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消費降級,生意難做
2021年8月12日,游客在意大利羅馬科洛西姆圓形競技場游玩
更貴的交通、住宿、餐飲和其他服務,成為今年意大利人旅游計劃的最大掣肘。
文/《環球》雜誌記者 賀飛(發自羅馬)
編輯/吳美娜
夏天是意大利的旅游旺季,而8月15日的“八月節”代表着意大利人“休假季”的傳統黃金時間。這個從古羅馬時代沿襲下來的節日如今是意大利的法定節假日,在這一天前後數周內,自7月下旬至8月底,意大利全國各地眾多機關、商店、企業輪休,人們紛紛涌向海灘、山間或國外享受度假時光。
經歷新冠疫情漫長的重創後,意大利旅游業自去年開始強勁復蘇,今年預計恢復到疫情前的繁榮水準。然而,如今迎接游客們的除了美景美食、風土人情,還有出乎預料的昂貴价格。
一年多來糧食、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加劇了全球通脹,意大利也未能倖免,通貨膨脹率一路飆升,並於去年10月和11月達到創紀錄的11.8%。此後雖逐步回落,但今年7月通脹率仍高達6%,遠高於烏克蘭危機升級前的水平。
出行計劃“降級”
更貴的交通、住宿、餐飲和其他服務,成為今年意大利人旅游計劃的最大掣肘。人們的旅游熱情不減,便只能降低出行計劃的配置。
41歲的安東尼奧·巴西在羅馬的一家餐廳做服務員。“往年我會出國旅行,有一年去了西班牙,有一年去了英國。”他説,今年猛漲的出行成本讓他放棄了出國旅游的打算,“八月節”期間,他和親人游覽了羅馬本地的歷史古跡,做“家門口的游客。”
據相關機構統計,約89.6%的意大利度假者選擇留在國內,80%的人選擇去海濱,其他人選擇前往山間或文化藝術氣息濃厚的城市。而根據市場調研公司益普索的調查,意大利人在節約旅游開支的眾多方式中,38%的受訪對象選擇減少購物消費,32%的人選擇調整出行時間,避開旅游旺季,30%的人決定縮短旅游時間。
在各項旅游消費支出中,受燃油價格高企影響,機票價格漲幅尤為明顯。8月上旬,一張從羅馬至意大利第二大島嶼撒丁島的機票從過去的數十歐元飛漲到160歐元。高價機票引發民眾抱怨,意大利政府正在&&相關措施,為部分國內航線的票價規定上限,特別是從意大利半島通往西西裏島和撒丁島的航線。
高企的物價給意大利旅游業帶來巨大負面影響。意大利市場調查機構Demoskopika的調查顯示,意通脹實際漲幅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要高出3個百分點,今年夏天在意大利境內旅游的本國人和世界各地游客的旅行開支受通脹影響將增加39億歐元。
開支難降,收入難增
陳麗芝是一位在意大利生活了30餘年的華僑,在羅馬經營一家中餐館已32年。她告訴《環球》雜誌記者,從去年2月底起,當地餐館採購的食材價格開始翻倍上漲,米、油、肉類價格都翻了近一倍。“雞肉以前是1公斤3.8歐元,現在要7歐元,蠻恐怖的,價格只要一上去了就很難再回去。”水電費在過去一年裏漲得更厲害,她眼看著電費從一個月1000歐元漲到2900歐元,直到今年初才有所回落,但依然比烏克蘭危機升級前漲價至少30%。
意大利的能源結構和工業尤其依賴天然氣進口,能源價格暴漲讓民眾生活和企業經營都承受巨大壓力。雖然意大利政府&&多項援助法案以降低通脹,但一些消費品受能源、物流、包裝和原材料等生産成本抬升影響,價格出現滯後上漲。
陳麗芝的店是做回頭客生意的家庭餐廳,物價飆升後她將菜品價格調高10%。雖然政府以稅收減免的形式為中小企業提供補貼,但扣除高昂的經營成本,她的店“去年沒有賺錢”。直到今年旅游業火爆拉動經濟,生意才有所恢復。“現在營業額和以前差不多,但人數沒有以前多,盈利大不如前。”
因為通脹帶來的不確定性,許多家庭在生活開銷上更加審慎。陳麗芝説,不少顧客在點菜時變得節約,店裏一段時間內客流量也明顯回落。房租卻出現大幅上漲,令許多留學生和上班族倍感壓力。
據意大利競爭與市場管理局統計,通脹在2022年對全意一半以上家庭的儲蓄造成嚴重影響,尤其是加劇了低收入群體的財務困境。價格的攀升導致購買力縮水,存款利率也因跟不上銀行貸款利率的漲幅而導致借貸成本增加,退休人員和工資收入固定的人群明顯感覺到資金壓力,許多家庭難以維持過去的生活水準。
官方數據顯示,意大利國內生産總值今年二季度同比增長0.6%,但環比萎縮0.3%。作為發達工業國家,製造業疲軟對經濟復蘇的影響並不能靠旅游業完全彌補。而通脹加劇了經濟的不景氣和就業形勢的嚴峻。一位不具名的意大利青年説,一些中小企業由於經營成本上升,不僅減少雇用人員,還更多簽訂短期的臨時合同,以避免續約時間長增加保險和稅務開支,不少年輕人不得不嘗試去海外尋求就業機會。
來源:2023年9月6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8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