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錫悅的煩心事
2022年10月30日,韓國總統尹錫悅(右四)在首爾市龍山區梨泰院洞 踩踏事故現場了解情況
尹錫悅的煩心事著實不少,其中任何一件處理不好,都有可能給他及其所屬政黨造成不可挽回的政治災難。
文/畢穎達
編輯/吳美娜
韓國前國務總理李洛淵在國外停留一年多後,6月24日返回韓國。他表示,韓國眼下各方面令人擔憂,他將“履行自己的責任”。另據韓聯社7月3日報道,韓國全國民主勞動組合總聯盟當天以“敦促尹錫悅政權下臺”為口號發動為期兩周的大罷工。《韓國日報》發文稱,尹錫悅的支援率持續徘徊在40%左右,韓國社會批評政府的輿論聲量不小。
近來在國際舞臺頻頻高調亮相或發聲的尹錫悅政府,煩心事一樁接著一樁。上任一年多,尹錫悅在內政、外交方面做出不少努力,但同時暴露出不少問題。這當中,持續低迷的總統支援率、身邊人醜聞以及外交上不斷出現的麻煩等,對尹錫悅政府構成較大壓力。
國民支援率長期低迷
國民支援率長期低迷一直是尹錫悅的一大心病。在去年總統競選期間,尹錫悅並不被多數韓國選民看好,當時韓國一些輿論稱,選民“從兩個較差的候選人中找出一個相對不是很差的人當總統”。選舉結果是尹錫悅以0.7個百分點的微弱優勢戰勝對手當選。
就任總統至今,尹錫悅的支援率始終在低位徘徊,位于30%~40%區間,有時甚至跌落到30%以下。尹錫悅執政1周年(5月10日)之際,其支援率略有上升,超過了35%,有的機構調查顯示接近40%。
這無法掩蓋對尹錫悅的否定評價仍接近60%這一事實。特別是分人群看,20歲和30歲年齡層的人不支援率高,甚至超過了40歲、50歲年齡層的人。一年多以前,原本是共同民主黨票倉的20歲、30歲年齡層因對文在寅政府的房地産政策極為不滿,紛紛轉向支援倡導“社會公平、公正”的尹錫悅,對尹錫悅的好感度一度接近50%,這也是當時尹錫悅能夠戰勝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當選總統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民意在一年時間裏發生如此大的變化,主要是年輕人並沒有看到他們所期待的社會公平、公正。其中影響較大的一件事,是以兒子退職金名義收受50億韓元的執政黨所屬前議員郭尚道被判無罪。年輕人的不滿直接反映在對尹錫悅的支援率上。今年4月末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尹錫悅政府公正性問題上,61.8%的調查對象給出否定回答,按年齡層區分,30歲年齡層高達75%持否定態度,20歲年齡層與此接近。
在7月第二周的民調中,尹錫悅的支援率又出現大幅下滑,降至約32%。低迷的支援率加上“朝小野大”的政黨政治格局,使尹錫悅政府在國政運作中備受制約。2024年韓國國會議員選舉已經拉開帷幕,能否提振總統支援率是影響選舉結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選舉結果又會成為其後半程任期能否順利施政的關鍵。
身邊人醜聞
自尹錫悅競選總統以來,其夫人金建希及其家族不斷被爆出各種醜聞,這些事雖然多數不了了之,但還是給尹錫悅造成很大壓力,影響到其支援率。
據韓聯社報道,2022年5月韓國警方就金建希涉嫌履歷造假一事進行書面調查,同年9月韓國警方確認,金建希應聘大學兼職教授時提供的履歷中存在較多不實情況,但由于證據不足及超過公訴時效,決定不追究其刑事責任。事後金建希召開記者會向公眾道歉,履歷造假事件告一段落。
同時期,由韓國私立大學教授聯合會組成的專門調查團對金建希的學術論文展開調查,判定金建希“所有論文都屬抄襲,其水準也不能被認定為學位論文”。但金建希就讀的國民大學則認為,金建希的論文屬于品質不佳,並不構成抄襲。另外,因資料保存年限已過,無法判定是否有舞弊情形。
除了金建希本人,其家族牽涉地産舞弊、操縱股價問題等也不斷發酵。雖然“操縱股價”問題最終不了了之,但“地産舞弊”嫌疑一直無法消除。2022年10月22日,韓國爆發40多萬人參加的大規模燭光示威,要求金建希接受檢察部門的特別調查,並呼吁尹錫悅下臺。今年5月,金建希兄長因此事被移交韓國檢方進行調查。警方對于金建希的調查結論是:案發時已不再擔任相關職務,與該案無關。
近日,韓國民眾對金建希家族涉嫌“土地投機獲利”爭議再起。韓國YTN電視臺7月8日報道稱,圍繞首爾-楊平高速公路路線改道涉嫌給金建希一家牟利等一係列問題,尹錫悅政府與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近幾日針鋒相對。根據7月中旬的一次民調,60.9%的調查對象懷疑此次高速公路改道與對金建希家族特殊利益輸送有關。雖然韓國政府宣布停掉這一建設項目,但爭議並未平息,該事件對尹錫悅政府造成了較大負面影響,且未來可能會進一步發酵。
此外,金建希本人的生活和消費方式也時常惹來非議,讓尹錫悅頻頻處于公眾檢視之下。如2022年8月金建希陪同尹錫悅參加北約峰會,其佩戴的昂貴首飾被質疑沒有進行公職人員財産申報。後來韓國總統府表示,2件首飾是借來的,1件是從小商鋪買的,因此沒有提前申報。
韓國近日發生嚴重洪災,金建希陪訪歐洲期間卻五次出現在名品店,這一消息爆出後再度引發韓國民眾不滿。因為正逢韓國全國民主勞動組合總聯盟舉行大規模罷工,事件進一步激化了民眾的不滿情緒,示威群眾再次把矛頭指向尹錫悅,要求其下臺。
分析人士指出,金建希及其家族給尹錫悅招致不少“麻煩”,有些雖被暫時化解,但一旦再有新“燃點”出現,隨時可能對尹錫悅造成威脅,尤其是在國會議員選舉到來之際,在野黨會緊緊盯住尹錫悅的身邊人。
種種對日示好舉動遭強烈反對
除了在內政方面遇到諸多麻煩,尹錫悅政府的外交表現在國內也失分不少,尤其是在發展韓日關係方面,尹錫悅主張發展“面向未來”的韓日關係,為此採取一係列對日示好舉動,遭到國內民眾和輿論強烈抗議。
尹錫悅政府上任後,在美國壓力以及內部親日勢力驅動下迅速改善對日關係,但其這種不再追究日本歷史責任的對日政策,推行之初便遭到韓國民眾和在野黨的強烈批評,在國內被斥為對日推行“賣國外交”。在對日歷史情緒被點燃後,尹錫悅政府同意日本進行核污染水排海的立場再次激怒民眾。盡管尹錫悅政府做了大量説服工作,但基于“價值觀”的外交決策替代不了科學,更不能讓民眾真的安心。
7月14日的韓國蓋洛普民調顯示,尹錫悅的支援率比前一周急降6個百分點。蓋洛普分析稱,這與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問題密切相關。尤為憤怒的是韓國南部沿海地區民眾,他們強烈譴責尹錫悅政府在該問題上採取的立場。釜山、蔚山、慶南等地本是保守派支援者的大本營,這一次,因核污染水排海問題站在了批判尹錫悅政府的一邊。
顯然,在發展對日關係上的種種舉動損害了尹錫悅的民意支援基礎。接下來,日本在有關侵略歷史、島嶼爭端等方面不斷發出的刺激行為,或核污染水排海後不可預知的後遺症出現等情況,都會繼續給尹錫悅政府造成巨大壓力。
尹錫悅的煩心事著實不少,其中任何一件處理不好,都有可能給他及其所屬政黨造成不可挽回的政治災難。這些問題未來將持續考驗尹錫悅政府的戰略遠見和施政能力。能否客觀地進行戰略判斷,並基于實際利益理性地發展對外關係,進而緩解國內民生及就業壓力,成為能否提振其支援率的關鍵。此外,切實踐行社會公平、公正承諾,並充分做好與在野勢力的溝通,也是尹錫悅未來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作者係山東大學韓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來源:2023年7月26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5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