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哈裏發幼崽”計劃

2023-09-19 14:01:57 來源: 《環球》雜志

 

2021年7月3日,伊拉克兒童坐在摩蘇爾老城的廢墟上。

7月10日是伊拉克從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手中解放摩蘇爾四周年紀念日

  最終,較少受到執法機構關注和懷疑、更容易躲避、隱藏、能不引人注意地接近目標的未成年人,就成了“伊斯蘭國”更為理想的自殺式“武器”。

文/吳紹忠

編輯/胡艷芬

  聯合國專家近期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目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大約三分之二的成員是未成年人,其中包括超過11800名伊拉克人、近16000名敘利亞人以及來自60多個國家的6700多名青少年。報告稱,“伊斯蘭國”仍在進行“哈裏發幼崽”計劃,尤其是在過度擁擠的敘東北部阿爾霍爾營地招募兒童。

  與此同時,聯合國專家稱還有超過850名男孩,正被關押在敘利亞東北部的拘留和康復中心,其中包括一些年僅10歲的兒童。

“哈裏發幼崽”走上前臺

  實際上,包括“伊斯蘭國”在內的極端組織一直在招募未成年人,對未成年人的“洗腦”和培養並非始于今日,只是這個問題在近期變得比較突出。

  當前“伊斯蘭國”在各國的聯手打擊下,已跌入發展低谷期,成年成員損失慘重。

  如果把時間線拉長,就可以看到,世界范圍內的恐怖主義活動是存在周期演變特徵的。對某些極端組織來説,其發展演變同樣存在著高潮和低谷期。“伊斯蘭國”伴隨著伊拉克戰爭的進程發展起來,又借助敘利亞戰爭的機會逐漸壯大,並于2014年宣布“建國”。

  在世界各國開展聯合打擊行動後,“伊斯蘭國”佔領的地盤逐漸丟失,武裝力量逐漸被消滅。加上前4任領導人先後被擊斃,“伊斯蘭國”的實力從巔峰跌至低谷。

  “伊斯蘭國”從産生到今天,其發展過程可視為一個“∩”形。隨著活動區域持續被壓縮、外界打擊力量不斷增強,“伊斯蘭國”大量成年成員在戰場上被擊斃或被俘虜,部分成員離開“伊斯蘭國”逃至其他地方躲藏或潛伏,導致組織中成年成員大幅減少,組織對外界的影響力和吸引力也逐漸減弱。

  在這種“有生力量”青黃不接的情況下,“伊斯蘭國”為積蓄力量,轉而加大對未成年人的招募和培養。

  應當正視的是,“伊斯蘭國”目前的低潮並不意味著組織走向消亡,也不代表其會放棄極端主義、放棄建立極端政權的企圖。它只是在暫時蟄伏、積蓄力量,方式之一就是培養年輕一代“接班人”。

  “伊斯蘭國”重視招募、培養未成年人,最重要的原因是未成年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定型,更容易被極端思想徹底“洗腦”。“伊斯蘭國”的目標之一就是從青少年時期開始向成員灌輸極端主義思想,進行從事恐怖活動的技能訓練,培養他們堅定支援“伊斯蘭國”的極端思想。對“伊斯蘭國”而言,這些青少年就是組織的“火種”,很可能成為未來的骨幹分子。

  一些國際機構和組織希望通過教育的方式,將這些被“伊斯蘭國”招募的未成年人帶回正常軌道,但這並非易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致力于在敘利亞開辦難民學校,以期教導孩子們擺脫極端思想。2019年時年僅12歲的穆罕默德就曾在這種學校裏學習,他在接受訪問時表示:“我們不是電腦,一些東西一旦下載,就難以刪去。”在遠離“伊斯蘭國”幾個月後,這些男孩仍然崇拜著那些所謂的“戰士”,自稱為“哈裏發的士兵”。

  另一個將未成年人推向恐怖主義“前臺”的重要原因,是未成年人較少受到執法機構的關注,從事自殺式恐怖襲擊的成功概率也更高。早期的自殺式恐怖襲擊者,均為成年男性。隨著執法部門的防范更加嚴密,男性恐怖分子接近目標變得困難。為此,極端組織轉而讓女性恐怖分子充當人肉炸彈發動襲擊。然而,隨著眾多女性襲擊者成功完成襲擊任務,各國執法部門又加強了對女性襲擊者的防范。最終,較少受到執法機構關注和懷疑,更容易躲避、隱藏,能不引人注意地接近目標的未成年人,就成了“伊斯蘭國”更為理想的自殺式“武器”。

潛在危害大

  “伊斯蘭國”目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局部區域謀得了一些生存空間,並有逐漸站穩腳跟之勢,與國際社會形成了一種拉鋸相持的局面。這種局面給“伊斯蘭國”提供了喘息之機。

  聯合國駐阿富汗研究小組的評估指出,“伊斯蘭國”已對阿富汗及其鄰國構成了最嚴重的恐怖主義威脅。目前在阿富汗預估有4000至6000名“伊斯蘭國”的武裝分子及其家屬。

  另外,一些國家擔心“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有可能會極大地影響和惡化蘇丹的不穩定局勢。一些國家評估稱,“伊斯蘭國”在非洲薩赫勒地區的分支“已經變得越來越自治,並與其他恐怖組織一起在該地區不斷升級的暴力事件中發揮重要作用”。國際社會若不趁現在對“伊斯蘭國”採取更有力的行動,“哈裏發幼崽”計劃的威力終會顯現。

  目前看來,“哈裏發幼崽”計劃培訓的未成年人日後很有可能成長為極端組織的重要頭目和骨幹。

  經過國際社會前期的持續打擊,“伊斯蘭國”損失了大量骨幹成員,發展受到制約。“哈裏發幼崽”計劃在某種程度上是對這一現實問題的回應。這些未成年人長期生活在極端組織中,對從事恐怖活動的方法和技巧運用更為純熟。成年後,在組織內部的影響力、人脈關係將使他們在恐怖活動的策劃、組織、實施方面的表現更為出色,管理組織更有效果。而且,參與所謂“聖戰”極大可能成為他們人生的唯一追求,他們將成為“伊斯蘭國”壯大實力的關鍵力量。

  近年來,在英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多國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中,警方逮捕了多名涉及“伊斯蘭國”的未成年成員。可以預計,未來“伊斯蘭國”利用未成年人進行自殺式恐怖襲擊的頻度和成功率會顯著提升。

  未成年人是需要被保護的,他們充當“人肉炸彈”的迷惑性和隱蔽性都更強。而且,執法機構缺乏針對這個群體全面、準確的數據,也沒有足夠的精力和資源對他們進行監控,從而易形成監管盲區。如此一來,未成年人一旦實施自殺式恐怖襲擊,成功率會更高。

  更令人擔憂的是,“伊斯蘭國”在佔領區繼續招募未成年人,使得組織規模正持續擴大。

  “伊斯蘭國”目前已佔據了相對穩定的活動區域,這些區域自然條件惡劣、社會狀況復雜、經濟水準落後、部族矛盾尖銳,這為組織招募提供了有利條件。由于多年戰亂,這些地區的孤兒數量較多,很容易被招募。而經濟窘迫的家庭也很容易在受到“伊斯蘭國”蠱惑後,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該組織的訓練營。可以預見,“伊斯蘭國”在這些區域盤踞時間越久,影響越深,招募的未成年人數量就會越多。

  最後,隨著新一代武裝分子長大、變得成熟,“伊斯蘭國”在全球極端勢力和極端分子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會重新提升,將能吸引更多成年人加入。

  目前“伊斯蘭國”訓練營已有大量十多歲的青少年,假以數年即可成年。精力充沛的年輕人加入,“伊斯蘭國”有可能發動數量更多、影響力更大的恐怖襲擊。回顧當年“伊斯蘭國”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極端分子投奔,方法之一就是在戰場上“攻城略地”,以及在新聞中頻頻露面。

  (作者係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

來源:2023年9月20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9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