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于我們 | 環球廣告
遠端文娛:這麼近,那麼遠
  新華網 ( 2022-07-20 09:53:38 ) 來源: 《環球》雜志
 

 

北京人藝《茶館》劇照

    翻開一本精美的畫冊,細細端詳高清印刷的《最後的晚餐》,耶穌和十二門徒每個人的表情和衣服紋理都清晰可見。但縱使看得再清楚,能有站在米蘭聖瑪利亞修道院那個昏暗的小餐廳裏,離老遠看著墻上達·芬奇那幅曠世之作來得震撼嗎?

文/《環球》雜志記者 劉娟娟

編輯/胡艷芬

  前不久,《環球》雜志記者參加了一場特別的電影看片會——片方工作人員通過騰訊會議App向記者共用螢幕,我們在各自電腦前一起實時“雲”觀賞了一部即將上映的影片。

  這場特別的看片會,可謂儀式感滿滿,記者倣佛置身真實的影廳,正襟危坐、認真觀影,不敢擅自倒水或上廁所,一動不動坐了近兩個小時,不像平常在家裏看電影那樣可隨時暫停。

  記者近期參加的遠端文娛活動還有:羅大佑線上演唱會——為方便手機用戶觀看,演唱會採取了豎屏播放形式,即使投屏到電視上也是那麼窄窄的一豎條,全程基本上只能看到羅大佑一人佔滿整個螢幕,他那特意挑選的浪漫的草地舞臺,也沒能讓線上觀眾飽覽;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茶館》演出現場直播——要知道,全明星陣容的《茶館》進行線下演出時一票難求,這次觀眾不僅能線上上免費觀看現場直播,還能享受8K高清畫質,通過現場8個機位的拍攝縱覽全局、捕捉細節,實屬機會難得,當晚觀看人次超過5000萬。

  然而,少了沉浸其中的現場感,味道總覺得不太對勁。

  無論是5G還是8K高清攝像,都能將遠在天邊正在進行的藝術活動或行為幾乎實時拉近到你眼前,但那山呼海嘯的喧囂熱鬧或者屏氣凝神的靜默共處,似乎仍是別人的,雖然有不斷刷屏的彈幕制造出來的熱鬧,但你所面對著的,只是一塊螢幕——手機、電腦或電視。

  相比演唱會和戲劇演出,電影的“遠端觀看”——遠離電影院這一觀影環境以及大銀幕體驗——是更加大眾化的行為,人們已在疫情期間養成了流媒體觀影習慣,並將在以後一直持續下去。

  往常,一部電影在院線下線之後才會在流媒體上播放,而現在,有些電影發行方選擇直接在流媒體平臺首映。如2021年底由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等主演的《不要抬頭》在奈飛進行全球首映,總播放量超過3.5億人次。

  流媒體不可避免地擠壓了本就舉步維艱的電影院的生存空間。美國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曾表示,不希望觀眾在手機上看他的《愛爾蘭人》,“如果你想要看我的電影,請你務必不要在手機上觀影,求你,至少拿一個大一點兒的iPad——理想情況下,我推薦觀眾去大銀幕觀看。我不知道怎麼為手機制作電影,我希望我知道,但我不明白。”

  柏林電影節華語地區選片人王慶鏘曾告訴《環球》雜志記者,當前在歐洲,年輕人更喜歡在家裏通過流媒體觀看電影,老年人則更願意走進電影院。曾主演《敦刻爾克》的英國演員傑克·勞登説:“去電影院看電影這件事正在漸漸消亡,因為流媒體提供的服務等原因——它的好處在于讓那些不怎麼去電影院的人看到電影,但是鼓勵人們欣賞純粹的電影藝術、沉浸于電影的各個方面也很重要。”

  電影一定要在電影院看嗎?戲劇一定要在劇場看嗎?演唱會一定要在體育場館聽嗎?當然不一定。但那種在現場的儀式感和沉浸式體驗,是先進技術無法充分給予的。正如一位網名為SuperFoodHoney的影迷所説:“電影院真的是不一樣的,在黑暗的空間裏所有人一起經歷一個故事,一起默默無聲地分享某種情緒——既安于自身,專注大銀幕,又並不孤獨。”

  在北京,隨著疫情逐漸穩定,那些“不孤獨”的人紛紛約上好友,走進電影院、劇場、博物館,往昔的熱鬧開始回歸。據記者觀察,6月底7月初的這段時間,北京大大小小的劇場迎來了久違的熱鬧景象,保利劇院的《弗蘭肯斯坦》一票難求;首都劇場《嘩變》《名優之死》《我可憐的馬拉特》同時上演;天橋藝術中心的《雜辦、折羅或沙拉》一再延期後觀眾拿著3月的票根來看戲;新開張的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的《科諾克醫生》散場後,被雨困住的觀眾幹脆留在大廳裏聊戲……

  哪怕坐在劇院的後排,縱使看得不夠清楚,聽得不夠真切,那種身在其中的感覺也是在小螢幕前不可比擬的。遠處舞臺上演員的氣息倣佛都能發散到你的周圍,那種同呼吸、共命運的觀演關係在此形成。這麼近,卻那麼遠;那麼遠,卻這麼近。遠和近,本來就可以彼此轉化。

  翻開一本精美的畫冊,細細端詳高清印刷的《最後的晚餐》,耶穌和十二門徒所有人的表情和衣服紋理都清晰可見。但縱使看得再清楚,能有站在米蘭聖瑪利亞修道院那個昏暗的小餐廳裏,離老遠看著墻上達·芬奇那幅曠世之作來得震撼嗎?

來源:2022年7月13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4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列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聯繫。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志
  • 如果您對《環球》雜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遞區號: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志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志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