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際學校瞄準亞洲富裕家庭

2023-05-05 07:56:47 來源: 《環球》雜誌

 

2020年6月1日,在日本東京,一所小學的學生戴口罩上學

  接受採訪的國際學校家長普遍希望,能通過多元化的國際教育來培養孩子的國際視野,未來孩子就業不局限於日本,而是有更多發展的選擇。

文/《環球》雜誌記者 程靜(發自東京)

編輯/馬琼

  學業輕鬆、注重禮儀和自立、快樂自由一直是很多人對日本兒童教育的印象標籤。但事情的另一面,過於強調集體紀律、公立學校競爭力不足、私立系統“內卷”嚴重導致階層固化等問題也廣受家長詬病。

  在日本經濟長期低迷和少子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有條件的高收入家庭選擇將子女送入國際學校,以培育孩子的國際視野,拓寬個人未來發展道路。

  隨着日本以及包含中國在內的亞洲其他國家富裕家庭對國際教育的需求增加,日本正在興起一股國際學校建設熱潮。英國全寄宿制哈羅國際學校於2022年8月在日本滑雪勝地岩手縣安比高原開校,這是日本首批引進的英國高端教育品牌國際學校之一。同樣來自英國的拉格比公學和馬爾文公學也計劃於今年在日本招收學生。

  據報道,這3所頂尖學府計劃未來幾年內在日本新增3000多個入學名額,將創下日本自2018年以來最大規模的國際教育行業擴張。

規模、學術成績不佔優勢

  日本國際學校協會(Japan Council of International Schools)官網信息顯示,協會名下約有30家加盟成員學校,每個學校的教育理念、入學審核條件都不同,涵蓋IB(即國際文憑組織IBO為全球學生開設的小學、中學、大學預科等課程)、A-Level(即英國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高級水平課程,也是英國學生的大學入學考試課程)、AP(由美國大學理事會在高中階段開設的課程,主要適合計劃在美國就讀本科的高中生學習)等主流國際通用課程體系,分佈集中在東京圈。

  在日本生活的外籍家庭子女,是日本國際學校最主要的生源群體。日本&&境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中長期生活在日本的外國人為307萬人,首次突破300萬,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中國人,超76萬人,佔比為24.8%;第二為越南人,約49萬人,佔比為15.9%。

  大部分日本國際學校每年的純學費在200萬日元到400萬日元(1日元約合0.05元人民幣)之間,新生入讀時通常還要繳納一筆一次性的註冊費和學校發展費用。一位子女就讀日本某國際學校的華人家長在接受《環球》雜誌記者採訪時&&,只要經濟條件允許,在日華人家庭會傾向於選擇國際學校,而且這一比例還在不斷上升。在一些注重國籍比例平衡的國際學校,因名額限制,中國籍家庭申請入學變得越來越難。

  記者了解到,儘管在日本選擇國際教育甚至私立教育的本地家庭只佔很小一部分,但有越來越多的日本“高知”家庭開始認識到傳統教育方式的局限性,正在轉向更為多元化和國際化的教育路徑。

  日本國際教育評論家村田學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時認為,日本至少有80所國際學校,與10年前的約60所相比有了大幅增長。大多數國際學校屬於日本《學校教育法》規定的“各種類型的學校”,有許多富裕家庭希望子女進入這些學校,以期升入海外大學。

  實際上,與國際教育發達地區相比,日本國際學校在規模、硬體設施和學術成績上並不突出,一些重視孩子學業發展的家長在接受採訪時也表達了對日本國際學校學業是否過於輕鬆的擔憂。他們認為,如果以後小孩去考歐美的大學,日本的國際高中可能沒有足夠的競爭力,“未來可能考慮給孩子轉校去更有競爭力的國家去讀高中”。

未來發展不局限於日本

  日本經濟長期停滯不前、人口少子老齡化日趨嚴重以及僵化的職場環境,是很多家庭選擇國際教育的重要原因,接受採訪的國際學校家長普遍希望,能通過多元化的國際教育來培養孩子的國際視野,未來孩子就業不局限於日本,而是有更多發展的選擇。

  數據顯示,日本人均工資水平長期呈現為低增長或負增長。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23年各國工資水平預測值換算成美元進行比較,日本人均年收入約為3.2萬美元,在7個主要發達國家中最低,不到排名第一的美國的一半,也低於韓國的人均3.5萬美元。

3月29日在日本京都一處市場拍攝的人群

  在日本的教育系統下,年輕人相對於其他國家普遍欠缺國際視野、思維彈性和抗壓能力。旅日作家、神戶國際大學教授毛丹青總結他常年在日本教學的經驗,認為日本年輕人缺乏對外部世界的認知願望,不如中國年輕人有國際視野。

  東京某國際學校的家長説,希望孩子能通過多元化、全球化的教育培養孩子的國際視野和思維,讓孩子在面對各種難題時具備更多的彈性和適應性,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

  特別是對於日本女生的家長來説,日本的女性地位較低,也是他們選擇國際教育、瞄準日本以外發展機會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男女性別差距報告,日本排名第104,在發達國家中倒數第一;若日本男性的權利在不同領域得到100%的法律保障,那麼日本女性在“結婚”“創業”“雇用”“工資”等方面受法律保障的程度分別是80%、75%、50%和25%。

  而對於在日華人家庭來説,在學習英語和日語之外,也非常重視孩子的中文能力。很多華人家長會選擇在課外送孩子去專門的補習班學習中文,希望孩子掌握中日英3種語言,未來有更多發展的選擇。

加速擴張吸引亞洲富裕家庭

  雖然日本國際學校在規模和學術方面並不具備優勢,但日本安全穩定的社會生活環境和多元文化背景,使其國際教育在吸引亞洲兒童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一些國際教育機構正加速在日本擴張。

  例如,東京英國學校(BST)位於東京港區的新校區將於今年8月開校,1.5萬平方米的教學樓將包括一個運動場、游泳池、屋頂花園和音樂工作室,以應對學校不斷增加的申請需求。

  不僅在東京,日本其他地方也出現了國際教育建設熱潮。位於長野縣白馬村的寄宿制學校白馬國際學校於去年9月開學,課程以促進可持續發展教育為重點。這一新建熱潮也受到日本政府的重視,政府正大力推動國際教育的發展,以吸引更多的國際人才來到日本。

  日本政府的政策包括使投資者更容易獲得稅收減免等措施,並簡化了開設辦公室和獲得簽證的程序。日本金融廳還透露,若一些頂級國際學校計劃進入市場,金融廳將考慮為其匹配房産,甚至還可能為其投資提供貸款。

  此間教育專家分析認為,日本國際學校興建熱潮瞄準了亞洲富裕家庭,尤其是中國家庭的教育需求。去年開校的日本哈羅國際學校每年學費高達850萬日元,有子女就讀該校的中國家長向記者透露,中國籍學生佔比大概在20%到25%之間,由於疫情期間人員流動限制等因素,目前該校大部分生源仍然來自富裕日籍家庭。

  選擇國際學校的在日華人家庭觀察到,自去年以來,讓孩子就讀國際學校的華人家庭明顯增多。村田學認為,日本新建國際學校瞄準的不僅僅是日本孩子,還有來自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的孩子。“日本治安良好,自然環境好,且物價基本不會上漲,在吸引來自亞洲的兒童方面非常有吸引力。外國人認為在日本學習只需要擔心3個問題:地震、核輻射和富士山的噴發。”

來源:2023年5月3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9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