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1日,人們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集會示威活動,
要求政府和政客應對槍支暴力問題,加強保護兒童生命安全
美國專家和媒體認為,槍支暴力問題在美國積重難返,已成為一個“死結”,並在政治極化、社會撕裂的拉扯下越擰越緊。拜登為美國“槍患”開出的“藥方”恐效果有限,難治標更難治本。
文/《環球》雜誌記者 孫丁(發自華盛頓)
編輯/胡艷芬
美國總統拜登6月下旬簽署了一項社區安全法案,號稱是聯邦政府近30年來首個重大“槍支安全”立法。然而,美國近期槍擊事件依然層出不窮,這一法案再次被置於放大鏡下接受審視。
美國專家和媒體認為,槍支暴力問題在美國積重難返,已成為一個“死結”,並在政治極化、社會撕裂的拉扯下越擰越緊。拜登為美國“槍患”開出的“藥方”恐效果有限,難治標更難治本。
一場政治妥協
今年5月,美國接連發生惡性槍擊事件。5月14日,一名白人槍手專程前往紐約州布法羅市一非洲裔社區超市行兇,造成10人喪生,均為非洲裔。10天后,槍手襲擊了得克薩斯州尤瓦爾迪市羅布小學,19名兒童和2名教師遇難。美國上下陷入震驚與悲痛之中,遏制槍支暴力的呼聲也再度大規模響起。
6月11日,美國民眾在全國超過450個城市或地點舉行集會,抗議槍支暴力,同時表達對政府失職的不滿和憤怒。來自弗吉尼亞州的斯薇塔·拉維什·庫馬爾是一位母親,她的孩子在上小學,她對《環球》雜誌記者説:“槍擊事件幾乎每天都在美國發生,孩子們也成了受害者。學校應該是個安全的地方,不用家長們擔驚受怕,沒聽説其他國家有這樣的困擾,這簡直太荒唐了。”
巨大的輿論壓力下,長期不作為的美國政客就槍支安全改革立法展開磋商並達成妥協,相關法案先後在國會參議院和眾議院獲得通過,隨後由拜登簽署成為法律。儘管美國一些政客和媒體將該法案描述為打破政治僵局的“重大突破”,但有美國專家強調,民主、共和兩黨急於拿出成果,所以相互妥協有限、內容面較窄。
這項名為“跨黨派更加安全社區”法案的主要內容包括:加強18歲至21歲購槍者背景審查;將槍支走私和代買明確定性為聯邦罪行;激勵各州通過“紅旗法”允許法庭下令收繳有威脅人士的武器;防止有家庭暴力記錄的人獲取槍支;為槍支暴力預防性項目及心理健康治療項目撥款;等等。
拜登稱,該法案將“挽救生命”,但也承認,法案並不涵蓋他的所有提議。拜登此前呼籲國會立法禁售攻擊性武器和高容量彈匣,或者將合法購買攻擊性武器的最低年齡從18歲提升至21歲。此外,他還提出過普遍加強對購槍者的背景調查、廢除保護美國槍械製造商不被起訴的豁免權等建議。
在美國槍支暴力問題研究者和反槍支暴力活動人士眼裏,儘管拜登簽署的法案有許多缺憾,但至少比什麼都沒有強。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暴力預防研究組組長加倫·溫特穆特&&,這一法案最多算是“差強人意”。
“槍支暴力流行病”依然
法案生效後不久,美國迎來“獨立日”。7月4日,美國各地舉行節日巡游、音樂會、煙火表演等活動為美國“慶生”。然而就在當天,發生了一系列槍擊事件,為這一聯邦假日蒙上“血色陰影”。
其中,最嚴重的一起發生在伊利諾伊州海蘭帕克市。4日上午,當地慶祝“獨立日”的游行隊伍遭槍手伏擊,造成7人死亡、46人受傷,一名20歲出頭的男性槍手被逮捕。據海蘭帕克當地官員通報,槍手策劃數周,並在作案前合法購買了一支大威力步槍,他從一處屋頂向人群射擊,打出超過70發子彈。一個美國老兵組織在社交媒體上悲哀地反諷道:“還有什麼比7月4日發生的惡性槍擊事件更具有美國特色嗎?”
拜登對海蘭帕克槍擊事件感到震驚,並強調美國“槍支暴力流行病”仍在蔓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代表伊利諾伊州的聯邦參議員、民主黨人塔米·達克沃思直言,近期生效的“槍支安全”法案不足以解決美國槍支暴力問題,國會必須通過額外的“常識性改革”。
但共和黨人很難重返談判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網文章判斷,中期選舉即將來臨,共和黨人需要保守派選民陣營的廣泛支持,不太可能再次在持槍權問題上作出妥協。參議院少數黨領袖、共和黨人米奇·麥康奈爾日前談及海蘭帕克槍擊事件時,講的都是心理健康問題,對槍支暴力閉口不談。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槍支暴力在美國呈惡化趨勢。據美國網站“槍支暴力檔案”信息,截至7月初,美國今年已經發生至少320起造成至少4人死傷的“大規模槍擊”事件;與此同時,超過2.2萬人在美國因槍支暴力失去生命。
美國專注於民意調查分析等領域的網站“538”今年6月的一項民調顯示,42%的美國人把“犯罪或槍支暴力”列為美國面臨的最重要問題,與5月初相比增加19個百分點。美國作家瑪麗琳·傑弗裏·魯濱遜在《華盛頓郵報》上的評論文章中寫道:美國槍支暴力問題正在危險的方向上不斷演進。
暴力文化
美國槍支問題長期難以解決,且愈加嚴重,一大原因是美國對暴力文化的推崇。1791年12月,美國批准賦予公民持槍權的憲法第二修正案,該法案成為了美國控槍“繞不過去的一座大山”。在不少美國人眼裏,任何強化槍支監管的嘗試或舉措都是對憲法第二修正案的侵犯。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槍支,而且槍支數量逐年增長。有研究顯示,美國警察、軍隊和民眾手中持有槍支超過4億支,其中3.93億支在民眾手中,約合每100個美國公民手中有120支槍。另據美國聯邦調查局數據,美國人僅在2020年就合法購買了近4000萬支槍,創有記錄以來最高水平。
這些數字離不開美國反控槍游説團體以及它們身後槍械製造商對美國各級政客的“金錢攻勢”。美國網站“公開的秘密”數據顯示,1998年至2020年,美國全國步槍協會等反控槍游説團體累計花費超過1.7億美元游説美國政客,阻礙控槍立法,為槍械製造商銷售槍支彈藥掃清障礙。美國控槍倡議團體“媽媽們要求採取行動”創始人香農·沃茨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槍支暴力問題是政治性的,全國步槍協會花錢讓政客們不作為。
此外,美國槍支暴力“獨一無二”,影視作品和電子游戲中大量的暴力元素以及一些美化戰爭、暴力、槍支的敘事和手法也難辭其咎,對青少年的影響尤其值得警惕。羅布小學槍手行兇前一週剛滿18歲,買了兩支攻擊性步槍作為“成人禮”。此外,美國其他一些槍擊事件中的年輕槍手曾被發現有玩暴力電子游戲的歷史。
不過,也有許多人指出,其他國家也存在暴力電子游戲、心理健康等問題,但只有美國如此頻繁地出現“大規模槍擊”事件,問題還是出在美國槍支文化上,不解決槍支氾濫問題,美國槍支暴力永遠無法得到根除,光靠“蜻蜓點水”般的立法無濟於事。
來源:2022年7月13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4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