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燒鳥:日常頂奢兩相宜

2023-06-09 06:53:45 來源: 《環球》雜誌

2019年8月13日晚,店家在日本東京的新宿招攬顧客

  在日本,主打烤雞肉串的燒鳥店遍佈大街小巷。食客既能在喧鬧擁擠的街頭居酒屋擼串小酌解壓放鬆,也可在精選食材、講究烤制的高級料理店品味日式烤串的獨特魅力。

文/《環球》雜誌記者 程靜 歐陽迪娜 鐘雅(發自東京)

編輯/馬琼

  夜燈初上,或熟悉或陌生的食客們圍坐在狹窄而溫馨的吧&,廚師嫻熟地在炭火上翻轉烤串,氛圍感滿滿的居酒屋承載着很多日劇故事的展開。

  和其他許多國家一樣,吃串喝酒聊天是很多日本人結束一天工作後的日常。在日本,主打烤雞肉串的燒鳥店遍佈大街小巷。食客既能在喧鬧擁擠的街頭居酒屋擼串小酌解壓放鬆,也可在精選食材、講究烤制的高級料理店品味日式烤串的獨特魅力。

  “燒鳥”一詞沿用日語焼き鳥(發音yakitori)中的漢字,日文中“燒”即為烤,而“鳥”字泛指飛禽。日本最初的烤串可追溯到17世紀的江戶時代(1603~1868年),原料多來自於鵪鶉、野鴨和野鳥等。發展至今,最終還留在燒鳥店菜單上的食材主要是雞肉和雞內臟,此外如豬肉、牛肉或蔬菜等與“鳥類”並無關聯的烤串也逐漸豐富起來。

  作為日本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燒鳥是典型的“豐儉由人”型料理。日本人談及燒鳥,第一印像是居酒屋裏烤串配酒的放鬆療愈,而隨着飲食文化的不斷發展,一種由主廚根據當天時令食材和對食客的喜好判斷,即興設計一個彈性菜單的“omakase”模式,逐漸成為燒鳥業界的一大亮點。

燒的不是鳥

  日本關於燒鳥的記載,最早出現在江戶時代的料理書中,當時的燒鳥包括鵪鶉、野雞、雲雀、麻雀、鷺等,都是名副其實的鳥類,被認為是現代燒鳥的雛形。到了明治時期(1868~1912年),烤雞肉串攤位開始出現,主營雞肉邊角料、雞內臟以及豬牛肉烤串的店舖不斷增加。昭和時代(1929~1989年)初期,由於雞肉仍然是昂貴的食材,坊間誕生了高級烤雞肉串店。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日本從美國引進了食用肉雞,燒鳥才成了大眾化的平民美食。

  隨着日本飲食文化的全球影響力不斷擴大,日本各地的燒鳥店在2006年攜手成立了日本全國燒鳥協會,通過普及關於燒鳥的歷史和各種知識、舉辦各種活動來促進地區間燒鳥文化的交流,致力於向世界展示日本的燒鳥文化。

  根據協會網站介紹,招牌上用漢字寫作“焼き鳥”的店舖一般主營雞肉類的烤串,而用日語平假名寫作“やきとり”的店舖,多指使用豬、牛、馬的肉或內臟為原料製作烤串。

  日本3個地方被稱為燒鳥3大街——埼玉縣東松山市的特色是味噌味的豬肉烤串;北海道室蘭市以豬肉串大蔥的燒烤方式聞名;愛媛縣今治市的烤串舍去傳統的炭火和竹籤,改以傾斜的熱壓鐵板來烤雞肉。

  主營雞肉烤串的燒鳥店一般會按雞的不同部位進行細分,分別製成不同的烤串。除了常見的雞胸、雞翅和雞腿,還有雞冠、膝軟骨、雞肝、雞皮等,多達20余種。雞肉與各種蔬菜的混合烤串也是燒鳥店的人氣菜品,將蔥段與雞腿肉間隔串在一起的搭配備受好評。而由雞身上稀有部位做成的烤串,如雞白子、雞膈膜等,也備受顧客推崇。

  近年來中國國內也興起一些日式燒鳥店,比如名為“提燈”的烤串就因其獨特的造型成為網紅打卡菜品。提燈由雞的卵巢和卵黃組成,附帶的卵管插上竹籤,像提着一串小燈籠。吃提燈時一定要一口將卵黃吃下,體驗在舌尖爆汁的口感。

  根據日本美食網站Macaroni的票選結果,燒鳥店人氣菜單的前5名包括雞肉丸、雞肉蔥串、雞腿肉、砂肝(雞胗)和雞鳳尾(雞屁股旁邊的肉)。

燒鳥,也燒氣質

  燒鳥在日本人心目中一直是充滿煙火氣的平民料理形象,人們結束一天的工作後會聚集在居酒屋吧&喝酒擼串以緩解疲憊。隱藏在居民區的一些老店是熟客社交的好去處,而在一些商業地段,主打個性特色、潮流氛圍、休閒放鬆和利用社交媒體&&提高網絡知名度的平價燒鳥店,也越來越受到年輕人追捧。

  “おとなげ”(大人氣)是一家開業僅半年就登上日本飲食業內刊物《月刊食堂》封面的居酒屋。這家店距離澀谷著名的十字路口步行不超過10分鐘,顧客多是20多歲的年輕人,在晚間到凌晨時段提供時下流行的酒水飲料50余種,以及包含9款燒鳥在內的49種下酒菜。

  店面採用“簡陋”的工裝風,用餐位是吧&、小桌和色彩艷麗的硬板凳,高密度的座位設計可以拉近食客間的距離,便於社交。看似隨意的陳設中裝飾着球星和美食視頻分享博主簽名的塗鴉墻、日漫風的冰箱貼等年輕人喜愛的元素。

  店裏多數菜品價格在500日元(1日元約合0.05元人民幣)以下,燒鳥的價格為每串200~300日元,顧客人均消費約為3000日元。店舖經營者坦言,燒鳥用的是來自巴西、泰國等地的肉雞,並非價格昂貴的本地雞,以燃氣火而非炭火燒制,“這是由餐廳的定位和價位決定的。”

  雖然人均消費較低,且店內只有35個座位,但勝在客人流動快速高效,周末客人多的時候一晚可以翻&5次,月度營業額可達900萬日元。

  店舖經營者砂田健太、砂田康太兩兄弟精心打理他們染色的髮型和絡腮鬍須,使其外表極具辨識度。他們認為,澀谷的餐飲店也是區域潮流文化的一部分,開在這裡的店舖要融入澀谷氣質,而員工形象可以很好體現這一氣質。在這裡,燒鳥的食材來源地、是否為炭烤並不是客人的關注重點。

  該店投資人楊元奕在日本投資了多家不同類型的餐廳。據他介紹,近幾年這樣的店在日本非常流行,加上近兩個月客流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有計劃繼續擴大經營規模。

  隱蔽在港區白金&高端住宅中的一家名為“鳥さわ”的燒鳥麵店,則表現出完全不同的氣質。同樣是店面不大,只有十幾個座位,只銷售十來種燒鳥(價格在每串400日元左右)、配有半個檸檬的素面和有限的幾種酒水飲料,且只在午餐、晚餐時段短暫待客,儘管時時客滿,卻讓人感受到一種不疾不徐、從容不迫的自在。

“穿串三年,燒鳥一生”

  一些燒鳥店主廚堅持精選食材,在傳統燒鳥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結合自己的料理哲學,將平民小吃逐漸進化成具有獨特風格的高級精緻燒鳥。

  在探訪日本大大小小百餘家燒鳥屋後,燒鳥愛好者、美食分享博主“去她的日本”將日本的燒鳥店大致分為兩類:居酒屋和燒鳥“omakase”模式。後者通常為價格不菲的高級燒鳥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家是位於東京的“鳥しき”,“因為它改變了燒鳥的形式與傳承”。

  鳥しき是世界上第一家獲得米其林星級餐廳等級的燒鳥店,它是東京最難預約的餐廳之一,主廚池川義輝被譽為“全世界最會料理燒鳥的大師”。從食材、木炭的選擇到燒鳥烤制的程度,池川對每一個環節都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而燒鳥“omakase”模式也逐漸吸引着更多追求品質的顧客來體驗。

  “我們總是希望使用具有生産者靈魂的食材,農夫們懷着美好願望飼養出來的健康的雞,是最美妙的食材。”池川在談及雞的選擇時對《環球》雜誌記者説。

  在日本燒鳥界,佔主導地位的兩種雞是“地雞”和“銘柄雞”(品牌雞)。地雞需要得到日本JAS認證(日本農、林、漁業和食品工業領域的國家標準),條件包括需要雞的日本血統佔50%以上、孵化後要經過至少75天的散養以及每平方米最多飼養10隻等,地雞的市場佔有率約為1%。佔比約45%的銘柄雞相比而言沒有那麼嚴格的規定,但因為在環境和飼料上的改善,銘柄雞比普通肉雞在口感和風味上更勝一籌。鳥しき使用的是一種精飼的品牌散養雞伊達雞,肉質細嫩久烤不柴。

  對木炭的選擇也極為講究。池川認為,木炭和烤制方式是決定燒鳥品質的重要因素。製作燒鳥主要使用細型的“備長炭”,其具有強大的火力、持久性和強烈的香味,能使食材更多汁、美味。

  日本燒鳥界有“穿串三年,燒鳥一生”的説法。池川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串是一輩子,烤也是一輩子”,但保持住這一點並不容易。

  近些年,池川的另一個重心是燒鳥文化的傳承。據“去她的日本”介紹,在東京,很多知名燒鳥店都是池川帶出來的徒弟開的。不只在日本,池川也在嘗試將日本的燒鳥文化推廣到全世界,繼在紐約開店後,池川透露將於今年秋季進軍中國。

來源:2023年5月31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1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