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2023-05-17 11:02:08 來源: 《環球》雜志

2022年1月18日,在西班牙馬德裏,青年手舉“一起向未來”的主題口號,祝福北京冬奧會

編輯/吳美娜

  《環球》雜志:你平時對國家大事、國際時局關注情況如何?如何評價當今世界?如果你有改變現狀的超能力,最想改變什麼?

  薩布麗娜·皮策(巴西):我喜歡了解世界上發生的事情,同時也會仔細分析我的資訊來源,以避免陷入虛假新聞的旋渦,目前虛假新聞已經造成了非常大的問題。如果我能改變世界上的一些事情,我會減少社會不平等,這樣就能讓更多的年輕人有機會去學習,擁有一份好工作,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瑪麗亞·季卡列娃(俄羅斯):我的老師説,我們的世界紛繁復雜,我覺得這是能很好描述當今世界亂象的一句話。我認為,人類社會存在的最重要的問題是彼此誤會,相互不了解。因此,如果我有超能力,我真的想讓大家了解自己所認為的“敵人”和“對手”的所思所想。

  洪誠彬(韓國):比較關注,但沒法快速收集相關資訊。當前世界似乎真的處于不穩定的狀態。如果有超能力,我希望人們通過眼神交流就能理解彼此立場。

  李香美(韓國):年輕人最近對國家大事都比較感興趣。

  傑奎琳·帕塔辛(加拿大):我覺得自己對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有一個常識性的認知。如果我有改變現狀的超能力,我會讓所有人的基本需求都得到滿足,比如家園、食物、能源……

  伊卡·拉姆(加拿大):我關注的大部分是北美的新聞。當今世界需要更多的善意。如果我有一點點改變現狀的超能力,我會想辦法去幫助過得不好的人,讓社會可以更平等。

  伊萊亞斯·卡戈(肯尼亞):我會關注一些國際新聞,但很少主動跟進。當今世界似乎正在走向崩潰,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弱者還是強者,很多人似乎都在走向內心的極端。如果我有超能力,我會催眠所有的心,讓它們變得充滿愛、更寬容,人間不再有故意傷害,愛最終戰勝一切。

  布倫達·歐曼(肯尼亞):作為一個擁有政治學和社會學學位的人,我自然不僅要密切關注國內事務,也要關注國際事務。作為個人,我傾向于根據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基礎設施以及它們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所扮演的角色來評估這個國家。如果我有權力,我想為世界做的事是,確保那些邊緣地區特別是非洲國家的糧食安全,實現教育公平和促進社會包容。可悲的是,在這個時代,仍然有人餓著肚子睡覺,還有一些孩子無法享有基礎教育。如果我有超能力,這些就是我要改變的。

  苗敏烏(緬甸):如果我有超能力,我想恢復緬甸國內和平,想為死去的人賦予生命。

  山維昂(緬甸):平時我對國家大事、國際時局有一定的關注。我認為當今世界一大特徵是強權政治。如果我有改變現狀的超能力,我想讓世界變得更加和平。

  弗朗西斯科·卡涅多(墨西哥):我對時局不太關心。我認為當今世界仍然有很多不平等,希望提升女性地位,進一步保障女性權益。

  吹戶美南(日本):如果我有改變現狀的超能力,我會用來消除傷害和戰爭。

  托納(泰國):我對政治以及國際局勢不感興趣,對經濟和環境資訊感興趣。如果有超能力,我想讓所有有生命的東西都能互相溝通。

  妮達溫(泰國):我不太關注國際政局。如有超能力,我想改變現在逐漸變差的環境與氣候。

  勞拉·伊格萊西亞斯(西班牙):我不太關注時局,現在就是個比爛的世界,改變什麼呢?改變什麼也都會被人再改回來。

  喬·墨菲(新西蘭):我確實密切關注國家和國際事務。如何評價世界,要看我們從哪些方面來評價。如果我擁有一種改變現狀的超能力,我希望我能控制氣候變化。

  蘭西·麥克默裏(新西蘭):我認為自己比大多數人都更密切關注國際形勢,但我肯定不是專家。如果我有改變世界的超能力,我想改變很多事情,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希望這世上的人們,不再因為他們的出身、他們無法決定的社會階層和經濟條件等而遭受不公平的對待。

  阿維亞德·烏爾曼(以色列):我並不密切關注世界各地的新聞,但了解總體情況對我來説很重要,我認為我們的世界已經瘋了。金錢已成為很多事情背後的推手。世界上有那麼多的戰爭和苦難,其實都很容易避免,但有些人不想,因為其可以從中牟利。很多國家政壇正在走向極右翼,我很擔心,不是為我自己,而是為了子孫後代。如果我有改變現狀的超能力,我想將金錢的力量弱化到可以廢除它的地步。我想創造另一種方法,讓人們可以互相善待、不要想著傾軋其他人。創造這樣一個烏托邦社會,大家彼此服務、彼此關照。

  《環球》雜志:你認為自己具有全球化視野嗎?是否常接觸外國電影、進口商品等?

  薩布麗娜·皮策(巴西):有,我相信互聯網可以讓我們更容易擁有全球化視野,即使沒有離開自己的國家,也可以在網絡上結交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我經常接觸外國的媒介,目前正在觀看中國和阿拉伯世界的很多電影,因為我正在學習這兩種語言,我也喜歡觀看世界各地電影節上的主要作品,同時了解新的電影制作者。

  瑪麗亞·季卡列娃(俄羅斯):我認為自己是一個具有全球化視野的人,我喜歡世界上各種各樣的文化,喜歡不同的産品,我很期待了解亞洲和歐洲,其他地區我也很願意多多了解,並且,我也經常接觸外國電影、進口商品等。

  洪誠彬(韓國):雖然我經常看外國電影、接觸進口産品,但無法判斷這是否就是具有全球視野。

  李香美(韓國):我小時候在國外生活過,因此認為自己具有全球化視野。在韓國,外國電影和商品已經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隨處可得。這些東西,不管是國産的還是引進的,我都會選擇自己覺得好的來看或使用。

  傑奎琳·帕塔辛(加拿大):我覺得自己有全球化視野。我經常看外國電影,比如日本動畫片。同時我也會買很多進口商品,比如進口食品。

  伊卡·拉姆(加拿大):當然會接觸,就算不想接觸也是不可能的。

  伊萊亞斯·卡戈(肯尼亞):那些為人熟知的國家,我對它們也有自己的看法,也會了解它們的文化,使用它們的産品。

  布倫達·歐曼(肯尼亞):是的,我認為我有全球視野。我喜歡學習不同的文化,例如,目前我正在學習中文,這讓我有機會接觸到中國文化的一些元素,我現在非常喜歡中國電視劇。我來自一個大部分産品依賴進口的國家,可以説我一直在與外國進口商品打交道。

  苗敏烏(緬甸):我覺得自己有全球化視野。

  山維昂(緬甸):我覺得自己有一點全球化視野。平時會接觸外國電影、進口商品。

  弗朗西斯科·卡涅多(墨西哥):我有全球化視野。如今我們生活中幾乎任何一件小事都受到全球局勢的影響,世界高度關聯。

  吹戶美南(日本):我在家裏接待過來自10個國家的20多個前來寄宿的外國人,我與他們,以及我在旅行、寄宿和留學時遇到的外國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我覺得在世界各地都有可以信賴的朋友。我經常觀看外國電影和使用進口商品,這些都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托納(泰國):我喜歡看外國電影,不關注商品是不是進口的。

  妮達溫(泰國):我會中文,英文也不錯,經常做國際交流方面的事情,應該是具有國際視野的。

  勞拉·伊格萊西亞斯(西班牙):相關接觸挺多的,我從小看的都是美國電影,日本的也很多。

  喬·墨菲(新西蘭):我認為自己具有全球視野。在大學期間,我花了很多時間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相處,這一點與我的許多大學同學不同。此外,我還去其他地方旅行過,並在旅行時與當地人生活在一起。我會説外語,這讓我有更多機會與其他地方的人交流。我認為目前我們不可能不接觸外國電影和進口商品。很多國家絕大部分商品都是在海外制造的,比如在中國制造;而電視和電影院裏播放的節目,許多來自美國。

  蘭西·麥克默裏(新西蘭):我認為全球視野很重要,但我還年輕,還有很多東西要學習。我看過一些非英語的電影或電視節目,但多數時候很難找到資源。我會盡可能多地了解最新的國際新聞,也非常樂于品嘗其他國家的美食。

  阿維亞德·烏爾曼(以色列):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世界變成了一個小村子。我們齊聚在一個小小的星球上,應該鄰里相助。我消費的一切,從電影到食物甚至咖啡,都來自世界各地。我喜歡在亞馬遜、iHerb以及億貝上購物。

  《環球》雜志:世界不同文化、文明之間有衝突也有融合,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薩布麗娜·皮策(巴西):衝突一直存在于人類社會的歷史中,是人際關係等的結果。理解和接受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多元性,會使很多衝突得以避免。我認為可以通過對話和理解來解決衝突,無論是個人還是群體間。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包含多個民族、多種文化並且每天交換資訊的社會,尊重和接受他人的差異有助于和平共處。

  瑪麗亞·季卡列娃(俄羅斯):據我了解,很久以前,佛教從印度次大陸傳到中國,並與儒家、道家相互融合、吸收,又産生了禪宗。我熱愛我們所處的世界,雖然人們有時會發生衝突,但人類的未來是光明的,而彩虹總在風雨後。

  洪誠彬(韓國):歷史上,全世界經歷了數不清的矛盾衝突。我認為這種現象很正常,但是不希望人們再兵戎相見、出現傷亡。

  李香美(韓國):我認為很多衝突發生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不能尊重或認同其他國家的文化和差異。如果不能包容多樣性,就會發生衝突。如果認同並尊重彼此的不同,放下“我説得對、我最厲害”的想法,相互靠近,衝突就會減少。世界上的人們存在國別、族群的差異,但都是壽命有限的“人類”,只是暫時借用地球而存在。巨大的欲望和貪心最終只是虛幻,希望我們所有人都把生活把生命投資到更有價值的東西上。我們最終是需要一起生活的,相互依存。現在已經是2023年了,各國應以全球化視角來行動。

  傑奎琳·帕塔辛(加拿大):接觸、學習不同的文化、文明,是一件有益的事。我覺得全世界應該團結在一起,而不應有各種各樣的衝突。

  伊卡·拉姆(加拿大):沒有一個國家是完美的,我們可以從彼此身上學到很多。如果世界文化都是一樣的,那就沒什麼意思了。

  伊萊亞斯·卡戈(肯尼亞):衝突,來自黑暗的影響;而和平來自光明。人類原本是純粹的光,但也帶著掌握黑暗的使命。

  布倫達·歐曼(肯尼亞):每一種文化和文明都很重要。沒有什麼文化是高人一等的,重要的是人們要學會理解,不要試圖把自己的文化強加給別人。不同文化之間産生衝突,是因為一些人認為自己的文化是優越的,總想要消滅別人,讓其他文化群體的人跟隨自己的文化。文化融合是一件美好的事,因為你可以因此了解其他人和他們的做法,這與個人的日常互動不同。

  苗敏烏(緬甸):我尊重各個國家的文化。

  山維昂(緬甸):世界不同文化、文明之間有衝突也有融合。我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些強國,比如中國在推動世界的和平進程,而很多西方勢力在圖謀霸權、欺淩他者。

  弗朗西斯科·卡涅多(墨西哥):有關現象很正常,我們不得不接受。一段親密關係會因為各種原因開始、結束,文明也一樣。不過我還是希望世界上不要有霸權,每個文明的獨特價值都值得尊重。

  吹戶美南(日本):應該尊重對方的歷史和文化,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對方與自己國家的不同之處。我認為在未來,人們穿梭于世界不同國家之間更像是家常便飯。如果我們能夠在承認自己與他人在價值觀和成長背景等方面存在差異的基礎上,做到互幫互助,就太美好了!

  托納(泰國):文化衝突是很正常的事情,沒什麼可説的。

  勞拉·伊格萊西亞斯(西班牙):可能我以後就是説西班牙語、英語、中文、法語的混合體了。

  喬·墨菲(新西蘭):不同的社會、文化對融合有非常不同的看法,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不同文化和國家對移民的看法。如果我們堅持多邊外交,遵守聯合國、世貿組織等國際機構的規則、條約等,那麼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間的衝突是可以避免的。

  蘭西·麥克默裏(新西蘭):全球化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我很難在這次問答中與你們深入探討,我認為需要設置更小的角度來討論。簡單來説,全球化對世界而言有積極面,也有消極面,也就是既有融合也有衝突,這取決于我們探討的具體問題是什麼。

  阿維亞德·烏爾曼(以色列):誠然,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衝突,也有很多暴行。説實話,這是非常可悲的。人生苦短,我們必須追求美好的事物。每個民族或國家都希望自己得到最好的,但就像一對戀人往往必須達成妥協才能擁有家庭和孩子一樣,世界各國政府也必須找到共識,可以使他們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這樣我們的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來源:2023年5月17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0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