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小語種國家的多樣國際學校

2023-05-06 07:57:49 來源: 《環球》雜志

 

2018年4月18日,一名孩子在芬蘭赫爾辛基的兒童流動圖書館挑選圖書

  盡管運營成本更高,但由于這些國際學校能滿足國際人才子女教育的多種需求,芬蘭也因此吸引了大量優質人才。

文/《環球》雜志記者 陳靜(發自赫爾辛基)

編輯/胡艷芬

  在芬蘭,國際學校一般來説指的是使用“外語”,也就是非芬蘭官方語言——芬蘭語和瑞典語——教學的學校。

  相較于本土公立學校,芬蘭的國際學校教育顯得有些“非主流”——芬蘭的教育體係以免費的公立學校為主,其覆蓋范圍廣,是絕大多數芬蘭家庭的首選。不過,國際學校在芬蘭雖然數量和規模相對較小,主要滿足特定人群的差異化需求,但它們能為國際人才的子女提供可獲得國際認可的教育,因而也為芬蘭吸引了更多優質人才。

國際學校成吸引人才標配

  芬蘭國家教育機構顧問Jorma Kauppinen告訴《環球》雜志記者,芬蘭國際學校的學生主要是在芬蘭短暫居住者的子女,或已經在其他國家接受過教育的歸國僑民的孩子。他表示,那些打算在芬蘭長久居住的家庭,為孩子選擇芬蘭本地公立學校、學習芬蘭語,可能更有利。

  6歲的芬蘭男孩安東尼在一所德語國際學校就讀。他的母親説,因為孩子父親工作的需要,安東尼曾在德國生活多年。回芬蘭後,她選擇讓安東尼進入德語國際學校,一方面是希望他能繼續學習德語、接受德式教育,使未來發展有更多出路;另一方面是相信孩子在家庭的芬蘭語氛圍中也能學好母語。

  據統計,目前在芬蘭國際學校就讀的學生約有1萬人,大多數來自芬蘭以外的國家。

  芬蘭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進入國際學校建設的快車道。盡管開辦國際學校成本高,但由于它們能滿足國際人才子女教育的多種需求,這些學校運作良好。

  如今,芬蘭幾乎所有大中城市都有國際學校,甚至在北極圈以南僅6公里的羅瓦涅米也有一所國際學校——學苑IB高中。據統計,截至目前芬蘭全國共有約20所國際學校,覆蓋幼兒園到義務教育階段。

  芬蘭北部擁有12萬人口的小城庫奧皮奧,今年秋季將新開一所九年制英語國際學校。無獨有偶,東南部靠近俄羅斯邊境、人口僅有庫奧皮奧一半多的小城拉蓬蘭塔,也在積極籌劃興建國際學校。芬蘭三大理工高校之一的拉彭蘭塔理工大學就在此地。校方表示,高校附近是否有國際學校,已成為國際人才是否願意留在該校學習、研究或者任教的一個重要選擇標準。

  該校工程學院院長Mari Kallioinen-Manttari説,在面試中,應聘者經常會向校方咨詢,他們的孩子是否有機會上當地的國際學校;一些人會因為拉彭蘭塔理工大學附近沒有國際學校而放棄這裏的研究或工作。“對于他們的孩子而言,入讀本地公立學校就要學習芬蘭語,這個語言門檻太高了。他們更希望孩子能在英語國際學校學習,以更快地融入。”

教育保障與積極適應

  適應多元文化環境、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正是國際學校吸引學生和家長的特色之一。國際學校的師生普遍更國際化,文化更多元,師生比也更高。對于那些初到芬蘭、正經歷融入階段迷失狀態的學生而言,這些學校的學習氛圍顯得更友好,更加輕松自在。

  此外,芬蘭的國際學校一般都按照國際化的課程體係進行教學。例如IB課程(即國際文憑組織IBO為全球學生開設的小學、中學、大學預科等課程),美國AP課程(由美國大學理事會在高中階段開設的課程,主要適合計劃在美國就讀本科的高中生學習),或歐盟EB文憑(是一種雙語教育文憑,它證明在由政府間組織“歐洲學校”理事會認可的歐洲學校完成中學學習)課程。

  此外,芬蘭有多個機構都能為國際學校提供認證,這樣就大大便利了學生今後在世界其他地方繼續接受教育,順利完成教育銜接。

  比如,赫爾辛基國際學校(ISH)由芬蘭教育部和另外3個認證機構監管,得到國際文憑組織、國際學校委員會和新英格蘭學校與大學協會的三重認證;赫爾辛基歐洲學校得到了歐盟支援下的歐洲學校機構的認證;國外法語教學管理局認證了芬蘭的兩所學校:勞馬的cole Areva MLF和赫爾辛基的儒勒凡爾納法語學校。

  在教育方式上,芬蘭的國際學校一般都強調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管理;學校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和社會服務,培養他們的領導力和社交技能。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來選擇學習方向和方法,學校則會根據學生的需求和特點提供相應的資源和支援。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更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創造力和創新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來自中國的小丹(化名)就讀于赫爾辛基一所國際學校,他的媽媽接受的是中國教育,對兩種教育理念的衝撞深有體會。

  在中國,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老師講、學生聽,而且考試和分數很重要。小丹就讀的國際學校更注重學生的參與,教師主要起引領作用,鼓勵學生去探究、學習。同時,考試並不是主要的評估方式,學校更重視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日常表現。

  以家長會為例,小丹學校的家長會更像是一對一面談,有時孩子也要參加,並發表看法。在最近的一次家長會上,孩子首先要帶領家長在教室裏參觀本學期的學習內容和成果,老師會在旁邊不時提醒孩子講解要點,啟發家長針對孩子的學業進行提問。參觀完畢,老師會邀請家長和孩子坐在一起討論——詢問孩子如何看待自己的學習成果,希望在哪些方面進一步提高;計劃採取哪些具體做法來實現目標;是否需要老師或家長的幫助,等等。同時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

  再比如,學期末,評估小丹學習成果的不是考卷和成績冊,而是8頁的學習報告,按照學習方法、單元學習、科目學習三大類細分了數十個小的項目進行一一評價。評價只有三檔:需要幫助、達標以及良好。結尾會附上老師的評語,指出孩子的長處和需要提高的方面,例如“在課堂討論中要更加勇于分享意見和想法”。

  小丹媽媽覺得,這樣的教育方式更能鼓勵和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更有利于孩子的長遠成長。由于學校不強調競爭和評比,也有利于打造積極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和家長更能專注于學生個人的學習和發展。

  但是,讓小丹媽媽發愁的是,盡管不強調成績,但要實現這種相對抽象的學習成果目標,似乎比提高成績更加困難。學生某項學習指標是否確實達到標準,如何進一步提高,該如何比較和評判?如果需要老師來評判的話,這就要求老師具備足夠強的教育能力和足夠豐富的教學經驗,唯此才能保證評估的有效性和公正性。此外,國際學校雖然為孩子提供了豐富的成長機會,但並不是總能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參與芬蘭本地社區的活動,簡單説就是不太“接地氣”,限制了體驗本地文化的機會。

公立和私立各有利弊

  芬蘭一些國際學校的學費相對較高,也可能對部分家庭造成一定的經濟負擔。

  據Kauppinen介紹,芬蘭國際學校的收費標準會因辦學方式而有所不同。芬蘭的國際學校大部分由市政府運營,但也有3所由國家教育部門直接運營,它們通常遵從芬蘭的教育法令,不收取學費或只收取較低費用。個別由私營機構管理的國際學校,學費是它們重要的收入來源,因此往往收取較高費用,根據年級不同,每年大概一兩萬歐元。

  既然有免費的國際學校,為什麼要花高價上私立國際學校呢?

  在一些選擇了後者的家長看來,免費或低收費的國際學校固然好,可它們也有硬傷。例如學位緊張,學校招生計劃嚴格,必須按時間表入學,錯過申請期想要臨時插班就需要排隊等待學位,以及何時能入學也是個未知數。

  如選擇按期走申請流程,在入學前還必須參加統一的英文考試,只有達到了分數線才有可能被考慮錄取,對從非英語母語國家來的孩子來説,不專門花精力備考的話,通過考試的難度不小。反觀收費高的私立國際學校,基本上是隨來隨上,且不論孩子英語水準如何,都可以直接按年齡入學。

  不久前,赫爾辛基一家私立國際學校為今年即將動工的擴建工程,面向師生、家長舉行了意見徵集活動。該校校長表示,由于對學位的需求逐年增加,學校因此決定擴建。“我們學校非常受歡迎,尤其是對于那些搬到赫爾辛基工作、生活的家庭而言更是如此。我們能夠提供具有挑戰性的學術課程,又不安排入學考試,也不要求新生能説流利的英語。”據介紹,這所學校目前約有470名學生,擴建後將再增加200多名學生。

  當今世界,隨著人們的跨國(境)流動不斷增加,對國際學校的需求也在增加。芬蘭語雖然是小語種,其國際學校教育也面臨一定的問題和挑戰,但總體上仍為來芬蘭的國際家庭和外籍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教育選擇和機會,更好地滿足了他們的學習和成長需求,成為芬蘭本土公立教育之外一個靈活、多元和國際化的教育選擇。

來源:2023年5月3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9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