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發展半導體産業的“雄心”
2022年9月30日,印度央行行長達斯在位於孟買的印度央行總部參加新聞發布會
作為推動高價值製造業發展戰略的一部分,莫迪政府希望把印度打造成為以半導體為基礎的全球電子製造中心,為此推出系列扶持政策,鼓勵本土和國外企業在印度設立半導體工廠並發展相關産業。
文/王海霞
編輯/黃紅華
印度曾多次試水半導體産業發展,但成效不佳。近年來,莫迪政府再次發力,希望印度半導體産業可以在全球市場搶佔一席之地。目前,半導體已經成為印度政府重點發展的産業之一,印度在該領域的發展雄心和前景受到廣泛關注。
積極發展半導體産業
為何印度迫切希望推動半導體行業發展呢?
隨着新冠疫情推動智能汽車、智能家電和醫療等行業發展,全球芯片需求明顯上升。在2021年,“缺芯”從個別企業、個別種類、個別用途逐步蔓延至全球範圍、涉及169個行業的全面缺貨。印度希望把握這一機遇,加速融入全球供應鏈。
此外,印度國內通信、消費電子、汽車等行業發展,使得半導體需求急劇上升。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稱,印度半導體市場規模2020年約為150億美元,預計2026年將達630億美元左右。面對快速擴大的市場,印度希望能掌握生産能力、滿足發展需要。與較高需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印度落後的芯片生産能力,印度長期處於落後地位,除芯片設計外幾乎沒有半導體産業。印度雖然是芯片設計國際樞紐,大量設計精英在為西方企業服務,但缺少芯片製造工廠和相關領域知識産權。
疫情發生後,全球性芯片短缺導致印度汽車行業等受到巨大衝擊,凸顯半導體高度對外依賴風險。因為難以獲得充足的芯片,印度的汽車製造商在2021年年底堆積了70萬個待定訂單。據統計,2021~2022財年芯片短缺導致印度乘用車銷量減少了50萬輛。印度政府希望提高芯片生産能力,加強供應鏈彈性,抵禦外部風險衝擊。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稱,“需要為印度工業發展、數字主權和技術領先構建安全、有彈性的半導體供應鏈”。
政府大力扶持
作為推動高價值製造業發展戰略的一部分,莫迪政府希望把印度打造成為以半導體為基礎的全球電子製造中心,為此推出系列扶持政策,鼓勵本土和國外企業在印度設立半導體工廠並發展相關産業。
一是推出直接補貼政策。2021年12月,印度政府批准了價值100億美元的激勵計劃,吸引半導體和顯示器製造商投資印度,以構建半導體和顯示器製造生態系統。同月,印度宣布啟動“印度半導體任務”,從國家層面統籌半導體行業政策制定和執行。印度政府還通過電子行業“生産關聯激勵計劃”為製造商提供補貼資金。
二是借力財團促進行業發展。印度塔塔集團2021年12月宣布將進入半導體製造、封裝和測試領域,其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向半導體領域投資900億美元,並在幾年內涉足先進的芯片製造。2022年9月,印度韋丹塔礦業資源公司發表聲明稱,將與富士康科技集團聯手,在西部古吉拉特邦建設半導體和液晶顯示器的合資工廠。
此外,印度還積極開展對外合作。據悉,阿聯酋投資公司和以色列半導體公司合資企業ISMC、新加坡的IGSS風險投資公司均有意在印度建立半導體製造廠。印政府還與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簽署協議進行芯片技術合作。
面臨現實困境
目前看來,印度發展半導體行業面臨的困難仍然較為艱巨,短期內其國內芯片製造取得重要突破並不容易。
首先,基礎設施和資金缺口巨大。半導體是複雜的技術密集型行業,具有投資大、回報周期長、技術迭代快等特點,同時其對穩定的水電供應和物流的要求非常高,這對印度當前的基礎設施水平是巨大考驗。值得一提的是,缺乏晶圓廠是印度芯片困局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建設一個晶圓製造廠耗資達30億至60億美元,政府財政補貼發揮的實際作用有限。
其次,缺乏必要的配套産業。建造半導體製造廠不僅僅是建造一個工廠,而是需建立完整的産業鏈。這也是之前印度多次嘗試進入半導體行業均不成功的原因。目前印度政府在芯片製造上提供了明確的激勵措施,但在上下游相關産業和配套設施的資金支持方面尚不明確。另外,高新技術發展亟需創新靈活的本地中小企業生態系統,而印度中小企業生存環境惡劣,大多被排除在政府的生産激勵計劃之外,不利於完整生態産業鏈形成。
再次,難以確保政府持續關注和投入。如何獲得經濟效益是晶圓代工廠面臨的挑戰。一般來説,一座28納米晶圓代工廠要産生效益,要有20%~30%的産能用於國內需求,另外70%~80%的産能用於出口,這對在全球代工市場尚無一席之地的印度來説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一座芯片廠更是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建成,在産生效益前需要持續的高投入,很難確保政府未來一直對半導體行業維持較高興趣和投入。
最後,缺乏高科技産品製造經驗和人才儲備。儘管在國産汽車和智能手機生産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印度的高科技製造能力仍沒有得到驗證。富士康雖計劃投資印度,但印度國內缺乏芯片商業化生産經驗。印度雖然有大量的芯片設計從業人員,但多數都在為國外企業效力。印度還缺乏程序工程師和受過嚴格訓練的熟練勞動力。
總體來看,印度發展半導體製造業的條件尚不成熟。多數國家是通過測試、封裝等後端環節慢慢滲入半導體市場,印度卻想一蹴而就,直接跳到最關鍵的晶圓製造。對印度而言,在相關配套設施和資金長期投入難以保障的情況下,耗費大量資金與資源於半導體行業等高科技製造業的前景並不樂觀。在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一味投入,不僅不易推動行業發展,反而容易造成資源浪費。
(作者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所副研究員)
來源:2023年4月5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7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