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于我們 | 環球廣告
一位澳大利亞漢學家的“長徵”情結
  新華網 ( 2022-06-23 07:07:56 ) 來源: 《環球》雜志
 

魏華德(右)和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肖千合影

(中國駐澳大使館供圖)

  2022年是中澳兩國建交50周年,魏華德很高興自己參與了其中的37年,見證了兩國各領域的交流合作。

文/《環球》雜志記者 白旭 岳東興(發自堪培拉) 編輯/劉娟娟

  “長徵的精神告訴我們,不論怎樣,永遠不要放棄。”澳大利亞漢學家魏華德在接受《環球》雜志記者採訪時説。

  56歲的魏華德本名哈羅德·威爾頓,是一位作家和中國問題顧問。當年,還是少年的魏華德第一次聽到中國紅軍長徵的故事,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1985年,魏華德第一次踏上了長徵路。當時他的父親是知名出版集團“威爾頓國際”的負責人,計劃與中方合作出版一本紀念紅軍長徵勝利50周年的畫冊。“我們希望通過這個視角,向世界展現中國鮮為人知的一面。”魏華德回憶説。

  “威爾頓國際”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攝影師,到長徵路上的不同地方去拍攝。當時19歲的魏華德剛剛離開學校,他沒有完成全部的行程。“我們又累又餓,只步行了大約50公里。”他大笑著説。“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魏華德用漢語説。他發音雖然不是很標準,但説得非常流利。

  那是他關于中國最深刻的記憶。彼時中國剛改革開放不久,在一些地方尤其是西部,很少有人見過外國人。“他們可能在想‘這些人是幹嗎的’,不過他們非常友善。”魏華德説,“我們一路上尤其是在村子裏面,感受到了人們淳樸的熱情。”

  他們沿途看到了壯美的山川,探訪了少數民族的聚居地,了解他們獨特的文化。魏華德認為,最終出版的名為《中國——長徵》的畫冊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除稻田以外的美麗風景。

  他向記者展示了自己當時的幾本日記。泛黃的頁面上貼著老照片,旁邊是他用不同顏色的筆記錄下的所見所想。在其中的一頁,他貼著一張“紅井”的照片,並在旁邊寫下了那段故事:那口位于江西瑞金的水井是當年毛澤東和紅軍戰士們為村民們挖的。另外一頁上,當時還很瘦的魏華德跳入四川的大渡河游泳,那條河因出現在毛主席的《七律·長徵》中而廣為人知。

  20多年後的2011年,魏華德想再做一本紀念紅軍長徵勝利75周年的畫冊,同時探索沿途地區的發展變化,他第二次走上了長徵路,並將隨後出版的畫冊命名為《中國——新長徵》。

  他感慨地説,從1985年到2011年,兩次走長徵路的他,看到了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中國逐漸開始擁抱世界,變得日益國際化。”

  目前澳大利亞有超過100萬華人。墨爾本的唐人街始于19世紀中期,是南半球最古老的唐人街。在文化出版業工作了幾十年的魏華德,也看到澳大利亞人對中國文化日益濃厚的興趣。“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文明,中國的文化有著很強的生命力。”魏華德説,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把中國文化展現到了極致。

  他認為,文化有助于增進相互理解,“人們通過文化交流建立信任。我把澳大利亞的朋友介紹到中國,讓中國的企業來到這裏。文化項目就像一座橋,通過這座橋我們能夠為經貿提供幫助。”

  2022年是中澳兩國建交50周年,魏華德很高興自己參與了其中的37年,見證了兩國各領域的交流合作。在他看來,人文交流是雙邊關係最重要的部分。

  最近幾年裏,他看到中澳兩國關係有所下滑。他認為雖然恢復需要些時間,但未來可期。“就像長徵一樣,要一步一步來。”他引用中國古話説,“千裏之行,始于足下。”他希望在這個過程中,自己能竭盡全力,繼續架起一座文化橋梁,增進兩國交流合作。

  魏華德眼中的長徵精神是“永不放棄”,“我們需要那樣的精神,它讓我們一直向前走。我1985年4月第一次到中國,就此開始了一段旅行,現在的我仍然在旅途中。”

來源:2022年6月15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2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列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聯繫。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志
  • 如果您對《環球》雜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遞區號: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志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志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