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摔角擂&&世界

2023-04-04 07:13:20 來源: 《環球》雜誌

 

2020年8月28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霍奇米爾科的一處市場拍攝的戴口罩的摔角手

  墨西哥摔角的目的就不僅僅是贏,還要盡可能滿足觀眾的感官體驗;它不僅保存了傳統摔跤的對抗性,也磨練了獨屬於墨西哥的文化特性。

文/《環球》雜誌記者 朱雨博 實習生 唐斯琦(發自墨西哥城)

編輯/樂艷娜

  色彩鮮艷的面具、隨風飄動的斗篷、交織閃爍的燈光,啤酒和玉米片香味混雜的空氣中瀰漫着躁動氣息……夜幕尚未降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老城區的一座競技場外已大排長龍。這裡將舉辦一場墨西哥職業摔角比賽(Lucha Libre)。每週不同主題和規模的摔角賽,都會像這樣吸引成千上萬的觀眾。

  當地人的一句俗語“馬戲、特技和戲劇”很好地詮釋了墨西哥摔角。作為競技與娛樂的結合,這項運動將純粹的野蠻力量和精妙的格鬥技巧完美統一,已成為墨西哥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和最受歡迎的運動項目之一。

墨西哥式暴力美學

  墨西哥摔角直譯為自由格鬥,根據墨西哥文化部資料記載,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863年,摔跤手恩裏克·烏加特切阿倣照古典式摔跤首創了自由度更高的墨西哥式摔角。1933年,被稱為“墨西哥摔角之父”的薩爾瓦多·盧特羅特創立墨西哥摔角公司,並在墨西哥城舉辦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墨西哥自由摔角比賽,開啟了世人津津樂道的摔角傳奇。

  與摔跤不同,摔角指的是以競技方式進行的表演藝術,選手的招式、衝突和比賽過程都存在一定預設。如此一來,墨西哥摔角的目的就不僅僅是贏,還要盡可能滿足觀眾的感官體驗;它不僅保存了傳統摔跤的對抗性,也磨練了獨屬於墨西哥的文化特性。

  墨西哥摔角最具辨識度的特點之一是華麗的凌空動作。其中,名為Plancha(可譯為平板、熨斗)的招式廣受歡迎。在這個動作中,一名摔角手從擂&角落的頂端跳下,重重落在已被擊倒的對手身上,誇張的視覺刺激引來觀眾陣陣歡呼。摔角手有時還會被對手從高高的擂&上扔下,撞飛前排觀眾手中的爆米花。

  儘管摔角可以被稱為“表演”,但其中的危險動作與摔角手身上的傷疤和血跡絕非虛假,選手們必須不停磨練自己的體能與技巧,才能與對手完成精妙配合,在無數次的過招與跌落中避免受傷。

  摔角手在一對一比賽中獲勝的方式不止一種,一般是壓制住對手直到裁判數到3、將對手擊出場外後數到20、迫使對手主動認輸或對手出現犯規動作等。在更為熱鬧的三對三團體戰中,每組都有一名隊長,如果一名選手在擂&外觸地,另一名隊友可以進入擂&取代他的位置繼續比賽,想要獲勝則需要將對方3名摔角手中的兩位或者隊長擊倒。墨西哥摔角的比賽進程往往比日本和美國更快,顯示出這個國家的人性格奔放的一面。

  這項運動或許算不上“高雅”,觀眾也來自社會各個階層,身着正裝或腳踩拖鞋者皆有。&上摔角手用精湛技術奉獻暴力美學,台下觀眾席裏則是髒話橫飛,或與對手的支持者鬥嘴,或開自己偶像的玩笑,時不時冒出的金句總能引起一陣哄笑。跟着身邊觀眾高聲吶喊,現場觀眾們積累了一週的疲勞與壓力也緩解不少。

  在職業摔角攝影師洛德斯·格羅貝特看來,在看似暴力和誇張的比賽過程中,摔角已成為墨西哥的一種文化範式,其終點是美學,更是藝術。當身處其中與現場觀眾一同為比賽呼喊喝彩的那一刻,每個人都成為了墨西哥摔角文化的一部分。

面具下的情感符號

  一些墨西哥摔角手選擇將真實身份掩藏於面具之下。在瑪雅和阿茲特克文明中,面具是與神和動物溝通的媒介。如今作為文化的延續,面具則被視為力量與榮譽的代表,與摔角手共同展現在摔角場的聚光燈下。

  墨西哥摔角面具製造商的負責人維克多·馬丁內斯&&,“時至今日,面具仍然是賦予摔角運動生命的關鍵元素之一”。在墨西哥摔角比賽中,摔角手自戴上面具起,就要以面具身份示人,直到職業生涯結束。對每一位摔角手而言,守護面具與守護尊嚴無異。摔角手們不會在人們面前輕易地揭開面具,如果被人看到真容,面具所代表的角色就將永遠消失。

  正因為面具承載的意義非凡,墨西哥摔角設置了專門的“面具之戰”,輸的一方要被摘掉面具,向觀眾公開其真實樣貌和名字。對蒙面摔角手來説,失去面具是最大的羞辱,賭上面具的賽事,有時甚至比冠軍賽更重要。不少觀眾也將面具看作摔角手真正的身份。在《環球》雜誌記者現場觀看的一場比賽裏,觀眾席裏一位10歲上下的墨西哥小男孩因為自己崇拜的摔角手被摘去面具,甚至當場流下眼淚。

  被墨西哥人視為民族英雄的摔角巨星El Santo(直譯為聖人)在所有場合都堅持佩戴面具,無論參與摔角比賽還是拍攝電影,沒有人見過這位傳奇人物的真實面目。直到去世的前幾天,他才決定公開真實身份,並宣布與他代表性的銀色面具一同入土為安。El Santo的故事不是個例,蒙面摔角手和他的面具正是如此無法分割。

  從古代部落到墨西哥現代社會,面具不斷被時間賦予新的含義。作為西方善惡二元論的體現,墨西哥摔角將選手劃分為兩個陣營:好人(Técnicos)和壞人(Rudos),擂&上演繹的誇張橋段將選手們塑造成迥然不同的角色。

  有趣的是,格鬥場內的角色扮演還映射出墨西哥人面臨的各種社會問題。為平民而戰的正義一派裝扮成阿茲特克戰士、英雄、宗教聖徒,與扮演腐敗政客、貪污警察和毒販的惡棍對打。近些年來,美國人作為反派角色在墨西哥摔角比賽中時有登場,劇情因涉及種族主義激起觀眾情緒。

  與在現實生活中不同,墨西哥摔角避免過於複雜的敘事,在擂&上好與壞兩派陣營一目了然,代表正義的一方也總會獲得最終的勝利。確定而美好的結局迎合了觀眾們的期望,不同於電影裏虛構的超能力英雄,摔角手們在墨西哥人的現實生活中扮演角色,用擂&上的戰鬥為人們帶來激勵與歡樂。

四角擂台塑造大世界

  由4個角柱圍起的墨西哥摔角場地僅數十平方米,但其內上演的不只是拳腳表演那麼簡單,觀眾能從中看到整個複雜多元的墨西哥社會現實。

  在幾乎被男性摔角手佔領的擂&之上,也時有女性摔角手以拳發聲,呼籲減少針對女性的暴力犯罪,她們身上的淤青和傷疤表明她們從未放慢爭取兩性平等權利的步伐。女摔角手Moonbeam(直譯為月光)是3個孩子的母親,在其職業生涯中她擊敗了近70名男性摔角手,借此抨擊社會針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家庭暴力。“我並不介意觀眾通過在台下對我大喊大叫的方式來釋放壓力,至少他們不會再回家對妻子發火甚至毆打妻子。”她説。

  摔角手們的抗爭不止於性別,因為身份、膚色等各種原因被歧視的人們走上擂&,用摔角的方式在擂&上治愈傷痛、找到前進的勇氣、為身處同樣境況的人發聲……摔角成為他們尋找一個更包容、更尊重他人的世界的方式。

  擂&之外,摔角手們也身體力行地展開着另一場戰鬥。墨西哥摔角明星El Hijo del Santo(直譯為聖人之子)曾前往下加州為貧民窟和海洋環境保護問題發聲。研究發現,常在附近海域游泳的人有3/4齣現了腸道和皮膚疾病等健康問題,邊境兩邊的海洋生物和植被也深受污染威脅。這位摔角明星利用自己的知名度,讓媒體、政府與民眾關注到這一系列問題。

  多年來,墨西哥摔角一直在不斷發展,形成一種文化在左、商業在右的繁榮景象。墨西哥摔角吸引着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游客來到競技場內欣賞演出,墨西哥城有摔角手陪同的雙層巴士接送觀眾前往競技場,著名景點坎昆和阿卡普爾科等地還會舉辦特設的表演活動,甚至讓人們直接參與職業摔角手的摔角課程。摔角已然成為了墨西哥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僅是在墨西哥大行其道,墨西哥摔角也不斷融入世界流行文化。世界摔角娛樂(WWE)中的許多招式都是被墨西哥摔角手發揚光大,戴着標誌性面具的墨西哥摔角手形象也頻繁出現在如《尋夢環游記》《成龍曆險記》等人們熟悉的漫畫和電影中。正如當地媒體所説,墨西哥摔角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墨西哥文化的同義詞。

來源:2023年4月5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7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