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9日,人們在西班牙馬德裏蒂爾索·德·莫利納廣場抗議北約峰會
“全球版北約”目標過于龐大,明顯超出美國及其北約盟國的能力范圍;而一個無度擴張的北約及癡迷霸權的美國,終究難逃其衰退的宿命。
文/李海東
編輯/吳美娜
北約30個成員國的代表7月5日簽署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的議定書,正式啟動給歐洲安全帶來新挑戰的北約北擴進程;6月底舉行的北約馬德裏峰會公布新的“戰略概念”,對該組織下一個十年作了發展規劃,明確表示北約還將繼續擴員,而且要力推全球夥伴關係,將北約向亞太地區延展。
這種擴員不停息的“全球北約”(吸納新成員進程)態勢和制度延展,加速了向亞太方向擴散的“全球化北約”(建立北約夥伴國與聯繫國機制)進程,使人們對未來可能出現一個“全球版北約”的狀況予以更多關注。未來,北約將如何推進其擴張進程?其面對的主要障礙有哪些?世界該怎麼辦?
北約擴張加劇區域和世界的混亂
冷戰結束以來,北約已完成5輪擴員進程,從1991年時16個成員國擴展為當前的30個成員國,而隨著芬蘭和瑞典啟動入約進程,北約成員國屆時將達到32個。與擴員相伴隨的北約夥伴關係機制則更為寬泛,已呈現明顯向全球范圍延展的局面。
縱觀北約擴員和制度延展的擴張歷程,首先,它是一個對他國內政和價值觀進行深刻改造的係統工程。
1995年北約首次公布《北約擴大研究報告》,明確了申請加入國必須具備的條件,其中最核心的要素是,申請國必須推進涵蓋政黨、政府構成和運作等在內的政治“西方化”改造進程;相較而言,軍事上的要求並不高。而1994年啟動的“和平夥伴關係計劃”與1997年出現的“歐洲-大西洋夥伴關係理事會”機制,則突出了對夥伴國的軍事和政治指導功能。自那時起,北約不斷擴員、夥伴關係機制不斷增加,這一所謂的歐洲地區安全組織,就其制度和功能而言,都已具備了全球性特徵。
其次,北約擴張是美國主導並反映美國霸權的進程。自1991年12月蘇聯解體至今,北約分別于1999年、2010年、2022年發布了三份“戰略概念文件”,不同階段對應的主題亦不同,如人道主義幹預、反對恐怖主義、聚焦大國競爭等,但無一不是美國為駕馭北約服務于自身戰略需求而推動成員國接受的結果。在具體的擴員過程中,北約對新加入國的挑選、入約前後達標要求等各類條件設定,同樣基本由美國主導。
正因如此,新加入北約的國家越多,其追隨美國的意願越濃,對美國的戰略依賴就越強,歐洲安全被北約徹底綁架的格局就越牢固,德、法等北約老成員國反覆強調和推動的歐洲安全“戰略自主”之路就越坎坷。歐洲完全一步步被徹底裹挾到美國“全球找敵人”的戰略軌道之中。北約各類型夥伴關係計劃同樣如此。
最後,北約擴張是制造分裂和對抗的進程。北約就其本質而言是地道的軍事聯盟。歷史記錄表明,如果沒有對手或敵人,聯盟必然衰退並最終瓦解。冷戰結束後歐洲迎來了難得的徹底埋葬分裂和實現真正一體化的機遇,但北約擴張卻再次將歐洲推向大分裂和大對抗的悲慘歷史進程,俄羅斯被隔絕于歐洲安全構建進程之外,這直接導致以俄烏衝突為表徵的俄羅斯與北約對抗更趨激烈的不幸結局。
北約擴張的以上三個突出特徵帶有持久性,這意味著北約未來的全球擴張注定將持續強化霸權、變本加厲增強對他國的內政幹預,並制造區域和世界范圍內更嚴重的分裂與對抗。世界上所有珍愛和平的國家和群體,必須對此始終保持警覺。
“全球版北約”推進乏力
美國和北約有向全球范圍擴張的心思,但這種“全球版北約”規劃目前看很難變為現實。
原因之一,北約全球擴張就是美國霸權的擴張,必將導致全球分裂與對抗悲劇的再現。這與當今將世界各國和人民相互聯結到一起的全球化時代大趨勢背道而馳。
過去30年間,美國和北約在巴爾幹半島、伊拉克、阿富汗等地發起或參與了一係列軍事行動,由此帶來的巨大災難,使越來越多的人形成了“北約與危機、動蕩和戰爭同屬一物”的清晰觀念。為維係霸權而不惜制造大規模危機和動蕩的美國和北約,已招致世界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高度警覺和抵制。人們不願看到北約制造的“歐洲大分裂”在其他地區出現翻版。在區域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普惠世界的勢頭依然強勁的當今時代,和平與發展依然是世界大多數國家和民眾的共同夙願和利益所在。
原因之二,北約是“文明和種族優越論”的體現物,其擴張中帶有的徹底“西方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固執目標,必然引發世界更多國家的強烈反對。美西方政治精英持有根深蒂固的“自我優越論”觀念,留戀自身殖民世界的過往,無法平等看待其他文明或國家的地位和成就,試圖以擴張的北約再次構建主宰非西方世界的等級明確的國際秩序。其以自身價值觀和政治制度改造他國的諸多舉動,已經並將持續引起其他國家的強烈反對;其對他國內政持久幹預,則必然會使區域乃至全球范圍出現更多反對美國和北約的力量。
原因之三,北約擴張不僅損害他國安全,更會導致北約國家自身受損的結局。歷史上帝國擴張的最終結局,無一例外歸于自我崩潰。在世界各地制造紛爭動蕩、擴張勢力范圍的美國和北約多國,正呈現出越來越多的“衰相”:經濟狀況普遍不佳、國內深受民粹主義影響而深陷社會撕裂和政治“極化”難解困局等。如果它們不去匯聚資源恢復自身經濟與社會健康,反而癡迷于盲目增加軍費對外持續擴張,其自身內部將不可避免會出現更大危機。從自身國力看,目前北約國家很難持久順利推進這樣一個破壞世界穩定的北約擴張進程。
“全球版北約”目標過于龐大,明顯超出美國及其北約盟國的能力范圍;而一個無度擴張的北約及癡迷霸權的美國,終究難逃其衰退的宿命。
世界需要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安全架構
“全球版北約”對世界而言是個不時會帶來災難的“禍端”。為建設一個真正和平與繁榮的世界,各國應致力于推動構建真正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地區和國際安全架構。
首先,必須認清“全球版北約”的危害性,其帶有的等級性、排他性、霸權性等致命缺陷,已反覆證明了其威脅世界和平的嚴重弊端。各國應當持續強化聯合國在國際安全事務中的核心主導地位,支援發展和鞏固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區域安全機制建設,並強化區域內已有的較具包容性和凝聚力的安全機制,如亞太地區的東盟和歐洲的歐安組織等。
其次,持續推進區域全球化進程,築牢織密不同文明、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政治制度國家間的經濟聯繫紐帶、戰略互信與人文交流機制,以更密切的共同利益和對均衡安全秩序的堅定認同,與必然導致區域乃至全球動蕩混亂的“全球版北約”保持距離,並對其予以強有力的抵制,使其難以推進或使其遭受失敗。
最後,各國加強與北約內主張歐洲“戰略自主”進步力量的協調與合作,使北約自身內部成員國之間真正達成均衡、平等關係,而不被特定霸權國家裹挾到遠離歐洲以外的地區徵伐,又或者持續充當與其他大國進行地緣政治角逐的戰略工具。
美國主導的“全球版北約”規劃,實則是以犧牲該組織內中小國家安全利益為代價去滿足美國的霸權野心,更是以損害世界其他國家安全利益的方式追求其病態的所謂世界主導地位。北約內歐洲“戰略自主”健康力量的增強,是約束該組織成為美國霸權工具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該組織能否良性轉變的關鍵試金石。
總的來説,“全球版北約”規劃危害全球安全,其操控者罔顧自身內部問題叢生的實際狀況,執意在全球尋求霸權,注定會以可恥的失敗而告終。
(作者係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2022年7月13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4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