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這座非洲小城的“明星”
2021年12月21日,在阿爾及利亞賽伊達,中國援阿醫療隊婦産科醫生程麗(中)與當地小朋友合影
賽伊達所在省份90%的産科手術是由中國醫生完成的,就連附近四五個省的患者也會慕名而來。
文/《環球》雜誌記者 吳天雨 陳夢陽 帥安寧(發自賽伊達)
編輯/馬琼
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西南方向460公里,泰勒阿特拉斯山脈與撒哈拉沙漠接壤的地方,有一座人口不足20萬的北非小城,名為賽伊達。它曾是阿爾及利亞民族英雄阿卜杜勒·卡迪爾的抗法據點,也曾在1959年8月接待過時任法國總統夏爾·戴高樂。
而賽伊達與中國的緣分,早在1963年4月就開始了。當時,應阿爾及利亞衞生部請求,首支中國援外醫療隊從北京出發,經莫斯科、貝爾格萊德、拉巴特來到這裡,開啟了一場持續60年的醫療援阿征程。
撒哈拉邊緣,堅守與奉獻
阿爾及利亞1962年獲得獨立後,陷入了法國籍醫生幾乎全部撤走、國民缺醫少藥的困難境地,只得向國際社會求援。中國是第一個作出響應的國家。
來自湖北、今年86歲的薛進1965年至1968年作為援阿醫療隊員在賽伊達工作,他回憶説:“當時的賽伊達除了中國醫療隊員,只有一名從法國留學歸來的醫生和一名護士。病房只有體溫計、血壓計,連心電圖機都沒有。”
除了醫療條件落後,賽伊達的自然環境也比較艱苦。第27批中國援阿醫療隊賽伊達分隊負責人雷利榮告訴《環球》雜誌記者,沙塵暴來襲時,“早晨一覺醒來,發現儘管門窗緊鎖,屋內還是有一層黃沙,沙有幾毫米厚,能輕輕鬆鬆用手在上面寫字”。
因日照極強、氣候乾旱,賽伊達蔬菜品種稀少。醫療隊員想自己種菜,但也必須經歷“地獄難度”的考驗,“發芽就要一兩個月,剛長出來可能就被曬死了”。
就是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在這座被稱為“沙漠之門”的北非小城,一批又一批中國白衣天使發揚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精神,為當地衞生健康事業的發展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骨科醫生涂大椿作為第23批援阿醫療隊員在賽伊達工作過,因當時所屬科室人手嚴重不足,他曾連續3個月每天早8時到晚10時值班,每3天還要上一次急診夜班。“一天下來,深藍色的手術服因為長時間被汗水浸泡,竟變成了灰色。”回憶起當時的苦,他連連搖頭,“下班後,除了喝水,再沒有力氣做別的事了。”
那一年,涂大椿獲評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進個人。“那是拿命換來的!”熟悉他的同事這樣説。
然而,當被詢問是否去北京領獎時,涂大椿卻選擇留在阿爾及利亞堅守崗位。
程麗是援阿醫療隊的“三朝元老”,在阿爾及利亞其他地區援外時,她就想到賽伊達這個與中國醫療隊緣分最深的地方來。2021年,她第三次援阿,終於如願以償。儘管在賽伊達日常工作量很大,值班時每天要做十幾&手術,對體力和意志都是很大的考驗,但程麗從未後悔。她説在這裡實現了她作為醫者的價值,也留下割捨不下的感情,“作為一名婦産科醫生,已經把這裡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了”。
一甲子付出,感恩和回饋
時至今日,因阿爾及利亞本地醫生傾向於在經濟更發達、環境更優越的北部沿海地區工作生活,撒哈拉沙漠及周邊省份仍面臨醫療資源短缺的現狀,扎根當地的中國醫療隊員依舊發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據雷利榮介紹,賽伊達所在省份90%的産科手術是由中國醫生完成的,就連附近四五個省的患者也會慕名而來。與中國醫生共事16年的賽伊達婦産醫院婦産科主任吉拉利·費爾圖感慨:“中國醫生對賽伊達太重要了!”
賽伊達省衞生廳長拉穆裏·納斯爾丁在接受《環球》雜誌記者採訪時連連稱讚中國醫療隊。他説:“獨立初期我們缺少醫護人員時,是中國最先伸出援手。賽伊達的中國醫療隊員完成了偉大的工作,我們非常感謝中國醫生,尤其是婦産科醫生60年來付出的巨大努力。”
納斯爾丁説,在中國醫療隊援助阿爾及利亞的60年間,中阿兩國關係迅速發展,這在新冠疫情期間得到明顯體現。疫情發生初期,阿爾及利亞向中國提供了抗疫物資,當阿爾及利亞受到疫情影響時,中國也向阿方提供了大量醫療物資和疫苗。他説,希望兩國今後能在更多醫學領域加強合作。
60年持之以恒的付出,讓中國醫生成為賽伊達街頭巷尾的“明星”,當地人利用一切機會回饋中國醫療隊員——熱情地和他們打招呼、合影,商店店主為他們送上“專屬折扣”……婦産科醫生滕辭英感慨地説,她和同事雖身處異鄉,但日常生活中收到的噓寒問暖,遇到困難時得到的傾囊相助,都讓他們感到“家人般的溫暖”。
今年1月賽伊達的中國醫療隊員準備從阿首都阿爾及爾乘機回國休假時,隊員丁騰飛因忘記攜帶居住證,沒能和隊友一道登上回國的航班。賽伊達距阿爾及爾約6個半小時車程,且沒有公共交通,對丁騰飛來説,重回賽伊達取回居住證並不容易。
當地警察了解到這一情況,為讓中國醫療隊員免於奔波,他們在與其他省份同事溝通後,決定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將丁騰飛的居住證以接力形式送到阿爾及爾——每個省的警察在省界將居住證交給下一個省的警察。最終,在一場跨越7省的愛心接力後,丁騰飛從阿爾及爾警方手中拿到居住證,乘下一班航班順利回國。
時過境遷,薛進曾經工作過的醫院內,部分建築被劃作學校,另一部分正在整修,已看不出當初的模樣。但他和同事在賽伊達埋下的愛的種子,在一批又一批中國醫療隊員的悉心栽培與呵護下,早已生根發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在這片乾旱的土地上,年復一年地盛開。
中國醫療隊員的無疆大愛以賽伊達為起點,播撒到世界76個國家和地區。60年來,中國累計派遣援外醫療隊員3萬人次,診治患者2.9億人次。中國白衣天使用智慧、汗水甚至生命,譜寫了一個個動人故事,架起一座座友誼的橋梁。
今年秋天,程麗和丁騰飛的這一次援外任期將結束,但二人都已決定加入新一批援阿醫療隊,開啟在阿爾及利亞的第四個援外任期,繼續書寫中非之間的友誼篇章。
來源:2023年6月14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2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