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檳城大橋
目前,檳城的芯片行業已經從廉價代工逐步向上發展到芯片設計及晶圓製造,向下擴展到電子産品生産及營銷等。
文/《環球》雜誌記者 毛鵬飛
編輯/樂艷娜
熱帶風情的海島景觀、英國殖民時期風格的建築、傳統的華人廟宇、高科技的半導體産業園區……古老的世界遺産和尖端科技製造在馬來西亞檳城州不僅毫不違和,而且成為吸引世人目光的名片。
駕車從檳城機場一路向州首府喬治市開去,路兩旁現代化的電子科技企業與中式廟宇、西式洋房共同構成了這處東西方文明融合、古老與現代交匯的魅力之地。這個東南亞電子産業主要聚集地,正利用全球芯片需求的上漲,努力推進其已具有優勢地位的芯片行業轉型升級,並期待與中資企業有更多的合作。
“舊時浪漫、今日熱情、未來動力”
檳城包括檳島和威省,原名檳榔嶼的檳島市早在中國明朝就出現在了《鄭和航海圖》上。英屬東印度公司從1786年開始租借檳榔嶼後,逐漸將其打造為英國在馬來半島的第一個貿易自由港,轉口貿易不斷發展。不過,1969年,檳城失去了自由港地位。這一年成為檳城發展的轉折點。
擁有燦爛的陽光、迷人的沙灘、熱帶原始叢林和數不勝數的中西文化紀念場所,檳城的主政者沒有滿足於僅僅把這個熱帶島嶼打造為旅游勝地,而是積極推動工業化轉型,並於1970年設立了馬來西亞第一個保稅區,用優惠政策和廉價勞動力吸引海外投資者。
20世紀70年代是檳城製造業起飛的起始期。英特爾公司1968年在美國設廠,1972年就在檳城開設子公司。檳城天然的區位優勢,對外資友善的政策,高素質、充足的勞動力,吸引了大量跨國公司前來投資。
最初從百名員工起步的英特爾馬來西亞公司,目前在檳城擁有10座現代化組裝廠,雇用了9000名當地人才,生産了40多億顆微芯片。除英特爾外,當地的科技園區不乏英飛凌、意法半導體、歐司朗等全球知名電子公司。
在“投資檳城”機構(Invest Penang)首席執行官呂麗蓮眼中,檳城現有350多家跨國企業、4000多家中小企業和200個全球服務中心,擁有“工業4.0”、全球供應鏈管理和高精度製造能力,豐富的産業生態系統蓬勃發展,是一個具有“舊時浪漫、今日熱情、未來動力”的地方。
檳城在半導體製造、信息與通信技術、計算機及相關設備、數據存儲等領域的積累,使之成為東南亞電子産業的主要聚集地,在全球電子産業中擁有了一席之地,被譽為“東方硅谷”。全球半導體産業龍頭對檳城也越來越重視,不僅英特爾2021年底宣布要再投資71億美元繼續提升其在當地的半導體封裝製造能力,博世汽車電子等企業也宣布在檳城進行新的投資。
檳城州首席部長曹觀友此前&&,檳城2021年引進投資高達762億林吉特(1林吉特約合1.5元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其中98%是外資,佔馬來西亞吸引外資的41%。
中國駐檳城總領館資料顯示,馬來西亞在全球後端半導體製造市場所佔份額高達10%,其中檳城佔8%,檳城貢獻了全馬産量的80%,在全球微電子組裝和封測領域佔據優勢地位。全球微處理器裝配商的出貨量,40%來自檳城。
從芯片産業後端到前端
2021年,馬來西亞部分芯片工廠因疫情而“癱瘓”數周,全球汽車、手機、服務器等多個行業芯片供應受到影響。即使在馬來西亞,當地生産企業也不得不因為芯片短缺而減産或推遲供貨。
今年以來,全球芯片短缺問題未見消解,而且需求持續上升。檳城試圖抓住機遇,推動當地芯片産業繼續升級。
6月21日至23日,時隔5年,東南亞半導體展再次來到檳城。今年展會以“共同前進——在東南亞建立彈性和可持續的電子供應鏈”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全球的超過250家公司開設了400個展位,特別是本土半導體企業集中展示技術實力,令人印象深刻。
檳城州首席部長特別投資顧問李家全對《環球》雜誌記者&&,檳城電子産業主要集中在以硅為基礎的産品研發與製造,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後端工藝和測試基地之一。經過幾十年發展,已經有了相當高的研發水平。不僅英特爾等公司具有國際頂尖的設計能力,不少馬來西亞技術人才從國際大公司離職後創立的芯片設計公司,也已經在國際市場上分到一杯羹。目前,檳城的芯片行業已經從廉價代工逐步向上發展到芯片設計及晶圓製造,向下擴展到電子産品生産及營銷等。
馬來西亞知名芯片企業SkyeChip首席執行官鄺瑞強受邀在展會論壇上演講。會後他對《環球》雜誌記者説,馬來西亞是時候從芯片産業的“後端”(封裝測試)向前端設計製造發展了。“10多年前我們沒有這個實力、市場和機遇,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我們本地的産業鏈很全面,在芯片架構、微架構、物理、版圖等設計環節都有很完整和尖端的技術,而且在全球供應商管理上也有成熟的經驗。”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我們一直在等機會,就是現在。近年來數據大爆發對芯片的需求激增,特別是中國的海量需求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機遇。在半導體行業,我們希望成為能夠和美國硅谷公司競爭的馬來西亞企業,雖然很不容易,但是中國市場的機遇給我們帶來了信心。”鄺瑞強説。
SkyeChip成立伊始就和中國客戶開展了良好的合作,即使是疫情發生之後,其中國市場銷售額在2020年、2021年每年依舊實現了超過50%的增長率。“我們研發頂尖的7納米製程IP模塊,也提供特製的IP模板給中國客戶。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是要以可媲美美國硅谷的頂尖集成電路(IC)設計,並通過全球供應商網絡提供定制芯片成品給系統公司,”鄺瑞強説,“接下來,我們希望能夠到中國落地,積極擴展我們的IP和定制芯片業務。”
中資企業在當地投資仍然不多
在展會上,馬來西亞本土廠家偉特科技(Vitrox)展示了製造業未來的運作方式——技術工人不用到廠,而是通過智能控制塔來遠程操作廠房裏的各種機器,足不出戶就可以控制所有運作。
在展廳入口處最顯眼的位置,在中國和馬來西亞都有長期投資的電子企業瑞華高科(QDOS)的展廳吸引了《環球》雜誌記者的注意,其産品涵蓋形態各異的柔性電路板和大小不一的芯片封裝ABF基板。ABF基板主要用於CPU、GPU等高速運算芯片,是芯片交付的關鍵環節。
瑞華高科總裁黃信翰也受邀在論壇上分享了企業成功發展的經驗。成立於1994年的瑞華高科是一家集柔性印刷電路(FPC)研發、設計及生産於一體的馬來西亞本土高科技企業,其産品廣泛運用於手機、計算機、數碼相機、打印機、液晶顯示器、汽車等産品。
黃信翰會後對《環球》雜誌記者説,公司2005年就在中國廈門投資設廠以供應當地客戶,和中國市場共同成長。“當時投資廈門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中國發展非常快,不僅是世界工廠,近些年中國國內的需求也很強勁。我們在廈門的公司也是從做柔性電路板開始,2005年到2013年間隨着中國手機製造産業爆發式增長,我們也取得了快速發展,”黃信翰説,“公司在廈門的負責人時間最久的已經快20年,與中國團隊配合默契,非常成熟。”
黃信翰説,雖然在中國扎根發展多年,但近些年公司仍舊能維持每年兩位數的增長。隨着中國經濟發展提質升級,公司在中國進一步加大了科技研發力度,向研發更加複雜和高技術含量的産品轉型,在車載、消費電子、工控、機器人,特別是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發展迅速,立足中國市場,面向全球。
當地從業者告訴記者,中資企業與馬來西亞半導體行業合作原本就很密切,近年來也有一些中資公司通過收購、並購的方式在檳城扎根。2016年,中國通富微電宣布以3.71億美元完成了收購超威半導體公司(AMD)蘇州及AMD檳城各85%股權的交割工作,與AMD一起打造封測合作&&。蘇州固锝則在2018年實現了對馬來西亞集成電路芯片公司AICS的100%控股。但總體而言,中資企業在當地投資仍然不多。
李家全對記者説,馬來西亞檳城希望能夠吸引各國的企業,共同推動檳城産業鏈發展,讓檳城為合作提供&&。而且,隨着向技術價值鏈上游移動,檳城未來對高技術人才的需求會激增,當地政府計劃未來5年內吸引15萬名技術工人,以滿足産業升級所需的人力資源。
來源:2022年7月13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4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