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高漲,埃及人艱難度日

2023-06-30 07:11:10 來源: 《環球》雜誌

 

5月2日,逃離蘇丹的難民抵達埃及南部阿斯旺省的一處汽車站(手機拍攝)

  在物價持續上漲、通脹一路高企、貨幣不斷貶值的三重夾擊下,埃及民眾的生活變得愈發艱難。

文/《環球》雜誌記者 沈丹琳 姚兵(發自開羅)

編輯/林睎瑤

  埃及央行6月初公布的最新通脹數據顯示,埃及年度核心通脹率在4月小幅回落至38.6%之後,在5月掉頭上揚,達到40.3%,創2011年以來的最高紀錄。與此同時,今年前五個月的平均核心通脹率達到37.98%。

  核心通脹率並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等波動較大的項目。埃及央行數據顯示,食品和飲料價格5月的漲幅高達60%。

  更糟糕的是,物價在飛漲,而埃及民眾手中的財富卻在迅速縮水。自去年3月以來的短短一年多時間裏,埃及貨幣埃鎊貶值超過50%,目前美元兌埃鎊的官方匯率為1:31。隨着埃鎊幣值飛速下跌,政府手中的硬通貨短缺,外匯黑市隨之出現。近期,在外匯黑市,美元兌埃鎊匯率可達1:40,1元人民幣可以兌換約6埃鎊,甚至更高。

月薪買不來20斤牛肉

  在物價持續上漲、通脹一路高企、貨幣不斷貶值的三重夾擊下,埃及民眾的生活變得愈發艱難,所有工薪階層都在節衣縮食。

  埃及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薪酬水平本就較低。為了應對持續上漲的物價,最近幾年,埃及政府給500萬名在國有企業和公共部門工作的員工每年加薪7%至10%,目前公共部門僱員的法定最低工資為3500埃鎊,折合不足100美元。在2015年,這一數字為1200埃鎊,但當時1美元兌換約8埃鎊,反而可以換到150美元。私營部門員工的法定最低工資則更低,目前只有2700埃鎊。

  這些薪資在埃及可以買到什麼呢?如今市場上1公斤牛肉、雞肉、大米、食用油的售價分別約為400、200、35和60埃鎊,市場上未經補貼的口袋餅價格也從去年1埃鎊上漲到現在3埃鎊一張。也就是説,許多埃及人一個月的工資已經買不來10公斤牛肉。

  埃及的物價不僅漲幅高,還漲得快。《環球》雜誌記者在開羅購物經常遇到標籤價格與實際價格不符的情況,尤其是進口商品,漲價已經快到來不及更新價簽。

  物價飛漲給普通埃及民眾的生活帶來非常沉重的打擊。45歲的家庭主婦阿米拉説,每次去商店,都會發現價格又變了,老闆的回答總是“因為埃鎊兌美元的匯率變了”,所以,她每次都選擇購買同品類中最便宜的商品。

  “近幾個月,西紅柿、大米、雞蛋等基本生活物資價格已經翻了一番。一些家庭不得不減少基本商品的購買數量,還有許多家庭已經無法負擔日常生活了,更別説孩子的教育開銷。”開羅市民哈桑對記者&&,物價持續上漲,讓自己生活步履維艱。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公立學校老師&&,過去,他們的日子雖然不算寬裕,但每週都能吃得上牛肉和雞肉,現在要隔上幾週才敢買一次。

  不管物價如何上漲,過日子柴米油鹽一樣也不能少。為了維持生計,埃及人只能延長工作時間,有些人同時打兩三份工。

  上文提到的哈桑是三個孩子的父親,從事垃圾回收工作,為了應對經濟壓力,他正在尋找另一份工作。“我現在必須要找到一份夜工,這樣我的三個孩子才有飯吃。”記者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駐地附近每天笑嘻嘻跟人打招呼的兩名保安下班後,都在馬路對面的餐廳和咖啡廳打工,補貼家用。

美元超發拖累新興市場

  埃及政府的日子也不好過。隨着美元超發導致全球通脹,埃及政府需要籌措更多美元,為生活拮據的民眾提供糧食和燃料補貼。埃及供應與國內貿易部部長阿里·邁西勒希日前宣布,由於一噸小麥的價格從230美元漲到了480美元,埃及今年大餅補貼的總成本從510億美元增加到900億美元。

  埃及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2~2023財年一季度(2022年7月至9月),埃及外債高達1549億美元;2022~2023財年前半年,埃及非石油貿易逆差達到173億美元,而截至今年4月,埃及外匯儲備僅為345.5億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月預計,埃及未來四年將出現170億美元的資金缺口。各種數據都指向兩個字:缺錢。

  長期以來,埃及一直依賴海灣國家的資金援助填補資金缺口。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9年,沙特等海灣國家總計向埃及提供了920億美元的援助。但海灣國家去年已&&,今後將減少對埃及的無條件援助,轉為對埃及經濟的逐利投資。非洲開發銀行5月底發布的《2023年非洲經濟展望報告》警告説,埃及對大量外部融資的依賴構成重大風險。

  為了獲得新的融資挽救經濟,埃及政府去年12月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了為期46個月30億美元的貸款協議。但這筆貸款設置了苛刻的條件,要求埃鎊聽憑國際貨幣投機者的擺布,私有化國有資産,並削減公共支出,包括削減對食品和燃油的補貼。

  埃及阿拉伯研究中心顧問阿布·貝克爾·迪卜認為,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導致世界多國面臨嚴峻通脹挑戰與經濟危機,其中包括埃及。近一年,美聯儲連續八次加息,致使美元走強、其他國家貨幣對美元貶值,造成全球性的通貨膨脹。特別是在新興市場,通脹率在快速上升。

  “不幸的是,發展中國家主要依賴進口。一系列國際危機衝擊了全球供應鏈,運輸成本大幅提高,能源食品價格翻倍。”迪卜説,所有這些全球問題將發展中國家的民眾推到了饑荒的邊緣,特別是非洲多國,他們面臨着嚴重的糧食危機。

“每一場危機最終都會過去”

  為管制外匯流出、增加外匯收入,埃及政府從去年開始採取多項行政措施,如進口貨款強制信用證支付、限制信用卡海外消費額度、設置美元匯出金額上限、降低外國人獲得埃及公民身份的投資門檻、部分火車票汽車票對外國人以美元計價、景區實行信用卡收費等等。今年5月,埃及政府又推出22條投資新政,簡化行政審批手續,擴大特殊優惠政策,修改相關法條,&&激勵措施。可以説,政府為挽救經濟已拼盡全力。

  儘管如此,回顧埃鎊自2011年“阿拉伯之春”以來的貶值曲線,人們不得不為埃及經濟的未來走勢擔憂。2011年1月,埃鎊對美元匯率為5.9:1,高於當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但此後埃鎊“跌跌不休”,直到2016年11月埃及央行允許埃鎊匯率浮動,試圖以此緩解美元短缺問題。當天,埃鎊兌美元匯率就從此前的8.8:1下跌至13:1,跌幅近50%。之後幾年埃鎊一直保持緩慢貶值趨勢。直到去年3月,埃鎊貶值再次加速,兌美元匯率從約16:1跌至目前的31:1。

  31:1也不會是埃鎊貶值的終點。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惠譽國際預測,埃鎊將在近期內跌至35埃鎊兌1美元,並在11月前逐漸貶值至38埃鎊兌1美元。除了強勢美元和烏克蘭危機等因素,鄰國蘇丹的持續衝突和即將形成的厄爾尼諾現象也在今年剩餘時間內對埃及經濟構成衝擊。

  埃及外交部日前宣布,自蘇丹武裝部隊和快速支援部隊4月中旬爆發軍事衝突以來,埃及在50多天裏已接收超過20萬蘇丹難民入境,是同期蘇丹各鄰國中接收難民最多的國家。聯合國5月底發布的最新糧食報告指出,蘇丹危機的外溢效應將導致被迫背井離鄉尋求庇護的民眾和收容他們的社區都陷入飢餓。該報告還警告稱,厄爾尼諾現象一旦形成,將對糧食生産造成重大風險,從而進一步抬高糧食價格和全球通脹水平。

  “我搞不懂經濟,但我知道,現在情況非常困難,特別是對於窮人和低收入人群來説,我們所面臨的一切問題都亟需解決。”哈桑説。

  “請放心!”埃及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6月中旬在農村走訪時向埃及人民做出保證。他進一步承諾,埃及政府將繼續通過“體面生活”項目盡力改善貧困民眾生計。塞西説,由於人民與國家的團結,“每一場危機最終都會過去”。

來源:2023年6月28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3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