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支付:走在出海企業前

2023-07-07 07:25:07 來源: 《環球》雜誌

2022年8月26日,主播在於青島舉行的黃河流域跨境電商博覽會上推介産品

  隨着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快,中國支付企業正越來越多地布局跨境支付業務,試圖為“出海”中國企業和消費者提供更安全、更透明、更便捷的服務。

文/《環球》雜誌記者 李曉玲

編輯/樂艷娜

  不到8個小時,這是位於義烏的尚凌照電器商行從境外買家打款到他收到款項所用的時間,創下商行負責人凌守聖從事10多年外貿生意以來的最快收款時間紀錄。

  2月20日上線的義烏跨境支付&&“義支付”,到5月30日上線百日時,交易金額已突破1000萬美元。

  跨境貿易支付不像普通人跨境消費那麼簡單,只需要一張可以進行國際支付的信用卡即可,而是涉及幣種、匯率、結算、進出口退稅、還原申報等多種複雜業務。以前,義烏大部分商戶會聘請專業的外貿公司代理收款,但由此産生的收不回款或收款周期過長等問題,使現金流並不充裕的中小外貿企業頭疼不已。使用義支付後,除個別因經營戶提交單據不全等特殊情況,款項基本可以當天到賬。

  義烏商城集團“義支付”副總經理張雯晶介紹,義支付&&上的國際收付主流幣種已達到16種,預計今年將擴充至25個幣種。

  全球數字支付是一個集金融科技、信用體系、國際標準等於一體的高技術、高門檻領域,又與各國各地區戰略競爭力緊密相聯。多年來,跨境支付行業被歐美發達國家支付巨頭壟斷。隨着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快,中國支付企業正越來越多地布局跨境支付業務,除義支付外,連連支付、PingPong支付、錢海的Oceanpayment、螞蟻集團的Alipay+、騰訊的“智匯鵝”等都在同場競技,試圖為“出海”中國企業和消費者提供更安全、更透明、更便捷的服務。

跨境支付“藍海”已成

  隨着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其目標市場近年來不斷變化,從最初的美國市場,到歐洲市場,再到現在的如拉美、中東、東南亞地區國家和俄羅斯等發展中國家與新興經濟體市場。在此過程中,企業類型的豐富性和市場的複雜性催生了中企“出海”背後服務體系的演進,其中就包括跨境支付行業。

  成立於2014年的深圳市錢海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錢海),由在全球支付領域資深的技術、風控和運營專家組建,採用香港和深圳雙總部運營模式,並在美國、歐洲、大洋洲、新加坡設有技術和業務主體,致力於在跨境外貿、旅游航空、數字游戲、教育培訓等諸多領域提供跨境數字支付技術解決方案和服務。目前,它的系統&&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支持全球500多種支付産品,服務全球數十萬個電子商務網站。

  錢海聯合創始人、總經理楊新芳告訴《環球》雜誌記者,從全球跨境電商發展情況看,整體市場規模保持着持續增長態勢,線上購物在全球範圍內將越來越普及。過去幾年新冠疫情推動全球形成線上消費習慣;另一方面,也推動零售企業布局數字化零售和全渠道融合。

  由此,跨境支付業務量大增,內容日益豐富。“跨境電商從貨物貿易拓展到服務貿易。除了對外商貿企業,各種服務類企業也加緊‘出海’,業務場景越來越多。為滿足這些企業的需求,除基礎的支付服務,多站點管理服務、跨境外匯收支服務等也迅速興起。”

  深圳目前已有很多隱形“獨角獸”公司,但在國內鮮為人知,原因是其業務幾乎都是針對海外一般消費者的。比如,研發總部在深圳的軟體公司萬興科技,是新生代數字創意賦能者;瀏覽器公司優視科技是移動互聯網開放服務&&提供商,很早就在印度布局,目前有4億多用戶。這些公司在海外的積極拓展,離不開跨境支付企業的服務。

  “中國企業‘出海’為我們累積了大量更細緻和個性化的經驗,中國市場的魅力也吸引了越來越多海外企業進入。可以説,目前跨境支付‘藍海’已成。”楊新芳説。

搭建商戶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梁

  完整的跨境電商包含達成交易、支付結算、商品交付等基本流程,支付是其中重要的環節。

  從2013年開始,中國跨境電商開始高速發展,跨境支付需求的多樣性不斷增加。中企“出海”遇到的挑戰比在國內多得多,包括對海外市場和消費者認知不足,因語言、文化、價值觀差異造成的“水土不服”等等。這也倒逼中國跨境支付服務商不斷“升級”,例如,以“當地”視角減少海外消費者對“外來”商業的陌生感,以本地專業知識幫助中國“出海”企業合規運營。

  “你去美國亞馬遜網站上開店,或者去波蘭、英國的電商&&運營,不需要擔心‘我是不是必須在那些地方開賬戶’,完全可以通過一家支付公司解決所有款項的支付”,連連國際外貿B2B支付業務負責人鐘逸鳴説。

  連連國際成立於2009年,2011年獲得國內支付業務牌照,此後陸續在香港、新加坡、美國、英國等國家和地區取得了支付業務牌照及相關資質。“我們支持全球190多個站點、28種主流貨幣的資金收款服務,已累計服務了200多萬家跨境店舖。”鐘逸鳴説。

  在鐘逸鳴看來,跨境支付企業提供的是“默默的”服務。為使客戶能安全便捷地獲取支付服務,需要花費大量成本和精力獲得當地支付牌照和相關資質,“只有做到合規風控,不斷技術創新,才有機會拿到牌照和資質。這是支付業務的保障,是用戶資金安全的保障,儘管用戶在使用時可能感受不到我們前期的努力。”

  鐘逸鳴介紹説,連連國際支持26個全球原幣種資金收款賬戶的直接入賬,並在新加坡、日本、泰國等國家建立了9個本地賬戶。“我們在國內轉賬時的體驗是,可能不到10秒鐘就完成了一筆支付。連連國際想做的也是這種秒級的體驗。現在使用連連國際,如果你與一個泰國商家交易,他只需把泰銖直接打到本地的泰銖賬戶,幾分鐘後這筆資金就可以到你賬上。你可以把資金換成美元或人民幣,馬上提現。這是一場資金鏈路上的變革。”

  最近幾年,隨着全球數字經濟,特別是跨境電商快速發展,跨境支付業務也面臨挑戰。一方面,交易和支付新技術層出不窮;另一方面,各國金融監管要求也時有變化,加之海外消費者所處的社會環境、科技氛圍和消費行為變化等,跨境支付行業在不斷變革。中國跨境支付服務商只有持續創新、立足前沿、保持領先,並提升差異化服務能力,才能夠助力企業降本增效、引領市場。

  楊新芳告訴《環球》雜誌記者,跨境支付要在商戶和消費者之間搭建起橋梁。“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服務客戶的同時,多往前考慮一步,跟客戶一起成長,做變革的主動推動者。”

  疫情期間,線上購物激增,錢海也遇到不少因疫情導致交通不便影響商戶發貨的情況,“訂單如果不能及時了結,我們會督促客戶定期向消費者反饋訂單狀態,加深信任關係,贏得客戶信賴。”楊新芳這樣説。

  錢海還通過交易數據分析,為企業提供有長期投資機會的信息。“疫情政策調整後,我們通過交易數據的增長觀察到在線教育、游戲等行業有長期投資機會,及時反饋給客戶,引導其及時調整投資方向。”

跨境支付服務商的責任

  根據2022年11月諮詢機構艾瑞發布的《2022年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報告》,到2026年,中國第三方企業支付交易規模可達409.9萬億元。報告指出,跨境支付不僅可以解決賣家交易結算線上化的問題,實現全球多地區、多幣種、多場景的收款、收單、付款、換匯、用卡等目標,還可以通過供應鏈融資服務,幫助賣家快速實現資金周轉,提升經營效益。

  依託中國繁榮的電商、游戲等産業,中國跨境支付不但走向全球,更借助長期以來的創新積累,打造民族品牌,打破海外支付巨頭相對壟斷地位,助力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

  楊新芳認為,下一階段,跨境支付服務商要繼續幫助“出海”中企更好理解國外網絡邏輯、分析客戶數據、提高支付成功率、提升消費者支付體驗。

  跨境支付行業的發展方向,就是要走到“出海”企業前面去,通過強大技術能力,把遵循不同業務邏輯和監管要求的支付産品集成進系統,更有效服務面對各個業務場景的客戶。

  當下,中國的跨境支付服務商還有責任幫助中企了解海外商業和支付環境變化,以應對全球競爭;同時,把中國領先的跨境支付技術解決方案輸出海外,更多賦能全球跨境商業,不斷以創新、發展、融合的姿態打造全球領先品牌。

來源:2023年6月28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3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