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于我們 | 環球廣告
潛心發展,打造中國沉穩底色
  新華網 ( 2022-07-05 06:55:37 ) 來源: 《環球》雜志
 

 

2021年10月15日,“瀾滄號”動車組通過中老友誼隧道內的兩國邊界交付寮國方面。

2021年12月3日,全長1035公里、連接昆明和萬象的中老鐵路全線開通運營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提出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力求在更加不確定的國際形勢中潛心打造中國沉穩底色,並為世界經濟健康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文/鄧曲恒 劉洪愧 編輯/吳美娜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把握有利條件,保持戰略定力,始終專注改革與發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社會民生事業成就斐然。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提出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力求在更加不確定的國際形勢中潛心打造中國沉穩底色,並為世界經濟健康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人民生活水準邁上新臺階

  2012~2021年,中國經濟總量穩步增長,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得到鞏固提升,與世界第一的差距不斷縮小。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從54萬億元增加到114萬億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由8.5萬億美元增加到17.7萬億美元,達到美國經濟總量的77%;佔全球經濟比重由11.4%上升到18%以上,穩居世界第二的位置;實際GDP增長76.9%,年均增長率6.5%,實現中高速增長。

  與此同時,中國工業和制造業規模持續擴大,結構進一步優化。近10年來,中國工業增加值從20.9萬億元增加到37.3萬億元,年均增長6.3%;制造業增加值從16.98萬億元增加到31.4萬億元,佔全球比重從20%左右提高到近30%;在500種主要工業産品中,中國有四成以上産品的産量位居世界第一;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從9.4%和28%提高到15.1%和32.4%。

  經濟總量增長帶動每人平均收入持續增長,人民的生活水準、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2021年,中國每人平均GDP達到80976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大約為1.25萬美元,首次超過世界平均水準(2021年約為1.21萬美元),正接近高收入國家每人平均GDP下限標準。每人平均GDP增長造就了中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世界第一,使得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上升。2012~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8%,增加到44.1萬億元;最終消費支出佔GDP比重提高3.4個百分點,增加到54.5%;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升10個百分點,增加到65.4%。

  與此相關的是,市場主體快速成長,經濟增長的韌性進一步增強。截至2021年末,全國企業數量達到4842萬戶,在2012年基礎上增長1.7倍,其中99%以上是中小企業;在工業行業,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戶數達到40萬戶,營業收入超過75萬億元,利潤總額達到4.7萬億元,較2012年分別增長了23.5%、38.7%、37.1%。這使得全産業鏈優勢進一步鞏固,全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持續提升,有效增強了應對外部衝擊的能力。

新發展理念指導下經濟發展品質顯著提升

  2012~2021年間,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從10298億元增加到27864億元,增長1.71倍;佔GDP比重從1.91%上升到2.44%,研發投入總額居世界第二位;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了世界第一;創新指數上升到全球第12位,居發展中國家首位。

  在城鄉發展方面,中國城鎮人口佔總人口比重由2012年的53.1%上升到2021年的64.7%,城鎮化水準明顯提高,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88:1降低到2.5:1。

  在區域協調發展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地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新的區域發展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隨著這些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我國各區域經濟總量不斷攀升,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區域協調發展成效顯著。

  綜合探索努力之下,中國綠色發展成效顯著。2012~2021年,中國單位GDP能耗下降26.4%;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由14.5%提高到25.5%,煤炭消費佔能源消費比重從68.5%下降至56%。森林覆蓋率從2010年的21.66%提高到2020年的23.04%,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在培育綠色發展新引擎方面,近10年環保裝備制造業總産值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0%。

  開放發展方面,2012~2021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由24.42萬億元增加到39.1萬億元,折算成美元從3.87萬億美元增加到6.06萬億美元,佔世界份額從10.4%提升到13.5%,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更加鞏固;服務貿易從4829億美元增加到8000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創十年新低。

  出口商品結構更加優化,已由傳統勞動密集型産品向高新技術産業轉型升級。2021年,中國出口21.73萬億元,其中,包括手機、電腦、積體電路等在內的機電産品出口12.83萬億元,佔比接近60%,而包括服裝、鞋帽及箱包玩具等在內的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僅為3.94萬億元,佔18.1%。

  出口的其他結構也持續優化。2021年,新興市場、中西部地區、民營企業、一般貿易方式在出口中的佔比分別比2012年提高6.2、5.9、20.1、12.7個百分點;外貿新業態快速發展,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5年增長近10倍;成功舉辦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累計成交額達2722.7億美元。

  此外,共用發展取得歷史性突破。近10年來,中國扶貧事業取得重大成就,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解決了困擾中國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為世界減貧事業作出突出貢獻。中國也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體係、社會保障體係和醫療衛生體係。近10年來,中國每年教育經費投入從2萬多億元增加到4萬多億元。2021年,中國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超過95%,覆蓋13.5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10億人。

日益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中流砥柱

  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不斷提升,日益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中流砥柱。

  中國連續多年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因素。2013~2018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到28.1%,居世界第一位。近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始終保持在30%左右,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2020年和2021年,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但兩年平均增速仍達到6.1%,為穩定全球産業鏈供應鏈、促進世界經濟復蘇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需求看,中國有14億人口和全球最龐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2021年,中國進口17.37萬億元,與2012年相比增長51.2%,成為世界第二大進口國,中國進口對全球進口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3.4%。未來,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和進口市場,有利于世界共用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

  對外經濟合作方面,2012~2021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從878億美元增加到1451.9億美元,佔同期全球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份額由2012年的6.3%持續提升至2020年的20.2%。2020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2.6萬億美元,是2012年末的近5倍,佔全球比重提升至6.6%,排名攀升至第三位。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廣泛分布在全球189個國家和地區,佔全球總數的81.1%。中國境外企業為東道國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020年,境外中資企業向東道國繳納稅金445億美元,雇用外方員工218.8萬人。

  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也為全球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截至目前,中國已同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規模佔比已從2013年的25%提升至2021年的29.7%。

  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直接投資不斷增長,由2013年的126.3億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214.6億美元,佔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比重由11.71%上升到14.78%。共建“一帶一路”為發展中國家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紅利創造了機遇,成為維持世界經濟平衡發展的中堅力量。

在居安思危中堅定前行

  近10年的發展使得中國的綜合國力、社會生産力、未來的發展基礎更為牢固、條件更為優越、動力更為充足。這一歷史性成就的取得,來之不易。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對取得的成就不能沾沾自喜,而要再接再厲,要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發展仍存在諸多短板,須妥善解決。

  一方面,我國仍處于並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需要解決的任務還比較多、比較重。中國目前仍處于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每人平均GDP尚未達到高收入國家的下限標準,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另一方面,中國區域、城鄉之間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比較突出。中國東部沿海不少省份的每人平均GDP早已突破1萬美元,但中西部特別是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每人平均GDP還比較低。2021年,中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47412元,但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僅為18931元,差距比較大。

  此外,中國經濟的發展品質和效益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創新能力不夠強,“卡脖子”問題較為突出,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民生領域仍有短板。

  居安思危,正視問題、解決問題是中國發展過程中的“深刻心得”。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們仍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繼續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努力在2035年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同時,也要進一步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解決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區域城鄉收入差距,補足民生領域的各類短板,讓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鄧曲恒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發展經濟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劉洪愧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2022年6月29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3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列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聯繫。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志
  • 如果您對《環球》雜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遞區號: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志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志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