動物物種的範圍發生變化。
尤其還要提防冰川湖的形成。該報告指出,隨着冰川融水,冰川湖形成並不斷擴張,最終發生潰決導致洪水,可能對湖泊下游整個地區的人口和生物多樣性造成災難性後果。2022年8月巴基斯坦發生的毀滅性洪水災害,就與當年春季嚴重熱浪後冰川融化導致冰川湖潰決有關。
而今年佩托冰川遭遇了更嚴重的氣候異常——冬季降雪量較低、反常的炎熱天氣和野火煙霧飄落的煙灰共同作用,形成了冰川“死亡螺旋”。
波默羅伊預測,今年將是佩托冰川有記錄以來損失最嚴重的年份之一。他説,今年創紀錄的野火季節産生的煙霧可能會使情況變得更糟。雖然煙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護冰層免受陽光照射,但從長遠來看,煙霧會使冰層變暗,並可能導致融化速度最多增加10%。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副院長、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康世昌在接受《環球》雜誌記者採訪時&&,“根據冰芯記錄分析,在過去50年裏,特別是自1951年以來,珠峰地區大氣中的污染物增多;過去十多年裏,我們監測到南亞地區的黑碳、有機碳等各種顆粒態污染物能夠跨越喜馬拉雅山脈傳輸到青藏高原上來。而沉積在冰川中的深色污染物會進一步加劇珠峰地區冰川融化。”
冰川融化不會停止,只能減緩
今年5月以來,5支科考分隊13個科考小組的170名科考隊員齊聚珠峰地區,開展2023年“巔峰使命”珠峰科考。康世昌帶領的小組便在其中,該小組主要關注冰川變化和冰芯中大氣污染物記錄。
“冰川消融無法阻止,只能減緩。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減緩冰川消融,我們最需要做的是節能減排。”康世昌説,中國在2020年9月提出的雙碳目標——2030年前碳達峰與2060年前碳中和,體現了我國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決心。對於個人來説,大家要盡量減少個人的碳排放足跡。
當前,全球平均氣溫仍呈現上升趨勢,冰川也將持續退縮。“我們還可以採取一些措施,比如,減少黑碳、有機碳等污染物排放;在一些冰川區進行人工增雪,以增加冰川的物質收入和反照率。另外,我們應未雨綢繆,為將來如何合理利用水資源採取一些人工措施,應對未來水資源減少的危機。”康世昌説。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則&&,“只有迅速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才能拯救冰川和依賴冰川而存在的生物多樣性。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在尋求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案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除大幅減少碳排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在倡導建立國際冰川監測和保護基金。這一基金將支持綜合研究,優化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交流網絡,並實施早期預警和減少災害風險措施。
來源:2023年9月20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9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