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由亂及治關鍵期
3月27日,在阿富汗喀布爾,塔利班安全人員在爆炸事件現場附近警戒
美軍把爛攤子留給阿富汗後一走了之,在這塊飽經戰火摧殘的土地上,阿富汗人民未來的發展之路還很長。
文/《環球》雜志記者 鄒學冕(發自喀布爾)
編輯/吳美娜
2021年8月30日,最後一架美軍C-17運輸機在喀布爾國際機場起飛,長達20年的阿富汗戰爭以美軍倉促撤離宣告結束。6月30日,美國國務院發布一份阿富汗撤軍問題事後評估報告,批評了美軍及其盟友從阿富汗撤離的處理方式。
前不久,阿富汗臨時政府宣布,將每年8月31日確定為“外國軍隊撤離紀念日”,這一天將成為阿富汗全國公共假日。“這個假日讓我回想起很多美軍給我們帶來的傷痛。”喀布爾市民阿馬努拉對《環球》雜志記者説。《印度斯坦時報》在其社交媒體賬號稱,阿臨時政府這一舉動是“對拜登政府軍事力量的嘲諷”。
美軍撤離後,受美國制裁等因素影響,阿富汗並未取得讓人眼前一亮的經濟發展成果,反而深陷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之中。
“阿富汗正處在由亂及治的關鍵時期,需要國際社會和聯合國持續投入和關注。”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在6月21日安理會阿富汗問題公開會上的發言中指出。
經濟發展乏力
聯合國難民署駐阿富汗代理代表高島由美子今年初對媒體説,98%的阿富汗人生活在聯合國認定的貧困線以下,一半以上人口需要緊急援助。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顯示,70%的阿富汗人不能保證一天兩餐飯,其他生活必需品也十分匱乏。
面對阿富汗當前的人道主義危機,在阿富汗制造了無數“人間慘劇”的美國難辭其咎。美國總統拜登去年2月11日簽署行政令,計劃將凍結的阿央行約70億美元在美資産的一半用于賠償“9·11”恐怖襲擊事件受害者。阿富汗輿論普遍認為,美國政府這一劫掠行為導致阿富汗外匯緊缺、物價上漲。
相比于人道主義危機,發展乏力導致經濟持續蕭條是當前阿富汗臨時政府面臨的更嚴峻挑戰。基礎設施、電力供應、專業人才嚴重短缺,基礎工業薄弱等令阿富汗缺乏自身發展的“造血能力”。
美國在阿富汗駐軍20年並沒有幫助阿富汗建立像樣的經濟以及工業體係。即使是在首都喀布爾也看不到像樣的城市公交係統、市政供水係統和供暖係統,電力供應不足導致每天長時間停電,大量人口居住在山上自建的土坯房中……
其他城市發展狀況更不樂觀。《環球》雜志記者從喀布爾去往外省出差,路途中見到大多數路段路面破損嚴重,缺乏維修養護。在阿富汗大部分人口居住的農村地區,靠天吃飯是常態,大量農民收成不足、食不果腹。
在阿富汗東部霍斯特省,擁有60畝左右土地的當地農民穆罕默德·哈桑·汗苦于沒有用于灌溉的水渠,只好靠在城裏幫別人搬重物為生,每天的收入僅夠購買最廉價的廢棄動物油脂供日常烹飪使用。在阿富汗中部的巴米揚省,居民圖裏亞利對記者説:“所有種田要用的化肥都依賴進口,價格高得讓人難以承受。”
安全形勢仍不樂觀
安全方面,“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制造的恐怖襲擊事件頻發,阿富汗臨時政府安全人員與反政府武裝交火不斷。僅在喀布爾,平均兩到三天就發生一次爆炸襲擊或交火事件。阿富汗國家職業技術學院經濟學研究員查希爾·貝扎德認為,雖然阿臨時政府總體實現了國家穩定,但根除極端和恐怖組織非常困難。
聯合國駐阿富汗援助團6月27日發布報告稱,自阿富汗塔利班(阿塔)2021年8月15日重新掌權到今年5月30日,阿全國共有3774名平民在爆炸襲擊中傷亡,其中3/4的襲擊發生在人口稠密地區,包括禮拜場所、學校和市場。
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網站近日刊文指出,附屬于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維拉亞特·霍拉桑”組織不斷壯大,該組織最近幾個月的襲擊對象包括在喀布爾正常工作的外交使團,以“強行凍結”阿塔與他國雙邊接觸的工具。
去年9月5日,位于喀布爾的俄羅斯駐阿富汗大使館附近發生爆炸襲擊。俄外交部證實,俄外交使團兩名工作人員在爆炸中身亡。同年12月2日,巴基斯坦駐阿富汗大使館附近發生槍擊事件,一名巴基斯坦安保人員在槍擊中受傷。
當地時間4月13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在撒馬爾罕出席第四次阿富汗鄰國外長會。
烏茲別克斯坦代外長賽義多夫主持會議,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
塔吉克外長穆赫裏丁、土庫曼斯坦第一副外長哈吉耶夫、巴基斯坦外交國務部長希娜出席
分析人士認為,阿富汗少數民族、“什葉派”信眾、外國人等群體都已成為阿境內恐怖組織的潛在襲擊目標。
諷刺的是,美國是以“反恐”為名入侵阿富汗,卻“越反越恐”。20年間美國按照自身需要定義恐怖組織,為實現自身地緣政治目標選擇性反恐。這導致阿境內恐怖組織數量從20年前的個位數增加到如今的20多個,不僅阿富汗民眾深受其害,並且危害周邊國家安全。
阿富汗喀布爾大學教授阿布扎爾·哈帕爾瓦·扎扎伊説,“只要自身利益需要,美國可以把任何組織列入或移出恐怖組織名單”,美國出于自身利益的所作所為,讓阿富汗人民至今時刻籠罩在恐怖襲擊陰影之下。
禁毒任重道遠
作為曾經的毒品泛濫“重災區”,阿富汗的禁毒成果備受國際社會關注。去年4月3日,阿臨時政府正式發布禁毒法令。阿富汗塔利班最高領導人阿洪扎達在法令中要求阿塔在全國范圍內採取措施禁止生産、交易毒品和種植罌粟。之後,阿當地媒體幾乎每天都有關于阿塔安全人員搗毀罌粟田、抓捕毒販的新聞。
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今年6月發布報告稱,阿富汗還有近400萬吸毒者,佔總人口的近10%。
在阿富汗毒品問題上,美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美國在阿富汗放任甚至鼓勵毒品泛濫由來已久。世紀之交時,阿富汗政府曾全面禁毒。2001年,阿富汗鴉片産量僅為185噸,但在同年美國入侵阿富汗後,阿毒品生産和貿易立即反彈。
美國入侵阿富汗以來的連年戰亂,也讓不少難以忍受戰爭之苦的阿富汗人漸漸染上了毒癮。記者曾走訪阿多家戒毒中心,不少在那裏接受治療的人都成長于炮火連天的戰爭年代,企圖用麻醉自己的方式逃離地獄般殘酷的現實。
“我曾經是一名為美軍運輸物資的卡車司機,每次在外行駛都會遇到爆炸和火箭彈的襲擊,路上的每一分鐘都是危險的,”正在喀布爾一家戒毒中心接受治療的沙阿·阿迦對《環球》雜志記者説,“為了克服恐懼,逃避危險的現實,我們幾乎所有司機都染上了毒癮。”
被美西方“邊緣化”
如今,阿富汗問題似已悄然被美西方“邊緣化”。有分析認為,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阿富汗這個昔日大國競技的舞臺正從“帝國墳場”淪為“被遺忘的角落”。法國《觀點》周刊網站去年曾刊文稱,西方國家已經將目光從阿富汗移開,它們不想再與這樣一個讓它們在20年間投入如此之多的國家有任何牽連。
聯合國難民署高級專員菲利波·格蘭迪曾表示,當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于烏克蘭時,國際社會不應忘記阿富汗嚴峻的人道主義形勢。如今的阿富汗,外國投資枯竭、國際社會的資金援助大幅減少。
不僅如此,烏克蘭危機升級帶來的食品、能源供應問題也令阿富汗“雪上加霜”。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和聯合國糧食計劃署聯合發布的新聞稿,烏克蘭危機將持續給阿富汗的小麥等食品以及燃料價格帶來壓力。
分析人士指出,無論是在阿富汗還是當前的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美國無疑都起到破壞性作用。20年前,美國打著所謂“民主”旗號,為一己私利干涉他國內政甚至發動阿富汗戰爭,如今,專注于所謂“大國競爭”的美國無視阿富汗人民的苦難,同樣為了一己私利將阿富汗置于“被遺忘的角落”。這樣的做法赤裸裸地體現了美國的自私本性與霸權實質。
阿富汗題材小説《群山回唱》寫道,在阿富汗這片土地上,“每平方英裏都有一千個悲劇”。美軍把爛攤子留給阿富汗後一走了之,在這塊飽經戰火摧殘的土地上,阿富汗人民未來的發展之路還很長。
中國方案廣受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當地時間5月6日,第五次中阿巴三方外長對話在巴基斯坦伊斯蘭堡成功舉行。這是2021年8月阿富汗局勢發生重大變化後三國外長舉行的對話,對新形勢下延續中阿巴睦鄰友好和務實合作、助力阿富汗問題政治解決、引導國際社會穩阿助阿努力發揮了重要帶動作用。
“在中方大力推動下,這次三方外長對話發表了聯合聲明,就三國進一步深化政治、發展、安全三大領域合作達成了共識,商定了路徑。”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説,這是阿富汗臨時政府參與發表的首份多邊共識文件,也是阿富汗塔利班首次在不容許“東伊運”等勢力從事恐怖主義行為和活動上作出書面承諾,對下步中阿關係發展以及推進地區反恐安全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6月21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在安理會阿富汗問題公開會上發言指出,以務實態度同阿富汗臨時政府接觸,是增進理解和互信、解決相關關切的根本途徑。阿富汗鄰國和周邊國家在這方面一直走在前面。總體而言,國際社會對建立一個和平、穩定和繁榮的阿富汗是有共識的,都期待通過對話接觸,幫助阿富汗臨時政府包容建政、溫和施政,構建開放包容的政治架構。中方希望阿富汗臨時政府朝著符合阿富汗人民利益和國際社會期待的方向作出積極努力,實現自主有效的國家治理,包括保障女性教育和就業的權利。
來源:2023年7月12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4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