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家電:從好産品好服務到創智慧科技第一品牌
文/《環球》雜誌記者 張海鑫
編輯/樂艷娜
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8月中國出口家用電器35586.7萬台,同比增長26.7%;1~8月累計出口239961.8萬台,同比增長4.9%。中國家電業今年出海勢頭持續向好。尤其是在全球高溫頻發的影響下,空調、風扇等應季家電出現了一波出口小高潮,持續推動着家電出口市場的恢復。
回望改革開放以來的45年,中國家電與“洋家電”的關係,經歷了從跟隨、模仿到趕超的巨變。從“老三件”,到全屋配齊的傳統家電,再到全屋全場景方案的智能禦家套係,在物聯網時代中國家電品牌已經成為了智慧科技新賽道的領跑者。
逆襲故事的背後,是一批中國品牌的強力支撐。比如,我國家電龍頭企業之一海爾智家已躋身《財富》世界500強,在全球布局34個工業園、117個製造中心、7大高端品牌集群,進入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10億+用戶家庭,連續14年居全球大型家電品牌零售量第一。
海爾智家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徐萌在9月20日晚舉行的“海爾美好生活煥新之夜”活動中,用“變與不變”四個字道出了海爾品牌升級煥新的奧秘,“不變的是,海爾家電一顆創新創業的初心,和對用戶真誠到永遠的誠心,始終如一。而變的則是,不同時代背景下,海爾家電不斷推陳出科技新産品、與時俱進的智慧新方案、貼心呵護的數字化新服務。”
從過去供應好産品好服務的認知到如今要做“智慧科技第一品牌”,海爾家電與時代同行、與用戶同頻。讀懂海爾家電的“變與不變”,可以一窺中國家電品牌為何能引領新一輪世界家電消費風潮的背後邏輯。家電企業的努力,也成了中國外貿恢復活力、工業穩增長的堅實底氣。
圍繞用戶的産品創新
在中國,幾代人共同的家電記憶裏都有海爾家電。在國外,幾世同堂的家庭共同選擇中國品牌海爾的信息也常常見諸報端。法新社曾發布一篇《巴黎聖西爾鎮一家三代的冰箱都來自中國品牌海爾》的文章,這是海爾家電扎根歐洲的一個見證。
為何一個中國品牌能夠獲得全球各地市場的認可,並且能夠讓幾代人産生共鳴?徐萌告訴《環球》雜誌記者,這是因為海爾家電一直在與時俱進地圍繞用戶進行産品創新。“比如,我們20年前研發的洗地瓜洗衣機、洗龍蝦洗衣機,包括小小神童,都是基於那時候人們消費能力、消費水平和消費習慣開發出來的,但今天這樣的産品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舉個例子,20年前冰箱産品從來不會提保鮮概念,但如今,冰箱要做到冷藏、冷凍全空間保鮮,要保證在速凍時不會破壞食材的細胞壁。”
這些産品的創新和迭代不是憑空出現的,一切科技創新的驅動力永遠是市場需求。億邦智庫發布的《中國家電産業帶白皮書》提到,中國家電産業已全面進入以消費者為主導的“用戶驅動”新階段,將用戶體驗放在重要位置,以用戶為創新的根基、研發的方向,落地一批適應市場需求的科技産品,創建“創新友好型市場”,向“以市場促創新”轉變。
比如,能洗地瓜的洗衣機,是來自四川用戶的需求;能洗大袍子的洗衣機,是來自中東用戶的需求;能自清潔的抑菌空調,是來自泰國用戶的需求;超薄冰箱,是來自日本用戶的需求;一次可放入12頭羊的冷櫃,是巴基斯坦用戶的需求;使用太陽能驅動的疫苗儲存箱,是非洲用戶的需求……這些來自全球用戶的需求被海爾家電視為“可貴的創意”,並通過技術創新變成了市場熱銷的産品。
當然所有的産品創新都離不開海爾家電對於原創科技的堅持。“原創科技是從無到有、從0到1,我們要做引領,不做跟隨。海爾一直在堅定打造全球研發&&和研發能力,這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真工夫,是時間的沉澱、技術的沉澱、研發能力的沉澱。”徐萌説。
永遠跟隨用戶的腳步,滿足用戶的時代所需,這才是海爾家電能夠在市場上保持青春活力的關鍵所在。
物聯時代新玩法
互聯網、人工智能在科技界捲起驚濤駭浪的今天,智能互聯也在改寫着家電行業的格局。從傳統到智能,某種意義上家電行業已經切換至全新的賽道。智能家電時代,傳統的法則和玩法很多不再奏效,競爭優勢已經不僅僅來自於單一産品上的“黑科技”疊加。
在這樣的背景下,海爾家電提出了智慧科技家電第一品牌的創新升級,用禦家套係打開了智慧科技煥新用戶生活的新場景。
你可以想象下面的場景:買來食材後,用智能管夾夾住,系統大屏就會自動識別,提醒你最佳食用期限。點開定制的食譜後,全套廚電啟動,煙機會根據灶具的火頭大小調整吸力,烤箱也會根據烹飪的食材自動調整溫度、時間。灶具上的粥剛煮好,烤箱的羊排就同時出爐,不急不躁你就能搞定一桌美味。
“過去父母一代買家電可以東奔西跑、比來比去,但如今的年輕一代並不想在這方面花太多時間。所以他們已經不滿足於要一個冰箱,要一個油煙機,要一個燃氣灶,而是希望能給他一個廚房,是場景解決方案而不是産品。這是消費理念的代際差別,”徐萌説,“於是,我們通過網器融入場景,帶來一整套的智慧生活,包括智慧廚房、智慧浴室、智慧陽&等。”
但徐萌強調,智慧科技絕不是冰箱、洗衣機等智能家電的簡單疊加。“智能互聯不是為了酷炫和好玩,不是簡單的人機交互,智慧家庭最後還是要回歸到柴米油鹽醬醋茶,要真正能服務於每個人的生活。比如,你的空調要能夠根據紅外線冷感雷達精準調控風速,根據你的體溫自動調節吹什麼樣的風。再如,冰箱要兼具家庭健康管理的職能,根據用戶的健康數據主動的推送健康食譜。電視也不僅僅是一台電視,而是用戶家裏的智慧影院,要沉浸式觀影還要大屏三重護眼,等等。”
當然,物聯網時代也對企業的全流程數字化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過去我們只需要給用戶提供簡單的售後服務,現在我們搭建了包括售前、售中、售後的用戶全流程數字化服務&&,打通線上線下全域觸點,讓用戶足不出戶就能體驗智慧家庭場景,匹配最近門店,實現一站式交易和終身定制服務。”
為何要做服務創新?徐萌解釋,“我們曾經對國內家電用戶做過一些調研,發現很多用戶花一萬多買一個家電,實際使用功能只要兩千塊,這是家電行業的普遍痛點。面對層出不窮的産品創新和場景創新,我們只有通過全流程的服務,才能把這些場景最好的使用方式傳遞給用戶,才能讓産品的價值最大化發揮出來。”
激活存量市場的密鑰
通過煥新智慧科技,海爾不僅用産品、場景和服務打開了用戶的新生活,也找到了激活存量市場的密鑰。
上海的一位男士告訴記者,他家的海爾冰箱已經用了十幾年,今年想給家裏換一台,但體驗過海爾的智慧廚房場景之後,他的煥新決定迅速從一台冰箱變成了整個廚房。“新換的廚房,不僅顏值高,空間布局還更加合理,使用也更加方便、智能。”值得一提的是,他不僅自己完成了煥新,還帶動小區 75 戶用戶都用上了智慧廚房。
家電産業是我國傳統優勢産業。以冰箱、彩電、洗衣機為代表的“三大件”早已走進千家萬戶,傳統大家電的家庭保有量接近飽和,我國家電行業發展進入存量競爭階段。為了促進家電行業逆勢前行,今年以來,包括《關於促進家居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關於做好2023年促進綠色智能家電消費工作的通知》等在內的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政策舉措陸續推出,鼓勵、引導家電以舊換新、綠色智能家電下鄉,等等。政策的逐步落地,讓海爾家電有了更大動力加速提檔升級,産品加快迭代、關鍵技術不斷突破。
“在存量市場找增量,這是我們一直在做的。在中國老百姓的傳統觀念裏,總覺得空調還能夠出風沒有壞就不用換,但我們要用不斷的産品創新、場景創新和服務創新告訴消費者,家電煥新可以帶給他更美好的生活。同時,通過將家電融入場景,融入智慧全屋,客單價的增長給海爾家電提供了巨大的增量空間。”徐萌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