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以優質教育資源吸引中國學生

2023-08-03 15:23:17 來源: 《環球》雜誌

 

車輛行駛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街道上 

  中國商品、中國美食在馬來西亞隨處可見,不管你從國內哪個地區過來,都能找到“家鄉味”。

文/《環球》雜誌記者 毛鵬飛(發自吉隆坡)

編輯/張海鑫

  馬來西亞,一個融合馬來文化、中國文化、印度文化的國度,同時又是東西方文明交匯之處。其現代化的都市、熱帶自然風光、豐富多元的文化吸引着各國游客前來體驗“亞洲魅力”。近年來,隨着馬來西亞高等教育國際化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將目光投向這裡。據馬來西亞官方數據統計,2022年申請學生簽證的中國留學生人數接近2.2萬人。

  馬來西亞是多民族融合的國家,文化多元、經濟活躍、國際交流頻繁,匯聚了眾多世界500強企業,其中很多還將東南亞區域總部放在了馬來西亞,這為留學生開拓國際視野、了解各國文化風俗提供了很好的環境。

優質的教育資源

  馬來西亞是英聯邦成員,其教育體系一直與國際接軌,馬歷屆政府對教育的投入與發展都非常重視,頒發的文憑和學歷受到國際認可。特別是英語在教育系統的廣泛使用,推動了馬來西亞高等教育快速的國際化發展。

  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體系由公立和私立兩部分構成,公立高校包括公立大學、學院和職業技術學院,私立高校包括私立大學、私立大學學院、私立學院和外國大學分校。專科學制為2~3年,本科學制為3~4年,碩士學制為1~2年、博士學制為2~6年。馬來西亞各高校招收國際學生的資質需經馬教育部和內政部雙重核準,目前具備資質的高校除20所公立大學外,還有200多所私立高校。

  2021年,馬來西亞的教育水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全球第十一名。根據2024QS世界大學排名,馬來西亞共有28所大學上榜,為歷年來最多。其中,馬來亞大學排名第65名,連續六年入圍全球前100;緊隨其後的是馬來西亞理科大學,從上年的第143名提升至第137名;前300名以內還有第158名的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第159名的馬來西亞國立大學、第188名的馬來西亞工藝大學、第284名的泰萊大學、第300名的UCSI大學。

  據馬來西亞駐華大使館介紹,馬來西亞高校的課程內容、教學資源等都需向馬來西亞學術鑒定機構(MQA)報告,MQA也會不定期抽查各校教學質量。

  馬來西亞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以下簡稱“學聯”)主席團的朱易涵説,馬來西亞優質的教育資源是吸引留學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馬來西亞擁有優秀的大學和高等教育機構,可以提供多種專業和學位選擇,多方面滿足留學生需求。通常情況下,在馬高教部批准設立的正規高校就讀,回國後學歷可以被中國教育部認證。

  朱易涵在馬來西亞國立大學經濟學專業攻讀碩士學位。她對《環球》雜誌記者説,從學聯了解到,馬來西亞高校的酒店管理、旅游、會計學、計算機、傳媒等專業近年來越來越受中國學生青睞。國際學生入學時要求提供雅思成績或通過英語課程的學習,課程教學普遍用英語,學生來自多種文化背景。對中國留學生來説,不僅可以快速提高英語水平,也能在學習和生活中接觸多元文化,成長為國際化人才。

“舒適度”高

  馬來西亞經濟發展起步較早,上世紀90年代以來被譽為“亞洲四小虎”之一。2022年,馬來西亞國內生産總值達3435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産總值12040美元。首都吉隆坡高聳入雲的雙子塔、人頭攢動的商場、綠樹成蔭的城中公園,以及馬來、中國、印度文化的各種場館,形成了融合現代、自然、傳統的多元城市風貌,許多留學生來到馬來西亞後,就喜歡上了這裡的生活。

  在馬來亞大學攻讀媒體研究專業碩士學位的李瀟然對《環球》雜誌記者説,來到馬來西亞後,他最喜歡的就是通過自己的相機鏡頭觀察、記錄這片土地和人的生活——變幻莫測的雲朵、城市裏的小動物、斑駁的歷史建築、經常帶來驚喜的小古董店、不同民族的節日慶祝、豐富的藝術活動等,都讓他的留學生活更加多彩。

  不少中國留學生告訴《環球》雜誌記者,馬來西亞物價水平不高,但生活品質不低。特別是在華人社會的長期影響下,中國商品、中國美食在這裡隨處可見,不管你從國內哪個地區過來,都能找到“家鄉味”,當地的華人朋友、同學也會很熱情地提供幫助,讓你更快地適應留學生活。

性價比優勢

  來馬來西亞留學,性價比高也是一大吸引力。李瀟然説,他選擇留學目的地時,通過中介諮詢了多個國家的留學計劃,馬來西亞是“性價比”最高的。

  “據我當時的了解,如果去英國留學,一年下來差不多需要40萬元人民幣,澳大利亞略少,一年也得30萬元左右。在馬來西亞學費和生活費等總開銷,一年差不多十二三萬元。”李瀟然説,“而且我能申請成功的馬來西亞學校的國際排名,也遠比在英、美、澳能申請到的學校靠前。”

  《環球》雜誌記者了解到,馬來西亞不少高校通過“雙聯課程”與英、美、加、澳、新等國家高校合作,學生在這些馬來西亞高校修讀的學分可以得到歐美大學承認,有些甚至可以直接獲得歐美等合作院校的學歷文憑,這些學校因此成為不少學生繼續到歐美深造的“跳板”。

  朱易涵告訴記者,在馬來西亞求學的經歷讓許多中國留學生在多元環境中成長為國際化人才,回國後就業選擇更多,近年來更是有不少有留馬經歷的學長被外派到馬來西亞工作,助力中資企業在馬發展。相信在未來,留馬中國學生群體會不斷壯大,成為促進兩國友好交往的重要人才資源。

來源:2023年7月26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5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