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于我們 | 環球廣告
遠端教育成功的密碼
  新華網 ( 2022-07-21 06:54:10 ) 來源: 《環球》雜志
 

 

疫情期間,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學生徐銘君在家裏收聽線上直播課

    遠端教學活動不是單方面的知識灌輸,更要強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文/汪瓊

編輯/黃紅華

  現代遠端教育是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産生的一種新型教育形式,是構築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終身學習體係的主要手段。它以現代遠端教育手段採用多種媒體形式聯繫師生,並承載課程內容。

  近年來,尤其自2020年初以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地的中小學都不同程度地開展了線上遠端教學,以保證“停課不停學”。現階段,教師線上上開展遠端教學的能力大為提升,許多學校也逐漸摸索出一些可以長期採用的、提升線上教學品質的做法。但也有部分家長和學生對線上教學的品質不太認同,一些學校也發現有的學生線上學習容易成“煮夾生飯”。究其原因,與人們對遠端教育規律還不太了解不無關係。

  筆者曾經研究線上遠端教學20多年,對遠端教育有一些規律性認識,一些心得對未來校園開展遠端教學活動或有所助益。

兩個明顯局限

  與傳統線下面對面的教學模式相比,遠端教育主要存在兩個明顯的弊端。

  一是教學互動性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果不強,很可能無法獨立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

  二是教學品質無法保證。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教師通過實時的課堂提問,容易找出學生們的薄弱知識點,從而能有針對性地強化訓練,並能不斷調整教學計劃和方法。但在遠端學習環境中,許多學習活動處在教師的控制范圍之外,使得教師對學生的掌控受到影響。而遠端教學主要通過學生學習課件和網絡課堂來強化知識,難以發現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教學品質因此難以得到有效保證。

增加學生的參與度

  針對這些問題,遠端教學活動不是單方面的知識灌輸,它更強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如果是直播授課的話,講課教師可以考慮每講3~5分鐘,就停下來向學生提一個問題,或者引導學生做一個活動,總之讓學生動腦動手,這樣做的原因是學生線上上學習時往往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要想把學生的注意力拉過來,就要不斷地讓他們動腦,通過提高教與學的互動性減少學生被動聽課的時間。

  有一些地區,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會組織優秀教師錄制視頻課程,然後讓學生收看錄影。實踐證明這種錄播課程的教學效果並不好,主要原因就在于課程時間太長。雖然有的地方嘗試將錄播課程的授課時間從45分鐘縮減至20分鐘,但即便這樣,聽課時間對學生而言仍有些長。一般來説,5分鐘的錄音轉成文字就超過1000字,20分鐘的講課就超過4000字了。如此大的資訊量,學生要在短時間內吃透難度不小。

  在面授情況下,教師的語速通常會慢一些,根據學生在聽課中的表情,教師會實時調整語速、隨機補充或重復一些內容。但當這些教師錄制視頻課程時,其輸出的內容基本上全是“幹貨”。因此,對于此類錄制視頻課程,通過做微課堂,用3~5分鐘來講清一個知識點(最好不要超過8分鐘),不失為一個好的做法。

自主學習是關鍵

  通常情況下,中小學生比較缺乏自控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規劃好自己的授課,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畢竟聽課只是學生吸收新知識的一個環節,要想掌握所學知識,學生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對資訊進行加工整理以及應用練習。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備課主要考慮的是課堂時間(45分鐘)內的規劃,對于學生課外的時間安排並不會做過多干涉,通常以布置練習題為主。如果是線上遠端教學,考慮到學生很難做到當堂學習的知識當堂消化,那麼教師就必須要對學生課後怎麼完成作業都做出合理的安排,以保證線上教學的效果。

  此前,筆者曾看到過一些學校“停課不停學”的經驗總結,它們在疫情期間對學生的作息時間,包括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都做了詳細的安排,並且要求家長配合督促。可以説,這些學校的做法符合遠端教學的規律,一方面幫助學校核算學生每天可以用于學習的時間,合理規劃各學科用時,同時保證學生線上聽課後的練習時間。另一方面,因為制定了統一的行為規范,也很好地減輕了家長管理學生的負擔。這類經驗值得推廣。

  目前來看,也會發現有些學校開展線上遠端教學是不得已而為之,因此對于線上教學品質重視不夠,更多考慮的是疫情結束之後再給學生補課。但從長遠來説,在網絡條件不斷改善的情況下,跨校的合作教學和教研已逐漸常態化,開展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混合教學是大趨勢。因此,從現在開始就應重視對線上遠端教學的規律進行總結,培養提升教師在這方面的教學能力。

  除此之外,學生本人也需要強化自己運用信息技術學習的能力。當下的學生群體生長在資訊時代,有接觸電子資訊設備的便利機會,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具有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學習的能力。

  未來世界的發展要求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網絡與電腦將是他們重要的學習工具之一。如何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同時保護學生身心健康,是各方都需要重視並加以解決的問題。

  (作者係北京大學數字化學習研究中心教授)

來源:2022年7月13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4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列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聯繫。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志
  • 如果您對《環球》雜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遞區號: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志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志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