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國際學校:成為“世界公民”的起點

2023-05-05 07:57:27 來源: 《環球》雜志

 

學校集會活動所用的圓形下沉廣場

  “在Ecolint,我們培養學生成為充滿勇氣、具備能力的世界公民,以共同創造公正而幸福的明天。”

文/《環球》雜志記者 王露(發自日內瓦)

編輯/劉娟娟

  日內瓦國際學校(Ecolint)是一所私立的、非營利性國際學校,歷史非常悠久,成立于1924年,當時是為國際聯盟和國際勞工組織(世界上最早的國際組織)職員子女提供教育服務。上世紀60年代中期,正是日內瓦國際學校的教師創建了國際學校考試聯合會(ISES),該聯合會後來成為國際文憑組織(IBO)。

  自成立以來,日內瓦國際學校便以和平教育和傳播包容、尊重、跨文化理解等價值觀為使命。打開學校的網站,可以看到它的校訓是:“在Ecolint,我們培養學生成為充滿勇氣、具備能力的世界公民,以共同創造公正而幸福的明天。”

  不久前,借日內瓦國際學校家校聯誼日(由家校委員會在學校舉辦的野餐派對,在校生可帶家人和朋友一起來聚餐、參觀校園、了解學校社團以及與其他家長交流)之機,《環球》雜志記者在就讀該校的中國女孩小韓及其家長的帶領下,走進了這所學校。

美麗又現代的校園環境

  走進校園,首先映入記者眼簾的是兩幢古色古香的歐式建築。小韓介紹説,別看樓房外觀古樸,裏面的設施卻都十分現代。徜徉于校園,可看到數幢風格各異的教學樓掩映在花草叢林之間,食堂寬敞明亮,科學館裏的器材豐富又先進,校內還有攀岩館、籃球場和兩個小足球場。一條林蔭小道環繞著足球場,小韓説,“我們把這條小路稱作‘小森林’,午飯後我經常和同學來這裏聊天散步。”

  置身如此美麗而現代的校園,學習起來自然是心曠神怡。不過小韓的家長告訴記者,雖然學校不對招生對象設限,但入學名額有限,想要來這裏上學,必須提前申請,等有名額空缺才行。由于學生數量不多,上課時每個同學都能使用上實驗器材和教學設施,所以相對而言,高學費也是學生充分享有高品質教學資源的保障。

友善活潑的同學

  小韓介紹説,學校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但以歐美學生居多,亞洲學生則以日韓學生居多,中國學生在這裏並不常見,此外也有不少瑞士本地學生在這裏上學。據另一位校友介紹,在該校區就讀的學生主要是在瑞士工作的外交官、國際職員、商務人士或者瑞士中高收入家庭的子女。

  小韓告訴《環球》雜志記者,有的同學一直跟隨父母就讀國際學校,英語特別棒,有人還會説好幾種其他國家的語言;但也有的同學初來乍到,一句英語也不會,但大家都挺友善活潑的,沒有特別霸道或者盛氣淩人的人。據小韓自己講,她來這裏後很快就交上了朋友,所以並不感到孤獨。

  不過,小韓的家長説,畢竟語言障礙擺在那裏,想要在這裏找到志趣相投、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對于像小韓這種中途留學的孩子來説,還是有困難的。所以在對孩子心靈成長非常重要的交友這一塊,初來乍到、尚不會自我調節的小留學生們往往面對孤獨、沒有朋友的困境,瑞士假期又多,每過一個半月就放兩周假,學校也不會留特別多或者很具體的書面作業,不少同學假期會選擇回國或者出去玩,那如何打發假期時間同時又不耽誤學業就成了一個問題。不過現在通信方便,在父母和國內同齡朋友的幫助下,相信孩子們可以慢慢度過這一段“心靈空窗期”。

  也有其他家長向記者反映,無論是瑞士國際學校還是本地學校,都會在假期提供很多適合各個年齡段學生的夏令營(以及適應不同季節特點的營地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團隊運動、遊學、探險等,讓孩子多參加這些夏令營,既能緩解父母照顧孩子的壓力,又有助于孩子迅速融入當地環境,找到興趣和結交朋友。不過,國際學校的夏令營因為提供英語服務,價格偏貴。

寬鬆靈活的學習環境

  幾乎每個曾經心情忐忑、疑慮重重的學子,在進校之後都會發自肺腑地表示“喜歡這裏的學習環境”——因為沒有鋪天蓋地的作業和考試,課堂氛圍也十分寬鬆,8:15到校,15:30或16:30放學,還有舞蹈、音樂、戲劇等社團活動,都是自願參加,另外收費。

  日內瓦國際學校實行走班制,一個班沒有自己的固定教室,只有一個共同的班主任,學生入學之後首先參加數學和語言能力測試,學校根據測試結果將學生分配到不同級別的班級,每個小學期結束時,各科老師會根據學生平時的學業表現出具一份成績報告,並推薦學有余力的學生參加一些學習俱樂部。

  小韓告訴《環球》雜志記者:“每天都要抱著電腦從這個課堂飛奔到下一個課堂,只有中午吃飯的時候才有機會和同學或朋友一起聊聊天。”

  午餐時間也是學生們的放松時刻,就餐很隨意,願意吃食堂的到食堂買飯(口味偏西餐),不願意吃食堂的自己帶飯。小韓一般自己帶飯,天氣好的時候跟幾位好朋友在戶外隨便找個地方坐下,吃飯加聊天。

  學校的初中課程主要包括英語、法語(日內瓦本地語言)、數學、藝術、體育、人文(包括歷史和地理)、科學(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此外需要選擇一門第三語言(德語或西班牙語)。

  小韓告訴記者,學校老師來自世界各國,不怎麼管課堂紀律,也不批評人,即使課上大家聊天,老師也只會在講重點內容時一再提醒“安靜”,並不會採取更多的過激措施,能基本保證聽課效果就行。

  老師留的作業不多,也不會每天收判作業。作業往往不是練習題,而以調查研究居多。小韓向記者舉例:比如英語作業是讀一本英文原著,然後寫出故事梗概和評論;歷史作業是寫篇小論文,説明大航海的目的;地理作業是自己選一個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城市,手動制作板報,説明氣候、人口、地理環境對該城市的影響(其實從初中開始,學校就要求學生自己配備電腦,平時上課和獲取教學資源都在校園網上進行,不過這次地理老師要求手動繪圖,就是希望看看學生的繪圖能力);更有趣的是一項數學作業,要求使用數學原理制作一個作品……這些作業,雖然量不大,但要做好也很費腦筋,需要做大量的查證工作。

艱難的語言關和IB考試

  因為家長要在瑞士長期工作,小韓在初中二年級時從北京轉入日內瓦國際學校就讀九年級。小韓的家長告訴《環球》雜志記者,因為在北京的學校小韓的英語學科並不十分優秀,擔心自己上國際學校在純英文環境下聽不懂,加之初中課業知識點又多又繁雜,以及舍不得北京的好朋友,小韓在入讀日內瓦國際學校之前一度非常抵觸,堅決不想去;入學後,剛開始小韓感覺聽課時半懂不懂,不過因為周圍同學水準都差不多,老師教學管理又十分寬鬆,學習壓力減輕不少,經過一段時間後英語水準也就提升上去了,其他學科因為知識點較國內簡單,比較容易適應,但歷史的學習相對困難,因為主要講授歐洲史和世界史,對中國學生而言是相對陌生的領域。

  相比小韓,記者了解到的另一位學生小郭的適應過程要更艱難一些。小郭在國內上完初中,高一時來到日內瓦國際學校就讀。小郭的家長告訴記者,小郭在國內算得上品學兼優,但一來就進入IB課程(即國際文憑組織IBO為全球學生開設的小學、中學、大學預科等課程),沒有緩衝適應期,第一年因為語言跟不上,成績不是很理想,勤奮好學的小郭奮起直追,半年後逐漸進入狀態,畢業時取得了非常理想的IB成績,成功被北美的一所知名大學錄取。

  小郭的家長對記者説,“不要以為國際學校課業輕松,IB課程還是很難的,經常要學習到夜裏十一二點。對于多數中國家庭來説,選擇國際學校,最後的目標一定是世界一流高等學府。更何況,在這裏你要與全世界的學生競爭。不過老師和學校不會給你壓力,一切都靠自己。”

  小韓笑著説,家長常告誡她,“好好學呀,不然花這麼大代價,最後上不了好大學怎麼辦?”

選還是不選,都要做好準備

  據《環球》雜志記者了解,大多數家長讓孩子上國際學校,是考慮到孩子多為半道出來留學,上當地學校的話,瑞士本地大學選擇有限,而且要求有良好的法語、德語水準,外國孩子在短時間內很難達到要求,但上國際學校拿到IB文憑就不一樣了,意味著有非常多的大學(主要是英語國家)可以選擇。

  但也有在瑞家長沒有選擇讓孩子上國際學校,除了學費高昂這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瑞士本地學校的環境和教學品質普遍很高,學校資源充沛而且是法德英三語教育,又完全免費,如果很小就在瑞士長大,當然不一定非要上國際學校。

  還有家長不喜歡英語國家,更中意瑞士或歐洲其他國家,或者希望孩子不要離太遠,自然就沒必要去國際學校。也有家長覺得,這些年中國發展很快,中國孩子在中國發展機會可能更多,于是就帶著在瑞士出生長大的孩子踏上回國之旅,告別國際學校,回到中國就讀,孩子在國內也適應得很好。

  無論如何,國際學校能給孩子提供更廣闊的平臺,使他們更有機會成為“世界公民”,但不可否認父母也會付出一定的職業代價和經濟成本,也可能十分辛苦勞累。此外,與中國國內相比,很多國家生活的便利度並不高,家長一旦面臨融入異國他鄉生活難或者缺少同事朋友等問題,挑戰甚至比孩子更大。所以,“做世界公民”,孩子和家長都要做好各種準備。

來源:2023年5月3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9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