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搭乘“飛的”看奧運?

2023-04-12 06:43:09 來源: 《環球》雜志

 

2021年6月21日在法國巴黎附近的布爾歇機場拍攝的試飛中的“飛的”

    業界認為,以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為代表的空中交通全球市場有望最早于明年正式起步,其在物流、消防和應急救援領域應用場景廣泛。

文/《環球》雜志記者 單瑋怡(發自法蘭克福)

編輯/馬瓊

  從古至今,人們對飛行器的創新和鑽研從未停止。如今,城市出行也能選乘“飛行的士”,在2024年搭乘“空中計程車”看巴黎奧運,是否已從幻想“飛”入現實?

“空中計程車”要來了

  德國飛行器制造商Volocopter研發的載客飛行器VoloCity,已完成其在巴黎郊區的無機組飛行和載人飛行兩次試飛測試,有望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期間實現“空中計程車”的創想。

  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局長帕特裏克·基表示,這款空中計程車將接受與商業飛機同樣的安全認證審核,只有確保飛行安全才能得到認證。

  Volocopter首席執行官弗洛裏安·羅伊特説:“我們的目標很明確,即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期間將空中計程車服務投入運營。”

  法國巴黎大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2024年奧運會的到來,在人口稠密的巴黎應用空中計程車技術不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

  巴黎奧組委積極推進空中計程車項目的初衷在于為觀眾來巴黎觀賽提供便利。若通過地面交通,觀眾從巴黎戴高樂機場出發後,還需乘坐1小時以上的公共交通工具才能抵達城市北部的比賽場館,這可能會讓許多人心焦難耐。因此,法國巴黎機場集團、空中客車公司和巴黎公共交通管理部門期待在巴黎奧運會期間推出空中計程車項目,並啟動了可行性研究。

飛行技術與安全並行

  據了解,空中計程車是一種可實現遠距離載人的空中飛行器,一般按照起降方式分為滑跑起降和垂直起降兩類。其中垂直起降不需要專用跑道,更加節省空間,因此更受航空制造商和市場歡迎。

  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融合了垂直起降和電力驅動的雙重特點,是汽車、航空與新能源三大領域的交匯點,被不少媒體稱為“飛行汽車”,吸引了全球眾多車企和航空巨頭爭相在此賽道布局。

  美國研究機構“持續性市場研究公司”預測,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市場將以每年約20%的增速擴張,到2033年全球市場價值預計將達23億美元,期待技術革新在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出現突破。

  據Volocopter公司介紹,這款有望在巴黎奧運會期間運營的空中計程車VoloCity就屬于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根據EASA航空標準研發,它有兩個座位和手提行李艙,適合短距離飛行,最大續航能力35公里,最高時速為110公里,其噪音也比直升機小很多。飛行器使用與直升機相同的空中走廊,優勢是能夠在直徑僅15米的空間內降落,適合作為城市密集地區的一種快速運輸工具。

  飛行器設計師亞歷克山大·措澤爾説:“我們的目標是改善人們機動出行的靈活性,不僅為了好玩,更為了使交通能夠更便利和高效。”

  Volocopter公司表示,這款飛行器機型在電動技術和飛行安全方面均已做好充足準備——以機載電源為動力,換電係統允許最短時間內再次飛行;頂部橫梁結構由18個小型固定螺距螺旋槳組成,每個螺旋槳下有一臺電機;由9個可可充式電池供電;由于飛行電機較小,飛行噪音也因此降低,在75米高度懸停的噪音為65分貝。

  此外,飛行所需轉輪、電機、電池、航空電子設備和螢幕等都至少有兩個備用件,即使部分驅動器發生故障,飛行器仍能正常平穩降落,極大程度提升降落時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羅伊特表示,按歐洲現行規定,飛行計程車將由一名持有完全執照的飛行員駕駛,每次可搭載一名乘客。“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希望空中計程車能夠實現完全自動化飛行。”

監管法規成行業發展突破口

  航空業專家指出,全球多家航空制造商的空中計程車項目均已進入試驗試飛階段,但在取得型號合格證、投入商業運營之前,相關的技術要求和法規制度還亟待完善,這是行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以中國為例,航空器的研發有別于其他産品,首先應按照民用航空規定申請“適航三證”,即型號合格證、生産許可證、單機合格證,才算是正式進入商業化。若航空制造商無法獲得適航證,很難進行大規模生産交付,更無法實現商業化落地。目前中國也在探索針對飛行汽車適航認證的審定標準。

  為推進空中計程車走入現實,EASA在2022年6月公布了全球首部城市空中計程車運營監管框架,涵蓋適航性、空中營運和飛行員許可等技術領域,還特別補充了有關無人機運營、空中管理和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的監管法規。

  帕特裏克·基評價稱,“借助這份規則文件,EASA是全球首個制定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運營監管框架的航空監管部門,為空中計程車和相關服務發展提供框架依據,同時聚焦安全、安保、隱私、環保和噪音等公眾關注的問題。”

  2022年11月,歐盟委員會通過了名為“歐洲無人機戰略2.0”的提案,旨在推動設立無人機操作和技術標準框架,促進商業無人機運營發展。歐盟委員會交通專員阿迪娜·沃萊安表示,歐洲這項無人機新戰略為商用無人機市場開辟了更大發展空間,尤其是促進了中小型航空企業和空中出租領域的發展。

城市的空中交通時代

  放眼全球,許多國家都在謀劃空中交通藍圖,空中計程車有望成為城市發展的新方向。中國、美國、新西蘭和新加坡等國都在探索引入適航法規。

  中國飛行器科技企業億航智能于2019年前後開始向中國民航局申請適航審定。2022年2月,中國民航局為億航智能一個型號的無人駕駛航空器頒發了適航標準。與海外主流的適航規則相比,中國對無人駕駛更具開放性。

  另一家國內飛行器科技公司也在積極準備適航取證,其50%縮比例驗證機已完成傾轉過渡飛行,並發布了全尺寸驗證機,公司內部也已召開適航審定基礎的評審會。

  同樣在2022年,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提出了一項航空特別法規,將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納入航空承運人范圍,預計將在今年夏天公布飛行器運營和飛行員認證規則,為空中計程車商業化運營鋪平道路。

  據外媒報道,最早向美空管局申請適航取證的美國公司Joby已完成了第二階段認證,有望在2025年正式進入商業化。

  業界認為,以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為代表的空中交通全球市場有望最早于明年正式起步,其在物流、消防和應急救援領域應用場景廣泛。不過,涉及空中計程車飛行航程、航空安全、電動化係統等技術問題仍待突破,完善飛行器空中監管、推進大規模商業化也仍需時間。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張揚軍説,2030年或將迎來城市空中交通時代,2050年左右有望實現立體智慧出行。隨著汽車和航空電動化、智能化技術的跨界滲透與融合發展,以及智能交通設施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未來,空中計程車或將實現空中與地面的雙重行駛能力。

來源:2023年4月5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7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