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反思奧克蘭洪災

2023-02-27 06:55:57 來源: 《環球》雜誌

2月1日,在新西蘭奧克蘭,一名男子站在家門外齊膝的積水中

  多位科學家認為,空氣中水蒸氣的最大含量隨着溫度的升高而成倍增加。隨着氣候變暖愈發嚴重,發生極端降雨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文/《環球》雜誌記者 李惠子 盧懷謙(發自惠靈頓)

編輯/胡艷芬

  新西蘭最大城市奧克蘭1月27日以來遭遇創紀錄的暴雨洪災。新西蘭科學家認為,奧克蘭這次持續強降雨與“大氣河流”有關。多位科學家認為,空氣中水蒸氣的最大含量隨着溫度的升高而成倍增加。隨着氣候變暖愈發嚴重,發生極端降雨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奧克蘭遭遇罕見洪災

  奧克蘭已打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濕潤月份紀錄。截至1月30日,奧克蘭今年1月的降雨量已達到1月正常降雨量的769%,約為奧克蘭年平均降雨量的1/3。

  新西蘭國家氣象局1月27日為奧克蘭地區發布了最高紅色暴雨警告,並記錄了截至1月28日凌晨1時的24小時內高達249毫米的降雨量。國家氣象局稱,這打破了1985年2月的24小時內161.8毫米最高降雨紀錄。

  創紀錄的降雨造成了奧克蘭房屋和財産的大規模損失。截至1月29日,洪災已奪去4人的生命,並迫使國家高速公路以及奧克蘭機場關閉。奧克蘭市長韋恩·布朗1月27日宣布奧克蘭進入緊急狀態,他呼籲人們呆在家裏,遠離洪水,並遵循緊急救援行動的指示。

  在整個新西蘭北島北部地區發生創紀錄的大洪水後,約有40所房屋被燒燬,另有約5000座房屋被損壞。專家擔憂,由於家園被洪水淹沒,發黴和污染等健康危害可能會持續困擾奧克蘭居民。

“大氣河流”帶來一條亞馬孫河

  多位科學家&&,此次奧克蘭洪災與“大氣河流”現象有重要關聯。

  新西蘭奧塔哥大學地理學院的丹尼爾·金斯頓博士分析認為,奧克蘭的災難與從熱帶地區輸送暖濕空氣的“大氣河流”(atmospheric rivers)有關,而且其在新西蘭上空的通過速度相對緩慢——這一“緩慢移動的大氣河流”造成災害的機制,類似於2022年8月發生在新西蘭南島北部的極端降雨災害。

  新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地理、環境和地球科學學院教授詹姆斯·倫威克&&,新西蘭和其他地區許多最嚴重的降雨事件都與“大氣河流”有關,即從熱帶地區延伸到高緯度地區的巨大水分走廊。最近在奧克蘭發生的洪災就是一個例子。

  隨着大氣層中的水蒸氣越來越多,這些“河流”將運輸更多的水分。他説,目前,一條重要的“大氣河流”運送的水量已經和亞馬孫河一樣多,大約是新西蘭最長河流懷卡托河流量的600倍。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最新報告指出:“‘大氣河流’的規模和持續時間預計將在未來增加,從而導致降水量增加。”

  “降水量實際增加的幅度,取決於還有多少溫室氣體將被排放到全球大氣中。”倫威克進一步解釋説,如果各國都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且全球平均氣溫升幅能控制在2℃以下,那麼大氣中的水分將整體增加10%左右。然而,當水氣集中到一場風暴、一條“大氣河流”或一場雷暴時,就很容易轉化為增加20%~30%或更多的降雨。

  “奧克蘭的洪水事件將被仔細研究,以確定氣候變化在多大程度上對這場罕見災害産生了影響。”倫威克説。

  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災害和氣候變化經濟學主席伊蘭·諾伊説:“我們不應得出這樣的結論——這場災難是不可避免的,或者説是保險公司所謂的‘天災’。”他認為,吸取的教訓包括增加對基礎設施的投資,以便“為不斷變化的氣候可能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做好準備”。而目前很多地方的基礎設施過於陳舊。

“不可能發生的事,正變得可能”

  專家認為,目前新西蘭北島發生的洪澇災害,以及南島部分地區出現的高溫現象都是氣候變化的體現。最近,新西蘭南島最大城市、位於南緯43.5度的克賴斯特徹奇已連續4天出現30℃以上高溫天氣。

  新西蘭懷卡託大學氣候變化高級講師盧克·哈林頓説:“由於氣候變化,不可能發生的事正變得可能。”他列舉了近年來的部分極端氣候事件:

  2019~2020年,澳大利亞叢林大火;

  2021年6月,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熱浪;

  2021年7月,德國西南部和中國鄭州的破壞性洪水;

  2022年7月,英國各地首次錄得40℃高溫;

  2022年8月,巴基斯坦三分之一的國土被創紀錄的洪水淹沒;

  2022年8月8日,韓國首爾遭遇當地有氣象記錄115年以來的單日最大降雨。

  哈林頓説,所有這些事件都打破了紀錄。所有這類氣象災害,都因為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而變得更有可能發生,且發生得更強烈。

  哈林頓分析説,“打破紀錄的熱浪顯示了迄今最大的氣候變化信號。類似2019~2020年澳大利亞叢林大火,就因為氣候變化增加了30%的發生概率。”

  “每一攝氏度的全球升溫都會使總降雨量增加5%到15%,甚至更多。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我們從1月27日記錄的奧克蘭雨量表最頂部減去20%,仍然會發生廣泛的破壞。”哈林頓説,“如此強烈的降雨將挑戰全球許多城市。即便如此,如果我們提高雨水系統的容量,並優化排水方案,仍有可能大幅減輕下一次事件造成的破壞。”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升溫的速度與未來見證創紀錄事件的機會之間存在着強烈關聯。任何降低升溫速度的努力,比如減少碳排放,都將有助於減少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他説。

  新西蘭國家水與大氣研究所氣候首席科學家薩姆·迪恩説:“氣候影響的自然變異性,如拉尼娜現象,將繼續影響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要明白,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已受到溫室氣體持續排放的不可逆轉的影響,我們有時不得不面對殘酷的後果。”

  “無論是否採取氣候變化減緩行動,我們都已經歷了30多年的氣候變化。在新西蘭,幾乎每個人都面臨着類似此次奧克蘭洪災事件這樣的風險,我們必須一起努力,以適應新的現實,這將需要許多艱難的選擇。”迪恩説。

來源:2023年2月22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4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