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進取也,故日新

2023-09-25 10:23:29 來源: 《環球》雜志

  重要的時間節點,是我們工作的坐標。站在深圳大學建校40周年的時間節點,歷史、榮光、夢想交織延展,過去、現在、未來交相匯融。

  1983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伊始,深圳大學在一片灘涂地和荔枝林裏破土而出。當年深圳市財政收入僅1個億,但市委市政府卻決定拿出一半來興辦深圳大學。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視深圳大學建設,組織清華援建電子、建築類學科,北大援建中文、外語類學科,人大援建經濟、法律類學科,一大批著名學者紛紛負笈南下,成為這所年輕大學的創校元老,蔚然而成改革開放初期的“新聯大”氣象。當年立項、當年招生、當年開學,小平同志稱之為“深圳速度”,並囑托“一定要辦好深圳大學”。

  建校40年,深圳大學始終秉承“自立、自律、自強”的校訓,緊隨特區,銳意改革、勇于創新、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一所學科齊全、特色鮮明、實力雄厚、在國內外享有良好聲譽和重要影響力的高水準綜合性大學。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深圳大學全面實施高水準大學建設發展戰略,進入歷史上最好最快的發展時期,實現國際排名國內快速躍升,綜合實力全面提升,成為內地進步最快的高校之一。

  深圳大學的40年,是扎根特區、同生共長、同頻共振的40年。深圳大學與深圳經濟特區幾近同齡,源出于特區建設發展的需要,澆灌著深圳人民的心血。作為深圳經濟特區“高校長子”,深圳大學建校之初就成立了特區經濟研究所,為特區建設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在市場經濟發展大潮中,一大批深大學人也成為了深圳城市人文精神的拓荒者、引領者、培育者和守望者,豐富了深圳城市文化的底蘊內涵。建校40年,深圳大學培養了30多萬各類創新創業人才,其中95%以上扎根粵港澳大灣區,80%以上奉獻深圳經濟特區,“特區大學”名副其實。深圳大學的發展史幾乎完整契合了特區發展史,是“深圳奇跡”的精彩華章,是改革開放後中國內地零起點新辦大學的成功范例。

  深圳大學的40年,是面向世界、開放辦學、當好窗口的40年。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而深圳大學則是改革開放最前沿的“窗口大學”。深圳大學毗鄰港澳,在粵港澳大灣區全面布局,已建設灣區研究院5個。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成為中央對港澳工作核心智庫,多項涉港、澳、臺及國際問題的調研報告獲得了重要批示。學校正積極籌建香港校區,為大灣區青年學子“雙向奔赴”創造優質教育平臺;積極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國際化科研合作、國際文化交流,深圳大學首個海外分校“深圳大學東京學院”已于今年4月20日正式挂牌開辦並舉行開學典禮,第一所孔子學院在沙特利雅得揭牌。深圳大學成為世界觀察中國高等教育、中國觀察世界高等教育的特別窗口,成為“深圳與世界沒有距離”的精彩樣本。

  深圳大學的40年,是踔厲奮發、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40年。作為一所應改革開放而生、誕生在特區沃土之上的大學,“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融入了深圳大學的血脈。率先取消畢業生包分配制度,率先實行獎學金制度,率先推行大規模勤工助學制度,率先推行教職員工全員聘任制度,率先推動後勤部門社會化改革……深圳大學充分發揮“實驗大學”的先鋒作用,為國家高等教育改革先行探路,許多經驗被借鑒復制和推廣。深圳大學所作的探索試驗是整個深圳經濟特區改革試驗中的一部分,深圳經濟特區所取得的成績也包含著深圳大學師生的努力和貢獻。

  深圳大學的40年,是創新為魂、追求卓越、俊採星馳的40年。“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深圳是一座“創新之城”“創業之都”,高科技産業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深圳大學繼承了這座城市的基因。謝和平院士主持的“全新原理實現海水直接電解制氫”破解世紀難題,成功入選202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與 2022年“全球十大科技創新焦點”;學校2022年獲批牽頭組建“射頻異質異構整合全國重點實驗室”,實現深圳本土高校“零的突破”,同時還獲批共建4個全國重點實驗室,為國家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同時,深圳大學尤為注重培養具有改革創新精神、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學校 PCT 國際專利申請數曾連續三年蟬聯中國高校第一,不少學生直接帶著孵化成熟的企業畢業。深圳大學也成為全國首批創新創業示范高校,“雙創”教育模式和經驗獲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全文印發。40年來,深圳大學走出的傑出校友可謂群星璀璨,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馬化騰、李書福、史玉柱、周海江、孟晚舟以及一級戰鬥英雄史光柱、奧運冠軍陳夢等,有4位校友入選“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名單,2位校友入選黨中央國務院表彰的“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員”名單,世界500強企業中有4家為深圳大學校友創辦。

  四十載春風化雨,四十載春華秋實。當年“當掉褲子也要辦深圳大學”的豪言壯語猶然在耳,如今的深圳大學生機勃勃,“高校之林,後來居上”的“荔園夢”展現出蒸蒸日上的光明前景。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深圳是改革開放後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深圳大學在一片灘涂上崛起為現代大學的奮鬥歷程,是特區奮力推動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精彩寫照,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大生命力在高等教育領域的生動詮釋。

  荔園四十,再啟新程。黨中央賦予深圳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市范例的新時代歷史使命,這座只爭朝夕、追求卓越的改革先鋒城市,又開始了一場偉大的跋涉。在這波瀾壯闊的新征程中,深圳高等教育何為,深圳大學何為,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必答題。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深圳大學已確立了深度融入深圳建設的“三步走”戰略:到2025年,建成高水準綜合性大學;到2035年,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準綜合性大學;到本世紀中葉,建成世界一流綜合性大學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標桿大學。

  藍圖繪就,腳步鏗鏘。這是“特區大學、窗口大學、實驗大學”時代內涵的自然延展,也是深圳大學歷史使命的迭代升級。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根本目標,培養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奮力開拓創新學科方向,做到真解決問題、解決真問題、問題真解決,推動科技重大進步,攻堅國家“卡脖子”難題,高品質服務國家戰略和“雙區”建設。我們將繼續以深圳高等教育名片的格局眼界、擔當作為和奮鬥狀態,加快創建世界一流綜合性大學、打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標桿大學,以“國之重器”“國之英才”不斷奉獻于“國之大者”!

  奮鬥創造歷史,實幹成就未來!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才有今日之深圳,才有今日之深圳大學。站在建校40周年的歷史節點上,深圳大學必將更加堅定、更加成熟、更加清醒,必將永遠激揚、永遠進取、永遠走在改革開放創新之路上!

                                                               深圳大學黨委書記:李清泉

                                                               深圳大學校長:毛軍發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