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貓貓在坦桑尼亞探訪馬賽部落
“有的人生活目標就是安穩一輩子,有的人把事業做得很好,我這人不大有抱負,就想自由地過這一生。”
文/《環球》雜誌記者 劉娟娟 編輯/馬琼
“我準備了反而會緊張,不準備的話還挺自然的。”
和張貓貓的對話,就是在她這種一貫的“不準備”狀態下開始的——接受採訪“不準備”,旅行也“不準備”。
張貓貓是一個旅行博主,從2020年開始,她輾轉尼泊爾、印度、阿聯酋、斯裏蘭卡、土耳其、塞爾維亞、波黑、阿爾巴尼亞、埃及、伊拉克、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坦桑尼亞等國旅行生活,摩托車騎行,獨自一人在山上露營,吃路邊攤,逛菜市場,考察酒莊,和當地人一起過年,一直“流浪”到現在。
旅行如今已經成為她的生活方式。張貓貓告訴《環球》雜誌記者,“有的人生活目標就是安穩一輩子,有的人把事業做得很好,我這人不大有抱負,就想自由地過這一生。”
流浪記:到哪兒都是當地人
作為一個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還一直在路上的旅行博主,張貓貓將旅行視頻和照片發布在微博、抖音、B站等&&上,吸引了大量熱愛旅行的粉絲。《環球》雜誌記者偶然關注到了她,發現這個孤膽闖世界的女孩,有如一個鄰家小妹,樸實不做作,顯得很特別。
張貓貓今年只有26歲,人生經歷卻比很多人都豐富而且坎坷。她生於湖南農村,15歲那年,正在上高二的張貓貓成了單親家庭的孩子。輟學之後,她帶着借來的50元錢去了大城市,做過餐廳服務員、美容院護理師、地攤小販等等,後來又做過一段網絡主播等工作,賺到一些錢,“拜金和虛榮”是她對那段時間的自我描述。
2019年,張貓貓失戀了,她獨自一人赴雲南、四川、青海、西藏旅行,搭順風車、住青旅,結識了很多資深“驢友”,從此對旅行的熱愛一發不可收拾。2020年,她開啟了為期1年的境外旅行,挑戰“花最少的錢去更多的地方”,揣上2萬元錢,背着巨大的包,從拉薩經陸路到尼泊爾,張貓貓流浪記上線了。
從尼泊爾輾轉到印度,再到阿聯酋,之後張貓貓因為疫情被困在斯裏蘭卡,一困就是8個月。這期間,她租下一間青旅專門接待中國人,還用了4個月時間騎摩托環游斯裏蘭卡全島,學習風箏沖浪、自由潛水和寶石鑒定。被迫滯留斯裏蘭卡讓張貓貓有機會去深入了解一個國家。此後的旅行也是如此,她不像很多游客那樣走馬觀花地“打卡”,而是像一個當地人那樣生活。
在斯裏蘭卡,她跟着風箏沖浪師傅乘小木船去釣石斑魚、撿蛤蜊、抓螃蟹、上樹打椰子;在土耳其,她到達過游人罕至的凡城,在凡湖邊支個桌子野餐;在塞爾維亞,她在青旅當義工抵住宿費;在亞美尼亞,她去當地人家裏做客,和他們一起過年;在格魯吉亞,她去考察酒莊,將傳承千年釀造工藝的陶罐酒賣回國;在坦桑尼亞,她坐公交出行,逛當地菜市場。
“我不喜歡那種走馬觀花式的旅行,比如到一個國家,去景點打個卡就走了,或者吃個網紅餐,對於我來説就好像沒去過那個國家。我更想了解一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所以我一定是慢慢地走。”張貓貓説她給自己訂的計劃是30歲之前走100個國家,“但是能走多少是多少,我不會催自己,比如離30歲只有半年了,還差多少個國家沒走,我不會去趕那個進度。”
曆險記:孤膽闖天涯
張貓貓在各網絡&&上的賬號名此前叫“張貓貓流浪記”,現在叫“張貓貓曆險記”。的確,張貓貓這兩年多的經歷,除了“流浪”,不乏“曆險”。
她曾隻身一人行走在伊拉克北部庫爾德地區。她在土耳其的時候,很多旅行的朋友推薦她去伊拉克看看,説那裏並不像外界認為的那樣危險。帶着好奇,她獨自乘坐11個小時的大巴,從土耳其經陸路抵達伊拉克。當地人的熱情淳樸,是張貓貓對伊拉克北部最深刻的記憶。
在那裏,她經常被人請求合影,偶遇的女大學生給她當嚮導並帶她免費修無人機;在千年古村裏被老奶奶“投喂”自家樹上長的梨子並被邀請去家裏做客。為表達感謝,她去附近鎮上為老奶奶買生活用品,竟然發現了中國産的大米。
危險也是存在的。離開埃爾比勒那天,剛好兩枚導彈炸了機場,“我是當天早上10點左右走的,導彈是凌晨5點那會兒炸的,但其實就是在天上閃一下,再像地震一樣震一下,然後就沒事了。”
張貓貓説她從小膽子就大,愛冒險。這兩年多,她絕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人旅行,在路上偶然會結識一些朋友,短暫同行。她不像很多女孩出去旅行那樣拉着漂亮的行李箱,而是一個小小的身子背着比自己高很多的旅行背包。她喜歡住青旅,又划算又熱鬧,能結識來自世界各地的“驢友”。她熱愛極限運動,在山上滑雪可以餓着肚子滑一天,滑翔傘、潛水早已是家常便飯,她還計劃去考跳傘和滑翔傘單人證書。
她曾一個人在格魯吉亞的雪山上徒步、露營。晚上睡在帳篷裏,她感覺有小動物往裏鑽,“可能是刺猬之類的”,膽子大的張貓貓這才感到一絲害怕。可一到白天就不怕了,收拾好帳篷,背上巨大的行囊繼續前進,“走錯路了,沒事,路都是人走出來的,沒有路我就自己去找路。”
最危險的一次是在斯裏蘭卡,張貓貓乘坐海邊小火車出行,不小心掉進了火車和站&間的狹窄空間,被火車拖着滾了一段距離,在眾人大喊聲中火車終於停下來,好在她只是輕微擦傷,“多虧我的背包夠大,卡在那裏,才沒有被捲進火車。”火車停下,她腦子裏一片空白,“幾百個人”過來圍觀,有人幫她把原本手上提着的手機、零食撿回來。在火車站休息室裏等待救護車的時間,她全身都在顫抖,冷汗冒了十幾分鐘,以為自己“要挂了”。
張貓貓對記者説她對這個世界有很多好奇心。“2020年是我的本命年,人們説本命年要麼你會特別幸運,要麼你會特別倒楣。我乾脆就直接開啟環球旅行。”這兩年多,是幸運多,還是倒楣多?對於張貓貓來説,所有一切,皆是收穫。
成長記:那個自卑的女孩不見了
張貓貓的旅行視頻發布在抖音、微博、B站、油管等&&上,&&給她流量分賬,加上在淘寶店賣格魯吉亞葡萄酒的收益,足以支撐她的旅行花費。以前她還做一些代購,比如土耳其的玫瑰水,“現在沒有精力做代購了,而且視頻帶來的收入足夠支撐我的旅行了。”
張貓貓在各&&上都擁有不少鐵粉,粉絲朋友的安慰幫她度過了很多艱難時刻。但網絡上自然也少不了攻擊和詆毀,面對這些,張貓貓的應對方法是——壞情緒不過夜,“我一直沒有把自己定義為一個網紅,我只是一個普通人,只是分享着我的動態,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有時候看到一些不好的評論,可能當時會難受,但過一會兒玩別的玩開心了,就忘記難受了。壞情緒在我這兒真是不能過夜的。”
在國外的這兩年多,張貓貓內心那個曾經自卑的女孩不見了。
“我只有初中學歷,以前在國內,我的英語除了‘hello’,會説的最長的一句就是‘fine,thank you,and you?’以前在一些國家玩兒,只能靠手語跟手機翻譯,嘴巴是説不了的。但通過這兩年的旅行,雖然我的語法還有很大問題,但我能正常地用英語跟人家溝通交流了。”張貓貓説她以前連這個世界有多少個國家都不知道,有幾個大洲也沒去了解過,但是因為旅行,她越來越喜歡歷史,到了一個國家便會更多地關注它的歷史文化,也會去看世界史方面的書籍。
除了學識增長了,張貓貓更大的成長是心態的變化。“以前在國內,我是一個比較自卑的人,我沒辦法選擇我喜歡的工作,我會去買一些假的名牌包包,買漂亮的衣服和化粧品,出門一定要讓自己保持比較精緻的狀態,靠外在的東西來增加我的自信。但現在的我自信是從內心發出來的,感覺好像重生了一樣,我變得越來越開朗,越來越活潑。”張貓貓對記者説。
“我現在可以跟你侃侃而談,但我以前腦子裏是沒一點墨水的,現在也沒有,但至少我敢去談,敢交流了。”
今年,張貓貓決定繼續留在非洲,一是想更深入地了解這片大陸,再就是考慮到成本。她計劃年底經南美前往南極,因為“聽説這兩年由於疫情南極的船票會特別便宜”。
張貓貓已經很久沒有回湖南老家陪伴與她相依為命的奶奶了。她在旅行路上會經常給奶奶打電話,一次奶奶不小心説漏嘴,把住院的事説出來了,這讓她很擔心。奶奶怕她擔心,就緊忙改口説,“我還等着我孫女帶我去國外玩呢,整個村子的人都知道我孫女可是出國了。”
張貓貓決定等疫情穩定了先回家陪奶奶一段時間,然後繼續上路。
來源:2022年6月29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3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