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局勢迎來新變局?
2022年3月18日,當時還是阿聯酋阿布扎比王儲的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右)
在阿布扎比與來訪的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交談
隨着以色列、土耳其、伊朗和沙特等地區主要國家間相互關係趨向緩和,敘利亞問題的解決,也似乎迎來新的機遇。
文/王晉
編輯/吳美娜
進入2023年,敘利亞問題迎來新的積極變化。長期反對敘利亞政府的土耳其,在俄羅斯的斡旋下,同敘利亞政府展開接觸和溝通;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先後訪問阿曼和阿聯酋;沙特與敘利亞就重新開放兩國大使館達成一致,兩國外交關係也將有序恢復;隨着以色列、土耳其、伊朗和沙特等地區主要國家間相互關係趨向緩和,敘利亞問題的解決,也似乎迎來新的機遇。
和阿拉伯國家關係持續融冰
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後,一些阿拉伯國家不僅批評敘利亞政府的內外政策,還公開質疑敘利亞政府的合法性。2011年11月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宣布暫停敘利亞政府的成員國資格,一些阿拉伯國家開始從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撤出使領館,或降低駐敘利亞的外交代表級別。隨着2018年後敘利亞政府逐漸收復大部分國土,敘利亞局勢發生較大變化,敘利亞政府和阿拉伯國家關係也逐漸融冰。
在阿拉伯國家中,阿聯酋和阿曼一直同敘利亞保持較為密切的關係。阿聯酋是第一個恢復同敘利亞外交關係的國家。2018年12月,阿聯酋宣布重新開放從2011年後關閉的駐敘利亞大使館。2020年阿曼駐敘利亞大使重新回到大馬士革,敘利亞和海灣阿拉伯國家關係進一步回暖……
除了海灣阿拉伯國家,2021年以來,埃及、蘇丹、約旦、阿爾及利亞等阿拉伯國家也都紛紛同敘利亞修復關係。
路透社近日援引分析師的話報道,一些阿拉伯國家尋求與巴沙爾政府改善關係,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考慮十分突出,包括制衡伊朗和土耳其的影響。同時,由於美國政府未能有力支持上述盟友解決安全憂慮等原因,一些海灣國家開始擔心美國“靠不住”。
經歷了十多年的戰亂和衝突,敘利亞面臨巨大的人道主義危機。根據聯合國方面相關數據,敘利亞國內約1500萬人需要國際社會的援助,約90%的敘利亞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長時間裏敘國內只有約一半的醫院能夠正常運轉,交通、供水、電力等基礎設施重建進度仍然較慢。
2023年初,敘利亞北部發生地震後,阿盟派出來自埃及、伊拉克、約旦、黎巴嫩、利比亞、阿曼和阿聯酋等國的代表前往大馬士革,向敘利亞&&慰問。一些阿拉伯國家,如阿聯酋、阿曼、巴林等,向敘利亞災區捐贈了大量物資,沙特也在2011年敘利亞危機之後首次派遣飛機運送援助物資至大馬士革……
地區關係緩和連鎖效應
地處中東“十字路口”,敘利亞在歷史上一直是各方勢力競逐的焦點所在。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後,除美國和俄羅斯等域外大國外,伊朗、土耳其、沙特、卡塔爾、阿聯酋、以色列等地區國家,在有關問題上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與此同時,衝突與對抗也是中東地區長期以來的痛點之一。近來,事態有所轉變。
沙特與伊朗2016年斷交。在中方支持下,兩國代表於今年3月6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對話。3月10日,兩國達成北京協議,中沙伊三方簽署並發表聯合聲明,宣布沙伊雙方同意恢復外交關係,強調三方將共同努力,維護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促進國際地區和平與安全。據伊朗外交部網站3月23日消息,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與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通電話,雙方同意盡快會面。
中東其他主要大國間的和解進程也不時取得突破。以色列和阿聯酋、巴林等海灣阿拉伯國家各領域合作不斷推進;2022年下半年,土耳其和以色列恢復了從2018年之後中斷的外交關係;2023年3月,時隔十年,土耳其和埃及宣布兩國將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
與此相呼應,近些年中東國家普遍關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一些相對富裕的中東能源國家,希望擺脫能源依賴的經濟結構,謀劃多元化的發展藍圖;相對較為貧窮的中東國家,也發布了自己的經濟發展願景,希望吸引投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能源和新技術産業,進而推動本國經濟的全面騰飛。
未來發展仍面臨挑戰
儘管敘利亞同地區國家關係出現緩和趨勢,但有關挑戰仍然不容忽視。
第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敘利亞的孤立和制裁政策,仍然是敘利亞問題解決之路上的最大障礙。這些國家持續譴責敘利亞政府,並反對恢復敘利亞政府在一些國際組織中的合法席位。
西方國家對敘利亞的制裁,影響了敘利亞同國際社會的正常交往。所謂“凱撒法案”(《凱撒敘利亞平民保護法案》,2019年12月由美國總統簽署),旨在對敘利亞政府展開全方位的制裁。在這種制裁打擊下,敘利亞政府主導的社會和經濟重建無法如願獲得國際社會的幫助和支持。
受這種制裁影響,2023年敘利亞北部地震發生後,國際社會很多救援人員和援助物資無法及時抵達災區,導致了災區更多的人員傷亡。
第二,儘管關係回暖,但相關國家在敘利亞問題上仍然存在較大分歧。比如,在海灣阿拉伯國家內部,卡塔爾仍然反對恢復敘利亞的阿盟成員國身份。再如,敘利亞和海灣阿拉伯國家關係的進展等,一定程度上受到這些國家與伊朗關係發展的影響。
第三,敘利亞有關衝突仍有可能重新燃起。在敘利亞北部,美國仍霸佔着大片油田,開闢走私渠道非法盜運敘利亞的石油資源;土耳其和當地庫爾德武裝仍處在對立狀態,敘利亞政府軍和敘利亞反政府武裝之間也仍劍拔弩張;在敘利亞南部,以色列仍密切注視局勢動向,並不時發動襲擊;在東部,敘利亞極端組織仍存在一些網絡和人員,伺機東山再起。
(作者係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敘利亞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源:2023年4月5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7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