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被機器人取代,我能修理它”

2023-05-17 11:02:44 來源: 《環球》雜志

2月9日,在英國倫敦,志願者準備將人們向土耳其震區提供的援助物資裝車

翻譯、編輯/胡艷芬

  《環球》雜志:人工智慧(AI)等技術發展越來越快,你會擔心被取代甚至失業,從而陷入自我懷疑嗎?

  薩布麗娜·皮策(巴西):不,我認為科技是一種工具,可以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更簡單便捷,不會對我的工作産生威脅。

  瑪麗亞·季卡列娃(俄羅斯):我比較害怕這類情況。我覺得,在不遠的將來筆譯的工作可能會不存在,這讓我感到十分悲觀。但是沒人能阻礙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我能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全面發展自己。

  洪誠彬(韓國):就算人工智慧再先進,仍有局限性,無法完全取代人。

  李香美(韓國):會有擔心。所以最近在想找一份無法被人工智慧替代的工作,例如心理咨詢師或其他需要專業技術的工作。

  伊卡·拉姆(加拿大):不會。人工智慧是需要人控制的,而且越是有人參與,智能就會變得越無能。

  胡安娜·桑切斯(墨西哥):面對人工智慧,也會迷茫自己有什麼核心競爭力。

  伊萊亞斯·卡戈(肯尼亞):再多的人工智慧也無法取代人類藝術家或運動員的地位。我就是擁有並依賴這些技能的人,所以並不會害怕一個會表演或跑步的機器人。

  布倫達·歐曼(肯尼亞):我的職業需要與人打交道,我不認為人工智慧可以勝任同樣的工作,我也懷疑它們是否擁有與人打交道的情商。事實上,我更相信,未來大多數人會想要在社會科學領域挑戰人工智慧。

  喬·墨菲(新西蘭):不,社會總會進步,每天都會有新的工作機會。

  蘭西·麥克默裏(新西蘭):肯定會有擔憂。如果用人工智慧等技術取代工人,公司可以而且將會獲得更大的利潤,我相信只要有可能,他們就會這樣做。

  吹戶美南(日本):我是一名托兒所保育員,我認為人工智慧並不會搶走我的工作,這也是我選擇這份工作的原因之一。

  托納(泰國):不擔心自己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因為我很善于使用它。

  妮達溫(泰國):不擔心會被取代,我相信人工智慧無法取代歌手和主持人。

  阿維亞德·烏爾曼(以色列):人工智慧無法取代我的工作(身心教練)。關于個人發展、營養和健身的資訊無處不在,但我提供的人性維度的服務是其他人或人工智慧所無法提供的。人工智慧可能會危及市場行銷或文案寫作等工作,但它終究只是一種技術。一個知道如何利用技術和環境為自己服務的人,將會在任何環境下成長,也會知道如何使用對他有利的技術。

  勞拉·伊格萊西亞斯(西班牙):不會,我可以去給機器人修零件。

  《環球》雜志:為了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你選擇如何來完善自己?

  朵阿·穆斯塔法(埃及):我會學習、了解更多知識,讓自己具備更多技能。

  薩布麗娜·皮策(巴西):我喜歡學習,范圍不限于我的專業領域,還包括其他能夠讓我在職業和個人成長上獲益的領域。我也喜歡向他人學習,特別是年長的人,因為他們的生活經驗可以為我提供啟示。

  瑪麗亞·季卡列娃(俄羅斯):擁有好的人際關係,具備好的態度,接受好的教育,不斷提升自信,我從這四個方面完善自己。

  洪誠彬(韓國):通過公司和工資,好像最能清楚展現自我價值,因此正努力在這方面提升自己。

  李香美(韓國):通過修身修心來完善自己,比如讀書、參加志願活動、幫助他人等有意義的事。而且盡管看起來好像是我在幫助別人,但終究是在幫助自己。

  伊卡·拉姆(加拿大):看書、學習。永遠不要讓自己或其他人的恐懼影響自己去嘗試新事物。

  傑奎琳·帕塔辛(加拿大):我會努力不去在意別人對我的負面評價,會通過增強自信心,做讓自己開心的事來完善自我。

  弗朗西斯科·卡涅多(墨西哥):我努力從過去的錯誤中學習,並聽取身邊人的意見或建議。

  胡安娜·桑切斯(墨西哥):接受自己不夠好,在能力范圍內一點點改善自身。我的自我價值就是要開心。

  伊萊亞斯·卡戈(肯尼亞):要提高自己,就必須在那些必做之事上持之以恒地努力,並保持自律,而這正是我的天性。

  布倫達·歐曼(肯尼亞):我常聽那些與我的思想和生活狀態有共鳴的播客節目,也喜歡聽哲學類節目,還寫了很多日記,每天都會記下當天讓我心生歡喜的事物,並努力去完善那些沒有按計劃完成的事。

  喬·墨菲(新西蘭):健身、學習語言,或者加入各種團體,提高我的領導能力。

  蘭西·麥克默裏(新西蘭):我會抓住每一個機會為自己奮鬥,並無懼于堅持自己的信念,尤其是當這件事關係到我的基本需求時,我會變得很堅韌。

  吹戶美南(日本):去認識很多人,讀很多書(但是最近我完全沒能做到這一點)。

  托納(泰國):完善自己的價值主要在于提高專業能力,多學習喜歡的新事物,做自己喜愛的事。

  妮達溫(泰國):提高專業技能和嘗試新事物,生命在于不停地折騰。

  弗朗西斯科·桑切斯(西班牙):畫一張表,標明理想的我和現在的我都有哪些品質和特點,現在的我差在哪裏,然後向理想的自己努力靠近。

  阿維亞德·烏爾曼(以色列):我會閱讀、練習冥想、參加個人發展課程,並確保身邊都是想要發展並成為最好的自己的人。

  《環球》雜志:你對自己的人生是否有清晰的規劃?有沒有一份“願望清單”等待你去完成?

  朵阿·穆斯塔法(埃及):我目前還沒有清晰的規劃。我沒有男朋友,想耐心等待一個我喜歡也適合結婚的對象。我以後可能會選擇對口的翻譯工作,但目前還沒想好。

  薩布麗娜·皮策(巴西):我有一份“待做事項”列表,但我不喜歡讓事情變得太固定。我認為保持一些可能的開放性很有益,可以在生活中獲得不同的經驗。

  瑪麗亞·季卡列娃(俄羅斯):我喜歡道教,喜歡中國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闡述的道理,所以我順其自然,不對自己的人生做清晰的規劃。人生就像流水一樣,如果想要控制水,你自己可能反受其害。但是,我有希望有夢想,夢想與希望推著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洪誠彬(韓國):我的目標是盡可能堂堂正正地活著,無愧于人生。

  伊卡·拉姆(加拿大):我有理想,但是每天還會冒出很多想法,所以我的“清單”是不會完成的。

  弗朗西斯科·卡涅多(墨西哥):我有明確的人生規劃,有短期和長期目標,它不只是一份由一係列任務組成的清單。

  胡安娜·桑切斯(墨西哥):我一般不會陷入過于遠期的規劃,但有期待完成的旅遊清單和想體驗的事情。

  山維昂(緬甸):我對自己的人生有規劃,希望愉快地過上體面的生活。

  布倫達·歐曼(肯尼亞):我是個隨性的人,沒有明確的人生規劃,只是對我希望過上的生活,以及未來發展有個模糊的想法。我也有份“願望清單”,並且每天都在努力去實現它。

  喬·墨菲(新西蘭):近期我有一些想做的事,但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做,也不清楚先做哪件。從長遠來看,我知道自己向往的生活是怎樣的,但我不知道如何到達那裏。我認為過多的計劃也不會有什麼幫助。

  蘭西·麥克默裏(新西蘭):如果我的經濟狀況更好些,我可能會列出我的“心願清單”,但我現在要做的就是努力支付房租和帳單,盡可能地為未來多存錢。

  吹戶美南(日本):我的願望是生養孩子和去芬蘭。

  托納(泰國):目前是想辦法養活自己,成為一個名作家,把寫作發展為全職終身職業。

  妮達溫(泰國):沒有清晰的人生規劃,但每天要完成的事情太多。目標是每天開心,讓生活更美好。

  阿維亞德·烏爾曼(以色列):我的心願是,為以色列和世界上盡可能多的人帶來改變。通過我的教練工作,抑或是通過講述我人生故事的勵志講座,盡我所能地去實現這個目標。

  《環球》雜志:你熱衷于為社會服務嗎?請講講你所從事過的公益事業。

  朵阿·穆斯塔法(埃及):在齋月期間,很多人會盡自己所能,去幫助窮人和有需要的人,請他們吃開齋飯。

  薩布麗娜·皮策(巴西):是的,我有一些從事社會工作的經歷。目前,我在巴西裏約熱內盧的公立學校教授中文課程,同時我仍在學習中文。裏約熱內盧公立學校的孩子們生活的環境非常艱苦,我相信通過提供高品質的教育,他們將有更多的機會改變這種現狀。

  瑪麗亞·季卡列娃(俄羅斯):除了老子,我還喜歡孔子,所以為社會服務對我也很重要。成為某個領域的高級專家,好好完成我的任務,這就是我對社會的貢獻。

  洪誠彬(韓國):算不上很熱衷,只參與過一些公益活動,如救助兒童會和參加韓中青年交流團的活動。

  李香美(韓國):我上大學時為外國遊客提供過翻譯服務,還免費教過中文。目前每周會在教會照顧孩子,已經有兩年了。

  伊卡·拉姆(加拿大):我每周都會在收容所幫無家可歸者做飯,幫單身媽媽或爸爸看孩子,教他們看書或做作業。

  傑奎琳·帕塔辛(加拿大):我喜歡做志願服務,上學時就當過志願者。

  苗敏烏(緬甸):我樂于助人,所以才當了警察。

  山維昂(緬甸):我喜歡做公益,以前參加過殯葬服務慈善機構的活動。

  伊萊亞斯·卡戈(肯尼亞):我非常熱衷于服務大眾。我為社會所做的事,就是讓人們的心能更緊密地靠在一起,提醒他們人類是多麼偉大。

  布倫達·歐曼(肯尼亞):我覺得我有責任為社會服務。我曾多次自願打掃街道,看望住在“兒童之家”的孩子,並為露宿街頭的家庭提供食物。

  喬·墨菲(新西蘭):我每次發工資都會把收入的一部分捐給某些慈善機構,但我無法定期做志願者。

  蘭西·麥克默裏(新西蘭):我不知道我是否算是積極參與了公益事業,我總是去投票,如果我被要求做陪審員,我也會去做,但在目前狀態下,我不會特意去做志願者。

  弗朗西斯科·卡涅多(墨西哥):我很喜歡服務社區,曾幫助救助流浪動物,為它們提供住所、食物等。

  吹戶美南(日本):我很想為社會作貢獻,但我想不出在工作之外我能積極做些什麼。不過我確實曾在街上和有困難的人交談並幫助他們。

  托納(泰國):做過環保志願者,比如植樹造林、保護河流及淡水生物等。

  妮達溫(泰國):喜歡參加志願活動。比如給盲人念書,給療養院的病人唱歌。

  勞拉·伊格萊西亞斯(西班牙):經常去一些活動做志願者,可以有免費的演出和比賽看。

  阿維亞德·烏爾曼(以色列):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都應該為之付出。我每周都會通過一個名為“比生命更重要”的協會,給一個孩子做志願者,這個孩子正從癌症中康復,他還有一個患腦癱的姐姐。這讓我感覺很充實,也為自己能這樣做而自豪,尤其是在我的父母都死于癌症之後。

  阿卜杜拉(沙特):我曾多次參加沙特政府部門的展會,例如沙特防務展等,因此有豐富的擔任志願者的經驗。我在沙特國王大學學習中文,我熱愛中國,熱愛漢語,曾在沙特漢語橋比賽中獲獎。今年3月,我特別榮幸能與沙特旅遊部一起去中國參加活動,介紹沙特的旅遊資源和國家文化。交流中,我們展現了原汁原味的沙特文化,同時中國朋友也展示了他們的溫暖和情誼,真是太棒了!雖然這是我第一次訪問中國,但肯定不會是最後一次,我要對中國朋友説:期待我們在沙特再相見!

來源:2023年5月17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0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