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請點菜,朋友反目

2023-04-18 09:37:34 來源: 《環球》雜志

  俗謂主勤客雅,主人請客人點菜,表示敬意,而客人多是辭謝,並不越俎代庖做主點菜。

文/李寶臣

編輯/胡艷芬

  平日社交,請客聚會是常有之事。宴客緣由很多,難以盡數。但無論哪一類飯局,除非事先已定好功能表,點菜時主人大都要客氣一番,請客人點菜,説些“諸位想吃什麼隨意點”之類的話。這不過是社交禮儀中的客套話而已。

  俗謂主勤客雅,主人請客人點菜,表示敬意,而客人多是辭謝,並不越俎代庖做主點菜。若是關係極熟,又經常一起吃飯的朋友之間請客,主人再三懇請,客人點上幾道常吃的普通菜,也無不可,但切記一定把高檔佳肴的選擇權留給主人。

  古往今來,宴請功能表的選擇實質上都遵循誰做東誰做主的規矩。請客人點菜與客人辭謝,只是必經的社交禮儀。應邀出席宴請,若把主人盛請點菜當作解饞的良機,藉此專挑高檔的、想吃而未吃過的佳肴大菜,就難免超出主人的消費預算與支付能力,陷主人于尷尬境地;反其道而行之,專挑低檔的普通菜肴,又容易造成誤會,讓主人感到難堪,認為這是在懷疑自己宴請的誠意與支付能力。

  黃濬《花隨人聖庵摭憶》記,晚清翰林編修潘炳年在京城名館“廣和居”宴請幾位朋友,請新交的一位朋友居首席。“北都例請座客點菜。友意蔬價必廉,方春而功能表有王瓜(黃瓜),因點一器,食而美之,更而再三。潘變色,友乃弗覺。及席散,計黃瓜一味,值銀五六兩。潘乃貽書絕交。蓋燕京冬春王瓜,價絕昂,潘疑友人知之,而故以相窘也。”這位新交之友本意是想給主人省錢,但不明價錢,反而使朋友之間不歡而散,甚至到了絕交的地步。

  北京冬季天寒地凍,舊時初春的黃瓜是本地反季節培育的洞子(溫室)蔬菜,投入成本極高而産量甚低,售價自然高昂。明王世懋《學圃余疏》講“王瓜,出燕京者最佳,種之火室中,逼生花葉,二月初即結小實。”《光緒順天府志》講,“京師二月有小黃瓜,細長如指,價昂如米。”黃瓜剛上市時,一根最低也要賣二兩銀子。二兩銀子在明清直到民國初年,可以買一百到二百斤白面。因之,潘見朋友再三點黃瓜食用而臉色大變,最終竟為此與之斷交。

  此外,菜肴陸續上桌品嘗之後,不宜因個人口味喜好肆意貶低其味道與技法。應知,差評僅是針對廚藝味道而發,但廚師並不在場,宴請更不是廚藝菜肴的評判會,説多了,面上無光的可是請客之人。

  公東聚餐可以各點各菜,公東即時下流行的AA制聚餐。倘有好吃者,不妨借鑒民國年間的“食會”運作方式。一個人的美食品嘗之旅難免孤單,一回吃不了幾個菜,所以拉上趣味相投的十個人,每人一年出資幾千元,交由召集人管理,議定好雙周或月餐例聚日期。食會聚餐時間一經確定,不能輕易變動,倘若有人因故不能出席,不單獨計費退款,但允許派人頂替出席。

  當代人衣食不愁,吃館子乃是平常之事。改革開放之前並不如此,常吃館子只有極少數人能做到。那時常聽人發“我得攢錢吃頓烤鴨去”之類的宏願。那時吃頓烤鴨,吃的人可以炫耀很長時間。現在烤鴨已成家常菜,沒吃過倒成稀奇了。

來源:2023年4月19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8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