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悔“脫歐”創新高,英國難走回頭路

2023-08-31 06:51:11 來源: 《環球》雜志

 

2019年10月18日,在英國北愛爾蘭與愛爾蘭在阿馬附近的邊界線上,

一個反對“脫歐”的標語牌豎立在路邊

  “留歐派”活動人士吉娜·米勒認為,英國重回歐盟的主要障礙“來自政治層面,而非法律層面”。迄今為止,英國沒有一家主要政黨提議就重返歐盟舉行公投。

文/《環球》雜志記者 杜鵑(發自倫敦)

編輯/吳美娜

  英國7月發布的多個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越來越多的英國人認為7年前經全民公投決定脫離歐洲聯盟是個錯誤。近期不斷有政治人士對英國“脫歐”進程及其影響表達不滿,如強硬“脫歐派”政客、英國原脫歐黨黨首奈傑爾·法拉奇承認,英國經濟並沒有因“脫歐”受益。

  分析人士指出,重返歐盟的聲音盡管已在英國輿論界出現,卻難以付諸實際,原因是重新加入歐盟手續繁雜,且英國主要政黨無意走“回頭路”。

後悔比例創新高

  2016年6月,英國就是否脫離歐盟舉行全民公投,約52%的投票者支援“脫歐”。經漫長談判,英歐在2020年1月31日起進入為期11個月的過渡期,在當年年底達成以貿易為核心的未來關係協議,完成真正意義上的“脫歐”。從2021年1月1日起,英國退出歐洲單一市場與歐盟關稅同盟。

  英國輿觀調查公司(簡稱輿觀)今年7月18日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57%的英國人認為英國2016年公投決定“脫歐”是個錯誤。這是輿觀舉辦同類調查以來記錄的“後悔脫歐”最高比例。在2016年公投中投票讚成“脫歐”的英國人中有19%表示後悔。

  這份超過2000人參與的民調還顯示,高達70%的人認為,保守黨政府處理“脫歐”事務差勁;如果“脫歐”公投當下舉行,55%的人會選擇“留歐”;如果就是否重新加入歐盟舉行公投,51%的人會投票支援加入,32%的人不支援加入。

  輿觀分析,與2021年初相比,這是一個重大變化,當時英國人讚成重返歐盟的比例為42%,反對重返歐盟的比例為40%。在2016年投票讚成“脫歐”的英國人中,2021年有8%表示會投票重返歐盟,而如今有18%選擇會重返歐盟。

  無獨有偶。英國德爾塔民意調查公司7月21日至24日進行的調查發現,如果就是否重新加入歐盟舉行公投,56%的英國人將投票支援重新加入。與7月14日至17日的民調相比,這一比例上升了4個百分點。這也是這家民調機構自2018年9月開始對該問題進行追蹤調查以來,支援重新加入歐盟的最高水準。

“脫歐”紅利難兌現

  彭博新聞社分析,民調結果表明越來越多的英國民眾對“脫歐”轉變觀念,因為他們仍未看到“疑歐派”所承諾的“脫歐”紅利,相反麻煩問題一大堆:想去歐洲其他國家度假要排長隊;因“脫歐”對外籍工人和供應鏈的限制,食品價格高企;被視作關鍵回報之一的英美自貿協定短期內無望達成……

  今年5月,法拉奇在做客英國廣播公司一檔節目時承認,英國沒有從“脫歐”中獲得經濟好處。他在回應大量數據表明“脫歐”對英國經濟産生負面影響時表示:“英國‘脫歐’失敗了……沒有兌現‘脫歐’承諾。”

  “脫歐”還給英國留下許多“後遺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績效研究中心推算,從2019年底至今年初,英國三分之一的食物通脹由“脫歐”引發,過去三年每戶人家的食物開支每年多出250英鎊。如果不曾“脫歐”,食物價格漲幅可減少8個百分點;“脫歐”後,英國在制造、建築和物流等多領域還面臨著用工荒。英國人當初支援“脫歐”,一大原因是不滿大量人口從歐盟國家涌入,如今“脫歐”後卻出現勞工不足,各行各業都要加薪招聘人手,同時需要加價應對新增成本,形成惡性迴圈。

  對于“脫歐”帶來的經濟成本,智庫專家們意見不一。歐洲改革中心副主任約翰·斯普林福德估計,截至2022年二季度,英國的國內生産總值(GDP)比沒有“脫歐”的情況下低5.5%;英國經濟事務研究所研究員朱利安·傑索普認為,英國GDP比預期水準低1%左右;“變化歐洲中的英國”研究員喬納森·波特斯預計,“脫歐”成本相當于英國GDP損失2.5%左右。

  托尼·布萊爾全球變化研究所今年2月分析,英國經濟近些年雖然也受到新冠疫情和全球通脹壓力的衝擊,但退出歐洲單一市場的決定無可辯駁地導致了新的貿易壁壘,推高了消費價格,並降低了英國經濟在全球的開放程度。“脫歐”暴露並加劇了英國經濟的潛在弱點,即低生産率、低商業投資、全球競爭力下降以及政府缺乏解決這些問題的戰略。

未決議題不少

  “脫歐”還制造或凸顯了英國一些懸而未決的議題,包括頗受關注的《北愛爾蘭議定書》。《北愛爾蘭議定書》是英國“脫歐”協議的一部分,根據協議,北愛地區留在歐洲單一市場與歐盟關稅同盟內,以防止愛爾蘭島內出現陸上“硬邊界”。不過,從英國大不列顛島進入北愛的部分商品需接受海關和邊境安全檢查。英方簽署“脫歐”協議後不斷抱怨該議定書僵化、幹擾北愛貿易、加劇政治不穩定,要求修改。英歐一度因在修改方案問題上談不攏而導致關係緊張。今年2月27日,英歐宣布達成《溫莎框架》協議,對“脫歐”後涉及北愛地區貿易事宜作出新安排。

  只是,即便達成了《溫莎框架》協議,那些因修改《北愛爾蘭議定書》而産生的負面影響依然持續至今。作為北愛兩大政黨,讚成北愛留在英國的民主統一黨與主張北愛和愛爾蘭統一的新芬黨多年來牽頭聯合組建地方政府,共同主政。為抗議《北愛爾蘭議定書》,民主統一黨從去年起拒絕與北愛地方議會第一大黨新芬黨聯合執政,自此打破了北愛地區的政治平衡。北愛地方行政區選舉今年5月結束後,民主統一黨繼續抵制加入北愛地方政府。

  英國2016年公投決定“脫歐”,但其海外領地直布羅陀96%的人投票支援“留歐”。直布羅陀位于歐洲大陸伊比利亞半島南端,是一個面積約6平方公里的小半島,但戰略地位重要。英國和西班牙對直布羅陀的領土紛爭持續數百年。在1967年和2002年舉行的兩場公投中,超過90%的直布羅陀人支援留在英國。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後,西班牙提議直布羅陀允許西班牙介入共治,以換取直布羅陀“留歐”,但遭英國拒絕。

  “脫歐”令直布羅陀的未來前景不明,引發對英歐將在此形成“硬邊界”的擔憂,但就在英國2021年1月1日脫離歐盟的數小時前,英國和歐盟及西班牙基本達成一致,對直布羅陀做出特殊的框架性安排,包括同意直布羅陀隨英國“脫歐”,但它仍是申根區一部分;直布羅陀與歐盟商品貨物繼續保持自由流通等。從2021年10月開始,來自英國、歐盟和西班牙的談判代表多次討論協議細節,旨在將該框架安排轉變為正式條約,但談判歷經十多輪,至今難獲突破。

  “脫歐”給英國政府帶來的麻煩事還涉及蘇格蘭獨立傾向。蘇格蘭2014年舉行公投,當時以55%支援、45%反對的結果決定“留英”。不過,2016年“脫歐”公投中,蘇格蘭民眾大多希望“留歐”。蘇格蘭地區執政黨蘇格蘭民族黨前黨首妮古拉·斯特金此後以這項投票結果為契機,多次推動再次舉行“脫英”公投,但遭到英國中央政府阻撓。胡穆扎·優素福今年3月底接任該黨黨首後表示,將繼續領導蘇格蘭民族黨推動蘇格蘭脫離英國。

重返歐盟不容易

  在英國民調機構發布“後悔脫歐”人數比例創新高之際,“留歐派”人士、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7月表示,他相信英國將在未來重返歐盟。布萊爾在接受英國《新政治家》雜志採訪時被問及是否看到英國重返歐盟、加入關稅同盟或單一市場的現實前景,他回答:“相信未來一代人會在某個時候把英國帶回歐盟。”

  “留歐派”活動人士吉娜·米勒因曾通過法律途徑阻止時任英國政府未經議會投票就“脫歐”而出名。她近日在接受英國《獨立報》採訪時表示,考慮到相關法律途徑,英國重返歐盟的道路並不簡單。一旦決定重新加入歐盟,英國先必須滿足所謂入盟門檻的“哥本哈根標準”。申請國必須具備民主和法治的基礎、有效的市場經濟體制以及執行共同體法規的能力,還需要歐盟委員會和歐洲理事會的批準才能開始談判。在正式加入歐盟之前,英國需要得到所有歐盟成員國以及歐洲議會的批準。但米勒認為,英國重回歐盟的主要障礙“來自政治層面,而非法律層面”。

  迄今為止,英國沒有一家主要政黨提議就重返歐盟舉行公投。英國首相蘇納克多次表示,相信“脫歐”會讓英國人受益,他先前試圖用自己主導的自由港和削減附加稅等貿易政策佐證“脫歐”紅利。工黨黨首基爾·斯塔默多次表示,未來的工黨政府不會逆轉“脫歐”。他曾説“英國的未來在歐盟之外”,並排除英國加入歐洲單一市場或關稅同盟的可能性,認為這類爭論“屬于過去”。

  前任負責英國“脫歐”事務的歐盟首席談判代表米歇爾·巴尼耶6月告訴英國獨立電視臺,英國重返歐盟的大門“隨時敞開”,但重返意味著英國將犧牲包括貿易、監管等領域的獨立性,“英國現任政府和下一屆政府都明白,加入單一市場、關稅同盟或重新加入歐盟的條款和條件是什麼”。

  盡管英歐在英國“脫歐”後北愛爾蘭貿易安排上取得突破以來雙方關係有所回暖,但據英媒報道,英歐之間近期就一些事務顯現漸行漸遠跡象。《獨立報》8月初報道,英國政府試圖在“脫歐”後貿易規則上繞過歐盟,直接與個別成員國接觸。歐盟委員會稱這是“重大關切”,一度要求成員國無視英國政府的要求,還警告英方直接與個別成員國聯繫超出了“脫歐”協議的條款。

  英國《金融時報》7月底報道,自“脫歐”以來,英國不再參加歐洲理事會的季度峰會,也就無法通過以往定期舉行的歐盟-英國部長級論壇討論國防、國際貿易和新興技術監管等更廣泛的戰略問題。據兩名知情人士透露,歐洲理事會主席夏爾·米歇爾6月提議就全球問題進行英歐正式合作,但立即遭英方拒絕。知情人士稱,英國拒絕的理由是執政的保守黨擔心被視為與布魯塞爾走得太近。

來源:2023年8月23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7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