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籃球世界杯看亞洲籃球新格局
9月2日,中國隊球員周琦在比賽中受傷離場
代表亞洲出戰的6支球隊,無一從小組賽突圍進軍16強,最好成績也只是日本隊的第19名。而在所有球隊的總排名中,最後四名裏亞洲球隊佔了三席。
文/《環球》雜志記者 韋驊(發自馬尼拉)
編輯/黃紅華
9月10日的馬尼拉亞洲購物中心體育館,當德國隊球員施羅德將冠軍獎杯高高舉過頭頂,金色的紙屑噴涌而出。在現場超過12000名觀眾的掌聲中,2023年籃球世界杯(前身為男籃世錦賽)落下帷幕。
從世界杯最後的排名不難看出,當今世界籃壇,依舊是歐美球隊主宰。德國、塞爾維亞、加拿大和美國進入四強,16強也幾乎被來自這兩大板塊的球隊壟斷。相比之下,亞洲球隊的表現整體暗淡不少,尤其是中國、伊朗等亞洲傳統強隊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唯二的亮點是通過本屆杯賽拿到奧運會門票的日本隊,以及搭上奧運會附加賽末班車的菲律賓。
“亞洲搭臺、歐美唱戲”
本屆世界杯是籃球世界杯歷史上首次由多個國家聯合舉辦的世界杯,也是這項國際籃球頂級賽事連續第二屆在亞洲舉行。從本屆杯賽的一係列比賽看,一些亞洲球隊的表現雖也有亮眼之處,但亞洲籃球與世界領先水準肉眼可見的巨大鴻溝是不爭的事實。
從2019年的中國,到2023年的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聯合舉辦,連續兩屆世界杯,都未能避免“亞洲搭臺、歐美唱戲”的尷尬。畢竟,數據不會騙人,代表亞洲出戰的6支球隊,無一從小組賽突圍進軍16強,最好成績也只是日本隊的第19名。而在所有球隊的總排名中,最後四名裏亞洲球隊佔了三席。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亞洲籃球大概率會繼續充當“陪太子讀書”的角色。但在亞洲內部,各支球隊的力量對比實際上已經在悄然發生改變,這無疑將極大影響將來奧運會入場券的爭奪。本屆籃球世界杯,除了未能拿到參賽資格的韓國隊,代表亞洲參賽的中國、日本、伊朗、菲律賓、約旦和黎巴嫩基本代表了亞洲籃球的最高水準,但只有日本隊稍稍撐起了亞洲的門面。
對亞洲各支球隊來説,參賽的意義一方面是與強手過招,更重要的還是著眼于奧運會參賽席位。根據國際籃聯規定,世界杯上成績最好的亞洲球隊將直接進入奧運會,因此與鄰居們的縱向比較,成為了亞洲各隊著重考慮的算術題。
日本、菲律賓讓人眼前一亮
在世界杯打響前,外界普遍將菲律賓隊視為中國隊進軍巴黎的最大攔路虎,並沒有太多人關注日本隊,因為深陷“死亡之組”的他們面對德國、澳大利亞和芬蘭幾乎毫無勝算。但是相對有利的小組賽第二階段分組,加上亞洲兄弟球隊的“襯托”,使得日本隊率先突出重圍。
坐擁主場之利的日本隊共取得三場比賽的勝利,在第一時間拿到了巴黎奧運會參賽資格的同時,也使得他們連續兩屆進軍奧運會。雖然在面對德國和澳大利亞這樣的強隊時不出意料地皆以慘敗告終,但拿下了該拿下的比賽,是日本隊獲取奧運席位的關鍵。
在與芬蘭隊的比賽中,日本隊在比分落後的情況下最後一節翻盤,實現神奇逆轉,率領球隊上演絕地反擊的是替補出場的河村勇輝,他在第四節連續投籃命中,單節獨得15分,將現場氛圍一次次推向高潮,比賽最後甚至出現了美職籃爵士隊球星馬爾卡寧以大防小對位河村勇輝的經典畫面。
落入17至32名排位賽後,日本隊在首場排位賽中又是完成逆轉,從最多落後15分的情況下實現反超,以86:77戰勝委內瑞拉,將爭奪奧運資格的主動權牢牢握在手中。末戰維德角,日本隊沒有翻船,以80:71拿下比賽,終結懸念。
盡管日本隊的一馬當先有些出乎意料,但梳理近年來他們的努力,這一切似乎又都水到渠成。就如他們的足球一樣,日本籃球也在慢慢崛起。
在國際籃聯公布的一份資料中,本屆世界杯最矮的10名球員,有兩人來自日本隊,其中富堅勇樹身高僅1米65,有著搶眼表現的河村勇輝也只有1米72。但是在日本隊,這樣的小個子球員有自己的生存之道,除了速度快的特點,外線的高命中率讓他們在長人林立的籃球賽場有了一席之地。值得一提的是,河村勇輝是日本高中籃球聯賽走出的球員,有球迷表示,河村勇輝將二十多年前《灌籃高手》漫畫中的情節變為了現實。
不僅如此,歸化球員的出色表現也讓日本隊如虎添翼。與芬蘭隊一戰,大多數人只記住了爆發的河村勇輝,殊不知身高2米08的中鋒約什·霍金森同樣是日本隊拼下這場勝利的基石。
今年2月才完成歸化的霍金森在與芬蘭一役中拿下28分和19個籃板的“大號兩雙”,撐起了日本隊內線。整屆世界杯,霍金森場均貢獻21分和10.8個籃板,是所有參賽球隊中唯一一位場均可達到“20+10”的球員。
鑒于在美職籃湖人隊效力的八村塁未能隨日本隊參加世界杯,倘若八村塁和霍金森這樣的內線組合同時出現在明年的奧運賽場,日本隊的成績有望獲得更大的突破。
相比于日本隊,同樣在家門口作戰的菲律賓隊未能直通巴黎不得不説是一種遺憾。與日本隊相反,菲律賓隊的小組賽第一階段對手實力較為平均,球隊遭遇三連敗,但分差並不大,即便面對意大利隊,球隊也只輸了7分。
菲律賓隊最後一戰的對手是中國隊,場面一度膠著,但憑借主將克拉克森在第三節的24分,徹底殺死比賽。隨著菲律賓隊拿到奧運會附加賽門票,中國隊最後一絲晉級奧運會的希望也宣告破滅。
眾所周知,菲律賓的體育整體實力並不突出,但籃球在該國有著很高的接受度。世界杯揭幕戰,菲律賓隊與多明尼加隊的比賽被安排在菲律賓體育館進行,當天共有38115名觀眾現場觀賽,創造了籃球世界杯的歷史最高上座率。近幾屆的男籃亞錦賽,菲律賓隊的成績保持穩定,而隨著球員歸化政策的放開,克拉克森這種美職籃級別球員的涌入,讓球隊實力更上一個臺階,雖然在國際籃球界菲律賓隊難以取得好成績,但在亞洲范圍,他們足以稱得上一支勁旅。
中國隊亟需走出困境
曾幾何時,亞洲籃球幾乎就是伊朗隊與中國隊的“二人轉”,但在哈達迪老去,中國隊同樣缺乏頂級球星挑大梁的情況下,兩支球隊同時跌入了低谷,伊朗隊更是五戰皆墨,排名所有參賽隊伍的倒數第二。
2019年世界杯,當時分組佔優的中國隊未能獲得奧運會的晉級資格,這也是中國男籃走上下坡路的標誌性事件。在無緣東京奧運會之後,中國隊能否參加巴黎奧運會在籃球界也充滿疑慮。在本屆世界杯分組出爐、歸化球員李凱爾加盟之後,業內對中國隊的前景曾燃起希望,但現實還是給中國籃球澆了一盆冷水。
體能儲備不足、得分能力孱弱、籃板保護不夠,面對世界強隊,中國隊的這些短板被無限放大。盡管李凱爾在得分和籃板球上的數據為全隊最高,但與其他歸化球員相比,受位置、風格所限,他並不具備一人改變戰局的能力。第29名的最終排名,也是中國男籃參加籃球世界杯(世錦賽)以來的歷史最差戰績。
在賽後的採訪中,隊員趙睿表示:“我們聯賽的強度跟這個強度真是比不了。在場上面對強隊,面對這些實力很強的對手,那種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尤其是面對他們那些防守壓迫,怎麼樣去選擇、去處理球,我覺得這些東西還是有差距的,我們得考慮怎麼樣才能去提高這一塊。”
趙睿的一席話部分點出了中國籃球目前的困境。在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中,周琦、王哲林、胡明軒都是各自俱樂部的當家球員,但到了國際賽場,他們往往無所適從,甚至出現多次低級失誤。
如何提高聯賽品質?如何提升本土球員攻堅能力,做到關鍵時刻敢拿球、敢出手、不手軟?如何不讓聯賽成為外援的個人秀?這些都是中國男籃需要進一步提升的方面。
在中國隊大比分輸給波多黎各之後,趙睿吐露心聲,他説:“我就想打奧運會,哪怕一屆、一場比賽都行。”這不僅是趙睿的心聲,也是中國籃球的願景。長路漫漫,唯有披荊斬棘,才能重塑中國籃球的輝煌。
來源:2023年9月20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9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