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汽車中東出海記

2023-07-03 07:12:15 來源: 《環球》雜誌

 

2022年7月3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的發布會上,人們體驗、拍攝“坦克”品牌汽車

  當下,不僅是直接出口成品汽車,一些中國車企還選擇在中東投資建廠,推動汽車本地化生産及當地汽車産業鏈完善。

文/《環球》雜誌記者 王嘉軒

編輯/馬琼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增長54.4%,達311.1萬輛,中國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今年第一季度,國內汽車企業出口量同比增長70.6%,達99.4萬輛,超過日本的95.4萬輛。

  中國汽車産銷量已經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如今,隨着國內汽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越來越多的中國汽車品牌選擇加快“走出去”步伐,持續加大海外業務拓展力度。

  在發展戰略有效對接的大背景下,中東市場已成為中國車企出海的一大目的地。沙特、阿聯酋、埃及等中東國家正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經銷商選擇中國産汽車。

多品牌“銷地産、産地銷”

  2022年7月,長城汽車公司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行發布會,宣布“坦克300”越野版車型在沙特上市。發布會同時迎來了長城汽車海外銷量100萬輛的“里程碑”時刻。長城汽車副總裁史青科&&,“出口和海外銷量首次突破100萬輛,都是在中東市場,這是我們深耕中東市場25年的最好見證。”

  中東是長城品牌出海的首站。1997年,長城皮卡迪爾正式出口至中東地區。以沙特為例,市場數據顯示,長城汽車2017年至2022年在沙特市場的複合增長率達到140%,在沙特汽車銷量位列中國品牌前列,長城SUV、皮卡車型市場份額超過5%。自去年7月在沙特上市以來,“坦克300”僅用10個月時間,就成為當地硬派越野細分品類銷量第一的車型。

  長安汽車也在上世紀90年代進入了中東市場,沙特是長安目前在中東地區的核心市場。“2022年,長安汽車在沙特市場銷量突破3.5萬輛,同比增長22%。”據長安汽車國際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宋爽介紹,長安目前已是首個進入沙特汽車市場前十的中國品牌。

  近年來,吉利在中東地區業務發展迅速。吉利汽車相關負責人介紹,吉利於2019年重塑中東地區經銷網絡,經過4年時間,業務覆蓋中東地區大部分國家,年終端銷量增長近9倍。2022年,吉利在中東區域全品牌銷量排名第10位,終端實銷超2.6萬輛,同比增長68%。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20余家中國汽車公司進入中東市場。一方面,中國汽車質量、汽車製造水平的不斷提升為中國車企持續“入場”中東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適配創新力強是中國汽車品牌能夠在中東市場佔據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

  中東多國屬熱帶沙漠氣候,自然條件乾旱、高溫,有大面積的沙漠戈壁,道路以砂質化路況為主。獨特的地貌工況使得中東市場用戶對車輛安全性、空調性能及應用場景等有更高要求。

  以沙特為例,汽車整車在進入沙特市場前,需同時滿足海灣國家認證和沙特本國的特別要求。業內人士指出,中國汽車能夠在沙特市場立足扎根,説明其研發設計、生産工藝、全鏈服務等方面已符合當地對進口車設置的高標準。

  吉利汽車相關負責人&&,考慮到沙漠嚴酷氣候條件下用戶對空調的使用較多,對空氣和環境質量的要求也會較高,吉利在開發産品時會充分考慮到當地用戶實際需求,最大程度保證車內能保持適宜溫度和良好空氣質量。

  科威特《阿拉伯人》報評論説,中國汽車在其較高性價比的基礎上,結合新技術運用以及適合本地市場特殊要求的設計,在當地贏得了消費者的口碑,也獲得了經銷商的青睞。

  當下,不僅是直接出口成品汽車,一些中國車企還選擇在中東投資建廠,推動汽車本地化生産及當地汽車産業鏈完善。

  2018年,阿爾及利亞首輛中國品牌汽車在塞提夫省工業園陜汽阿爾及利亞汽車組裝廠下線。據悉,陜汽阿爾及利亞汽車組裝廠由阿爾及利亞馬祖茲集團和陜汽共同投資興建。

  2019年,中國上汽集團與埃及汽車銷售企業曼蘇爾集團成立合資汽車製造公司,面向埃及等中東北非市場生産和銷售上汽集團自主品牌MG名爵系列車型。

  此外,奇瑞、華晨、比亞迪等中國車企也先後以設立全散件組裝廠的方式在埃及布局。

  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學院院長劉欣路&&,眾多中國車企積極與中東國家開展産能和技術合作,本土化率正逐年提高,正在形成“銷地産、産地銷”的綜合性、産業化優勢,這有助於帶動當地就業,助力中東國家提高工業水平。

新能源汽車成為新增長極

  如今,新能源汽車已逐漸成為中國品牌汽車出海的新賽道,帶來新機遇。國際能源署近日發布的《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展望》報告顯示,中國是全球電動汽車銷售領域的領跑者,2022年全球60%的電動汽車銷售發生在中國,全球已售出的電動汽車一半以上在中國。

  具體來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別達到705.8萬輛和688.7萬輛,較上年增長96.9%和93.4%,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

  “在中東地區,無論是産油國,抑或是非産油國,都將發展綠色經濟、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為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戰略。”劉欣路説,中東多國先後舉辦氣候變化大會、氣候技術大會,陸續提出新的能源戰略、確定碳達峰目標,是向這一方向努力的體現。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車也成為中東汽車市場的新熱點和增長點,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這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而言無疑是一個契機。越來越多的中國車企抓住新能源和智能化轉型機遇,力爭在全球汽車産業競爭中實現“彎道超車”或“換道超車”。

  在以色列,吉利汽車的幾何C型電動汽車上市後,迅速贏得當地消費者青睞。2022年上半年,該車型在以色列純電動汽車市場佔有率高達22%,被當地汽車雜誌評為“年度最佳購買車型”。今年5月,幾何C在阿聯酋上市,助力吉利打開阿聯酋新能源汽車市場。

  長城汽車的哈弗、坦克品牌乃至歐拉純電車型均已進入中東市場。“新能源是全球汽車産業的發展趨勢,基於市場趨勢與需求,長城也將逐步引入混動與純電車型。”史青科説,針對中東特有的地貌工況與應用場景,公司下一步將重點發力四驅新能源汽車這一新賽道。

  上汽通用五菱品牌與公關總監張益勤也&&,中國五菱新能源汽車將加大全球化戰略布局,以“三步走”戰略快速推進新能源體系走出去,其中的第一階段便是以印尼為中心,打通東南亞、中東市場,推廣建立當地電動車標準。

  除傳統車企外,造車新勢力、互聯網企業等多方也開始加快布局中東新能源汽車市場。2022年11月,零跑汽車在以色列開設多家海外門店,以色列成為零跑“出海”戰略中進入的首個海外市場;豪華電動汽車領域的造車新勢力高合汽車也於近期宣布開啟企業的海外戰略,將以歐洲和中東為起點陸續落地海外市場。

  前不久在黎巴嫩舉行的第二屆中東電動車展上,約有1/3的參展汽車品牌來自中國。多名黎巴嫩汽車銷售顧問看好中國汽車在黎巴嫩市場的發展,“中國汽車可能很快就會躋身(黎巴嫩市場)前三名”“黎巴嫩人的品味正轉向中國品牌”……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丁隆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先進、性能穩定、設計美觀、性價比高,能夠贏得中東消費者的青睞。在節能減排成為時代潮流和中東地區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中東市場和消費者對中國品牌汽車接受度和認可度不斷上升。

出海之路:有機遇也仍需努力

  中國品牌汽車“走出去”具有較好的外部需求和內在動力。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國汽車在中東地區布局與發展的機遇,主要體現在政策、品牌、市場和産品方面。

  政策方面,“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中國品牌汽車“走出去”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共建“一帶一路”推進“五通”框架下,中國與地處“一帶一路”沿線中東國家在貿易暢通、資金融通、設施聯通等方面的合作快速發展。

  2022年12月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沙特阿拉伯王國聯合聲明》強調,中沙雙方“決心增加非石油貿易規模、便利沙特對華非石油出口、增加兩國相互投資規模”,並將“共同努力在‘一帶一路’倡議和‘2030願景’框架下,通過深化汽車工業、供應鏈、物流、海水淡化、基礎設施、加工工業、採礦業、金融等領域合作,營造有機會、有激勵、有扶持的投資環境”。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於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也提出,穩定和擴大重點産品進出口規模。對如何做好意見落實工作,商務部&&將“進一步支持汽車企業建立和完善國際營銷服務體系,培育汽車出口優勢”。

  品牌方面,隨着中國同中東國家關係的發展與深化,當地市場和民眾對中國品牌的認知和態度也在發生變化。中國同中東國家,特別是同阿拉伯國家經貿合作的“戰略性”內容正日益豐富,除傳統的能源、一般貿易、基礎設施建設等以外,雙方高新技術領域合作的份額在增加、地位在提升,中國製造和“中國智造”的品牌度與影響力在當地明顯提升。

  “從汽車出口到全球供應鏈體系、技術出海,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選擇中國品牌。”宋爽&&,針對中東市場,長安汽車將繼續加大在産品研發、本地化以及銷售體系等方面的投入,健全區域備件中心、銷售及服務培訓中心,全方位提升服務能力。

  市場方面,中東國家,特別是海灣國家位於三洲五海之中心,地理位置優越,人口年輕,購買力強。“中東地區汽車産量低,但需求大、損耗快、更新快。”丁隆説,中東地區作為重要的汽車市場,經濟開放程度高,關稅和非關稅壁壘較低,有利於中國車企打開市場。

  劉欣路認為,中東國家,特別是海灣國家汽車市場規模較大。中東汽車保有量近5000萬輛,年銷售量超過400萬輛,新車需求持續保持高位增長態勢,僅海灣六國每年新車銷售量就超過100萬輛。同時,中東國家汽車消費需求多元,各類型、各檔次汽車都能夠找到市場。

  産品方面,近年來,中國車企出口中東的産品在技術水平、外觀造型、內飾設計等方面均有所提高。分析人士認為,産品質量的提高,加上有競爭力的定價、多元的産品供給和相應的保修服務,使得無論從消費者口碑還是銷售數據來看,中國品牌汽車都在當地贏得了更多認可。

  史青科介紹,為進一步支持開拓中東市場,長城汽車去年3月在迪拜開設了中東子公司,並於今年初成立了中東配件中心,通過配件供應、運營流程、響應速度的優化以及售後服務體系的持續完善,為中東消費者提供更加貼心的客戶體驗。

  一方面是機遇,另一方面,中國車企在開拓中東市場的過程中也面臨着一些挑戰。

  丁隆認為,歐美、日韓汽車在中東市場知名度、接受度及市場份額高,仍然佔據主導地位,想要改變這種市場格局,中國車企仍需作出更多努力。

  “中國品牌汽車從基礎性的使用來看已經能夠完全滿足消費者使用需求,但與主流國際品牌還有一定差距。”宋爽建議中國品牌形成合力,通過更優質的産品、更貼心的服務,共同提升值得信賴的中國品牌形象。

  “中國車企能否不斷滿足當地日益提高的質量標準要求,能否在技術快速更新迭代的背景下始終保持技術優勢,能否適應當地的文化、宗教環境及勞動力結構,還需要我們進一步觀察。”劉欣路説。

來源:2023年6月28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3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