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補能方式緩解充電焦慮
近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在京舉行,業界各方紛紛&&,今年以來汽車行業發生了重要變化。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特別指出,2023年是新能源汽車革命與汽車行業深度轉型的陣痛期,其中之一就是電動車充電難與能源産業鏈轉型陣痛。隨着主流電動車産品續航里程超過500公里,里程焦慮逐漸聚焦到充電焦慮,後者成為制約電動汽車産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換電和超充哪個更理想
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提出到“十四五”末,我國電動汽車充電保障能力要能滿足超過200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從剛剛過去的2022年來看,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259.3萬台,新能源汽車銷量688.7萬輛,充電基礎設施與新能源汽車繼續爆發式增長,樁車增量比為1:2.7。這意味着,充電市場仍有巨大發展空間。
對此,整車廠商紛紛做出應對,想方設法解決電動車補能速度不夠快的難題,充電漸成火熱賽道。3月底,蔚來第一批共10座三代換電站正式在全國10地同步上線,開啟試運營體驗,並&&今年的換電站建設目標從新增400座提升為新增1000座;4月初,廣汽埃安完成2220個充電樁集中上線,小鵬和阿維塔也在積極拓展自己的快充網絡。
快充和換電是完全不同的兩條路線,哪一種更適合目前的中國新能源市場尚無定論。以800V為代表的快充方案大大縮短了充電時間,其電壓高、功率大,對製造技術和建設運維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配電網衝擊也很大,同時由於用戶充電的隨機性,也加大了電網優化控制的難度。換電站本質上可以看作一個儲能設施,因此在峰谷平尖方面相比快充具有天然的優勢,但它需要重資産投入,而且短期內無法統一標準,只能供給單一品牌使用,長期來看存在資源浪費的問題。
快電和換電也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即便是力推換電的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也在正在舉辦的上海車展上&&,充換電一體才是終極方向。那麼,還有第三種可能嗎?答案是肯定的,一個全新的補能方式——移動充電正在嶄露頭角,未來有望成為快充和換電的有效補充。
移動補能方式MPS露出水面
作為補能市場的後來者,移動充電自帶高科技光環,它從解決問題的維度上也高於傳統固充樁和換電站,讓“車找樁”“車找站”變成了“電找車”,通過充電機器人,可移動到車旁充電,用戶需要時,通過App和小程序下單即可召喚而來,完成充電功能,因而能極大緩解電動車用戶的補能焦慮。
近日,黑馬原力首款MPS(Mobility Power Supply,機動電力供應)産品G60小黑正式發布,該産品集儲能與超充為一體,並可自行移動執行超充指令。據了解,G60小黑可提供媲美800V超充的充電速度,它採用了4C倍率的電芯,通過自研RxPower電池系統設計,讓數百顆電芯協同一致輸出電能,充電10分鐘可提供150公里的續航。
另一方面,據黑馬原力介紹,G60小黑具備L4級自動駕駛功能,其底盤對輪轂電機、轉向系統、柔性懸挂、電機控制等進行了高度集成化,可通過調整四個輪轂轉向角度及速度,在人員密集的停車區域輕鬆找到目標用戶,能夠做到原地旋轉及調頭、橫移斜移、自動避障等複雜動作。不過,如何在完整供應鏈能力及産業應用鏈路中管控成本,對於黑馬原力仍是一個關鍵考驗。
首批MPS産品落地上海
移動充電已經引起國內外的注意,業內人士認為這或將成為新能源行業一個全新風口。這一點從年內的産業熱度得到了驗證,不管是整車廠、電池廠商還是初創科技公司,都投身其中。
上月底,黑馬原力將G60小黑正式投放上海徐匯濱江落地駐場。上百萬平米的徐匯濱江西岸國際傳媒港擁有大量集中的停車位,是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大型辦公區域的一個典型場景。據悉,黑馬原力還部署了從40度電到200度電以上的完整産品矩陣,今後還將覆蓋家庭生活、商業工業應用等更多場景。
隨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高速發展,充電已成為新能源用戶最為重要的用車場景,補能生態呼喚更具前瞻性的科技創新。黑馬原力的優勢在於全棧自研的快充及自動駕駛技術,以及率先推廣的先發優勢。不過,作為初創型科技公司,該品牌能否持續優化産品迭代與研發,又是否擁有快速推進MPS商業化的能力,我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