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中美洲明珠”宏都拉斯

2023-05-12 07:38:20 來源: 《環球》雜志

 

這是4月1日航拍的宏都拉斯科潘瑪雅古城遺址(無人機照片)

  科潘瑪雅古城遺址是是瑪雅文明中最古老、最宏大的古城遺址之一,早在16世紀就被西班牙探險家迭戈·加西亞·德帕拉西奧發現,但直到19世紀才被正式發掘、考察。

文/《環球》雜志記者 朱婉君(發自特古西加爾巴)

編輯/胡艷芬

  上世紀80年代初,作家三毛曾到訪中美洲國家宏都拉斯,並在書裏這樣描述它——“寂寞而哀愁”卻“景色如畫”。雖然很多讀者曾因為三毛的作品對這顆“中美洲明珠”心中充滿向往,但一直未能親近。

  如今,這個不久前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已然進入國人的視野。

“深淵”之國

  與大部分中美洲和南美洲國家一樣,宏都拉斯曾是西班牙殖民地,自1524年起被西班牙統治了近300年。“宏都拉斯”在西班牙語中有“深淵”的意思,關于這個名字的來源眾説紛紜,其中一個説法是,殖民者的船只遇到深淵難以靠岸,就在離開時向上帝呼喊,“拯救我們脫離這片深淵吧!”

  《環球》雜志記者從墨西哥城向南飛行,進入宏都拉斯國境時,山丘和高地環抱著農田和民宅的景象不斷映入眼簾。宏都拉斯境內3/4的土地為山地和丘陵,多山國度果然名不虛傳。

  除了山地,宏都拉斯還有熱帶雨林、湖泊等多樣的自然環境。農業是宏都拉斯的支柱産業,受地形、氣候等影響,宏都拉斯主要生産咖啡、香蕉、蔗糖、煙草等農産品。

  翻閱歷史可知,自1821年擺脫西班牙統治後,宏都拉斯和其他中美洲國家一樣,其經濟命脈甚至政治,逐漸被美國所掌握或插手。20世紀初,美國企業霸佔宏都拉斯北部沿海大片土地來開發香蕉種植園,並控制了宏都拉斯的鐵路和航運,美國作家歐·亨利曾以“香蕉共和國”來影射被美國染指的宏都拉斯。這個國家從獨立至今發生過140多次政變,是世界上政變最頻繁的國家之一,這背後不乏美國身影。

  不到宏都拉斯,或許很難想像當地竟然有1萬多華人,他們大部分來自廣東和福建,主要生活在首都特古西加爾巴和北部城市聖佩德羅蘇拉。宏都拉斯雖然沒有集中連片的中國城,但中國餐廳遍布許多城市角落,中國菜在當地頗受歡迎。陪同記者的當地司機説,自己周末不做飯時,總會去中餐廳打包一些美食與家人分享。

“銀山”之城

  宏都拉斯礦産豐富,銀礦儲量居中美洲首位,有語言學家分析説,首都特古西加爾巴的名字就是當地印第安土語“銀山”的意思。

  特古西加爾巴保留了殖民時期建立的老城區,老城坐落在喬盧特卡河畔。對馬車來説還算寬闊但對汽車而言已顯逼仄的石板街道,和獨具殖民時期風格的老建築,記錄著這裏曾經的悠悠歲月。難得的是,這裏沒有過度商業化,老城仍是當地人的生活區,有熱氣騰騰的煙火味。

  《環球》雜志記者一連幾天在老城尋訪,總能看到在巴洛克風格的主教堂內絡繹不絕的天主教徒。在主教堂所處的中央公園裏,當地人悠閒地坐在石椅上休息、聊天。中央公園一側的步行街上,有賣服飾、快餐的商店,以及賣水果、雜貨的小攤,常有往來行人友好問候,偶爾還會見到討零錢的路人。

  步行街盡頭兩側分別是宏都拉斯國家郵局和國家身份博物館。國家郵局除了提供郵件投遞等服務外,內部還設有博物館,展示宏都拉斯的郵政史;國家身份博物館是當地人了解本國歷史文化演變、尋找民族身份認同的地方,也是許多外國遊客的打卡地。

  不遠處的洛斯多洛雷斯廣場上,居民與鴿子和諧相處,一側的市場裏,隨處可見價廉物美的中國産小商品,還有許多當地人坐在擁擠的小道裏,品嘗著新鮮出爐的炸香蕉、紅豆泥和肉類食品。

  坐落在海拔1300米的皮卡喬山上的皮卡喬公園,據説是當地年輕人結伴遊玩的熱門目的地,也是熱愛大自然的徒步旅行者的出遊必選項。皮卡喬公園內樹木、鳥類種類繁多,尤其適合一邊愜意行走,一邊呼吸新鮮空氣。從公園觀景臺還可以俯瞰城市風光,如今銀礦已難尋覓,但鑲嵌在起伏山丘間、參差錯落的建築群可盡收眼底。

瑪雅之跡

  科潘墟(Copan Ruinas)小鎮位于宏都拉斯最西部,從特古西加爾巴驅車前往要行駛400多公里,沿途路況欠佳,我們上午出發,入夜才到達。從科潘墟再向西行駛十幾公里,便到了宏都拉斯與瓜地馬拉邊境。

  或許是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小小的科潘墟讓人感到安寧、溫馨。小鎮由中心廣場向四周擴散的數個街區構成,記者入住的酒店就在中心廣場旁邊,廣場上的噴泉、長廊、長墻設計都蘊含著豐富的瑪雅元素。廣場一側還有瑪雅考古學博物館。廣場上方挂有一排排竹籃裝飾,許多東亞人長相的居民在廣場上行走、休息、聊天。廣場邊上有一條挂滿飄揚彩帶的小街巷,街口的木牌上用稚拙的字體寫著“手工藝品街”,沿街攤位售賣各類銀飾、玉石、陶瓷制品等;街兩側,精巧別致的餐廳、咖啡廳緊緊挨著,靜候人們前去遊覽休息。

  在科潘墟小鎮停留的旅客,大多是為科潘瑪雅古城遺址而來,從小鎮步行十幾分鐘,就能到達這裏。作為美洲三大古文明之一,瑪雅文明就發源于中美洲熱帶叢林,作為城邦的科潘于西元5世紀至9世紀進入繁盛期,成為瑪雅人最重要的宗教和政治中心之一,但之後,科潘如同其他瑪雅城邦一樣突然衰落,直至被遺棄在密林中。瑪雅文明倣佛從天而降,又憑空消失,留下無數未解之謎。

  科潘瑪雅古城遺址是瑪雅文明中最古老、最宏大的古城遺址之一,16世紀它被西班牙探險家迭戈·加西亞·德帕拉西奧發現,但直到19世紀才被正式發掘、考察。在這片海拔600米、面積約15公頃的土地上,較完整地保留著廣場、祭壇、廟宇、石碑等建築,建築上用瑪雅象形文字銘刻著科潘的歷史發展,但因瑪雅文字失傳已久,現代人只破譯了其中一小部分文字,對瑪雅文明的整體解讀終究力有不逮,這也平添了科潘的神秘與傳奇。

  科潘瑪雅古城遺址的工作人員向《環球》雜志記者介紹,當地從上世紀80年代就已開始與多國專業人員合作開展考古工作。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考古團隊首次遠渡重洋來到科潘。近年來,中國與宏都拉斯聯合考古隊發揮各自所長,碰撞出許多知識火花,為解讀和保護這片瑪雅文明遺址作出了貢獻。

來源:2023年5月3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9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