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友誼翻開新篇章?

2023-07-04 07:22:56 來源: 《環球》雜誌

 

1月22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右)和德國總理朔爾茨

在巴黎索邦大學出席《愛麗舍條約》簽訂60周年紀念儀式時握手

  法德互動增多,更多反映出的並不是雙方關係的熱絡,而是雙方關係持續降溫、分歧和矛盾加劇的新現實。

文/張健

編輯/吳美娜

法德友誼翻開新篇章?6月6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波茨坦招待了來訪的法國總統馬克龍;6月12日晚,馬克龍、朔爾茨及波蘭總統杜達在巴黎舉行會談;7月2日至4日,馬克龍將對德國展開國事訪問,這也將是法國總統23年來首次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德國總統辦公室和愛麗舍宮在5月初的一份聲明中説,“這一特殊事件標誌着兩國間數十年友誼翻開新篇章”。

  作為歐盟引擎或發動機的法德近期互動頻頻,在地區乃至國際局勢牽動人心的大背景下,法德關係真的能翻開新的篇章嗎?

法德矛盾顯著增多

  法德是歐盟的核心力量,也是歐洲一體化的啟動和推動者。雙方實力大體平衡,法國有政治優勢,德國有經濟優勢。2009年歐盟主權債務危機爆發以來,兩國力量平衡逐漸被打破,雙方對彼此的猜疑也潛滋暗長。

  從當前情況看,法德互動增多,更多反映出的並不是雙方關係的熱絡,而是雙方關係持續降溫、分歧和矛盾加劇的新現實。過去十餘年來,特別是最近幾年法德關係並不融洽,其矛盾一度成為國際熱點,遠未發揮歐盟核心和發動機的作用。

  其一,在歐盟財政政策方面,法國希望改革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讓成員國在公債和赤字上有更大的靈活度,但德國卻堅持嚴格的減債減赤標準,德國也反對法國增加歐元區預算及以歐盟名義發行更多債券的要求。

  其二,去年2月烏克蘭危機升級後,法國希望歐盟共同應對能源危機,但德國一口氣拿出2000億歐元用於本國能源補貼,其他財政緊張的國家無法拿出相應資金進行補貼,因而招致不滿。

  其三,與此同時更為重要的是,法國提出關於歐洲的宏偉主張,特別是推進歐洲戰略自主的主張,一直得不到德國的積極回應。默克爾時期的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甚至宣稱,應該“終結歐洲戰略自主的幻想”,因為如果沒有美國,德國和歐洲就“無法保護自己”。她的這一説法招致馬克龍的激烈批評。近日,朔爾茨在歐洲議會演講時宣稱“歐盟不應爭做世界第三極”,被認為是與馬克龍唱反調。對於德國拿出大筆資金購買美國F-35戰鬥機,法國也認為削弱了歐盟的防務自主。

  此外,德國認為,法國政府通過借錢維持政府龐大開支的做法無法持續,遲早會像希臘、西班牙等國一樣受到市場懲罰,擔心法國會拖累整個歐元區和德國自身經濟。對於法國主張發行歐元區統一債券以及加快建立銀行聯盟等主張,德國也持懷疑態度,認為法國是想讓德國為法國的大手大腳花錢買單。

  馬克龍大力推進法國的結構性改革,在面臨強大國內壓力的情況下仍然堅持通過養老金改革方案,目的之一就是向德國證明,法國有能力解決自己的改革問題。對於法國推動歐盟強化保護主義貿易政策,德國也有不滿。德國還認為,法國太高調、很多想法不切實際、過於重視核能,等等。

引擎功能何以失靈

  “法德發動機”有其高光時刻,如戴高樂-阿登納軸心、吉斯卡爾-施密特軸心以及科爾-密特朗軸心等都曾運轉良好,推動了歐洲一體化的深入發展,但在科爾-密特朗之後,這一功能趨弱,法德高質量、引領性合作明顯減少,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在戰略自主理念上,即在歐美之間是選擇歐洲還是美國,法德各有堅持。法國毫不猶豫地選擇歐洲,欲將歐洲打造為放大版的法國,在全球爭當第三極,扮演獨立和平衡者角色。德國多數時候猶疑不定,既參與歐洲建設,又擁抱美國。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法國更強調歐洲的戰略自主,不願淪為美國的附庸。德國卻更傾向於依賴美國、迎合美國,對法國的戰略自主倡議意興闌珊。這種理念上的差異使法德兩國很難在歐盟重大外交與安全問題上進行深入合作。

  二是兩國在歐洲一體化理念上的差異增大。法國因為自身實力特別是財政實力有限,如法國公債佔國內生産總值(GDP)比例約為120%,因而想要更多地依賴歐洲,比如聯合發債、共同打造高科技領域的“歐洲冠軍”等。德國由於財政狀況相對較好,比如德國公債佔GDP比例只有70%左右,因而傾向於單幹,不願為歐盟其他國家承擔更多的財政義務。

  歐洲一體化長期以來“法國出主意、德國出錢的發展模式”不復有效。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與兩德統一有關。德國的歷史負疚感在下降,不願為了歐洲利益而犧牲本國利益。特別是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德國經濟受到巨大衝擊,某種程度上已經自顧不暇,在預算和資金問題上顯得更為敏感。

  三是兩國政府運行模式及兩國領導人個人之間的差異增多。法國實行總統制,總統在外交問題上説了算,德國實行議會民主制,總理需要協調黨內及政府內各方,特別是當前的朔爾茨政府是德國二戰後首個三黨聯合政府,更加大了協調的難度,德國很難對法國倡議作出及時有力的回應。

  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執政長達16年,與法國歷任總統希拉克、薩科齊、奧朗德以及馬克龍打交道,均未形成心意相通的法德軸心。馬克龍相對高調,而2021年上任的德國總理朔爾茨性格內斂,兩人之間也難以産生必要的“化學反應”。

翻開新篇並不容易

  法德是鄰國,關係向來緊密,你來我往極為平常,且有一些固定的交流與合作機制,包括兩國的聯合內閣會議,並不需要以國事訪問的形式來加強彼此關係。馬克龍決定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目的可能是想以此重新喚醒兩國間的合作精神,再次發揮法德發動機的作用。

  無論是法國還是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目前處境顯然堪憂,安全環境惡化、經濟失速、國際影響力下滑。法德及歐洲的自主空間及能力雙下降,正在淪為美國的跟隨者甚至附庸。應該説,這一趨勢是法德均不願看到的。兩國也都認識到,自己的前途命運在歐洲,在於歐洲一體化的深化與擴大。兩國合作不一定能帶動歐洲前進,但一個缺乏法德良好合作的歐洲必然會止步不前。所以,法德兩國均有更大的意願和緊迫感來化解雙方分歧和矛盾,推動歐洲團結和一體化發展。

  當前,一系列重大問題需要兩國達成一致。第一,要確定歐洲一體化的發展方向,是走向自立自主,還是進一步依附美國;是向歐盟讓渡更多主權,讓歐盟機構擁有更多資源和權力,還是向成員國回歸,讓歐盟走向松散,成為一個高級自貿區。第二,如何解決烏克蘭危機,避免戰爭升級、核意外甚至核戰爭,最終達成和平,構建歐洲安全新秩序。第三,如何加快歐洲的數字化和綠色轉型,提升歐洲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水平。當然,還有一系列緊迫的其他具體問題。

  可以想見,由於利害關係重大,法德兩國會努力克服分歧、形成共識,但兩國關係能否翻開新的篇章,從目前來看,並不確定。

  (作者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助理、歐洲所所長)

來源:2023年6月28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3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