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7日,在法國巴黎愛麗舍宮,法國總統馬克龍檢閱儀仗隊
馬克龍表示,希望新的五年任期裏給法國帶來全新變化,讓法國變得更加強大和獨立,推動新的歐洲和平。
文/張金嶺 編輯/吳美娜
在今年4月舉行的法國大選中,現任總統馬克龍最終勝出,成為法國過去20年來第一位獲得連任的總統,也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歷史上第四位獲得連任的總統。在5月7日舉行的就職典禮上,馬克龍表示,希望新的五年任期裏給法國帶來全新變化,讓法國變得更加強大和獨立,推動新的歐洲和平。
政治極化趨向嚴峻
當下,政黨政治及其背後民意的持續分化,成為法國政局穩定的重大挑戰。
分析兩輪選舉的選票分布情況不難看出,馬克龍雖成功贏得連任,但他依然是少數人選出的總統。就在當地時間4月24日晚投票結束後,法國多地爆發示威遊行,抗議馬克龍當選。
導致出現這種局面的是法國民意的嚴重分化,而民意分化背後,暴露出的是“多個法國”的分裂。
作為民眾政治立場“真實、自由”的意見表達,法國大選首輪投票結果顯示,超過52%的選票投給了“不屈法國”“國民聯盟”和光復黨三個極左或極右翼政黨候選人。這也預示著在6月舉行的國民議會選舉中,各政黨的議席分布將進一步碎片化:馬克龍領導的共和國前進黨在爭取成為多數派的道路上面臨巨大挑戰;三個極左或極右翼政黨將會斬獲數量相當可觀的議席。
如此一來,馬克龍新任期內在推動諸多改革動議時,將面臨甚為嚴峻的立法與政治困境,甚至政府組閣亦存在諸多壓力。
與此同時,馬克龍也將面臨來自傳統左右翼政黨社會黨和共和黨的壓力。盡管這兩個政黨在過去兩屆總統選舉中連遭慘敗,但它們在地方政治層面上依然保持著甚為穩固的基礎。在2021年的省議會選舉中,共和黨甚至在多達2/3的省份成為議會多數派。而過去五年間,共和國前進黨在法國地方政治中幾乎沒有打下什麼根基。此種局面,意味著馬克龍推進的諸多改革在地方層面落地也面臨重重阻力。
總之,如何凝聚民眾共識、防止法國政治格局進一步分化甚至走向極端化,對于法國和馬克龍而言,都將是一項重要且艱難的政治任務。
深化改革四大議題
深化經濟社會諸多領域的改革,將是馬克龍新總統任期內的優先事項。就此,主權、安全、生態與經濟將成為馬克龍主抓的四個關鍵議題,以實現“重新把握法國和歐洲命運”的目標。而支援其係列改革雄心的,是“法國2030”投資計劃的實施。
在2021年11月推出這份投資計劃時馬克龍就表示,必須重建法國在工業生産領域的獨立性,加速投資,創造增長和就業。在馬克龍看來,如果不能使國家重新工業化,就不能重新成為一個創新的民族,法國必須要通過創新取得經濟增長的能力。
提升法國經濟能力及獨立性,是捍衛“法國主權”的重要支柱。未來五年,馬克龍將繼續推進法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構性調整,強化經濟主權建設、維係技術獨立,推動生態轉型、提升競爭力、促進團結與凝聚。
其中,生態轉型將成為諸項改革實踐中最為核心的抓手,成為形塑法國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新范式。法國將借此引領科技研發、産業調整的方向,並塑造法國産業結構與社會發展相互協調的韌性。馬克龍甚至表示,未來將由政府總理親自負責生態轉型事務。
下一步,在重塑“生産公約”的框架下,政府致力于建設富有創造力和生産力的國家,並推動實現充分就業,改善民生。具體而言,在法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生態轉型中,推動建設可再生能源生産部門,擴大綠色投資,減少能源消耗,優先使用地方性能源;著力推進基于生態友好型的再工業化戰略,支援面向未來的重大項目,開展第三次農業革命,並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數字基礎建設方面進行投資,著力培訓大量面向未來社會所需職業的專業技術人員。
政府還將以重塑“代際公約”為依托,強化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改革其社會政策模式,讓青年人能夠更好地接受教育、實現就業,並維係體面的生活水準,讓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同時減少貧困等。與此同時,強化社會安全保障、管控移民,尤其是創建“邊境部隊”,加強對國家邊境的管控;推動對申根區進行改革,以強化對歐洲邊境的管控;著力進行軍隊建設,以實現軍隊現代化。
目前看來,這些改革,尤其是退休制度、勞動力市場、稅收、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政策調整,面臨嚴峻困難與挑戰。能否用發展帶動問題的解決,對于馬克龍與新一屆政府而言,將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對外關係強化價值觀考量
馬克龍連任後,法國面臨的對外關係格局預計總體不會發生明顯變化,外交政策的基本定位也會保持不變。“強調戰略自主”是法國乃至歐盟未來對外關係戰略調整的主線,馬克龍欲借此努力塑造一個戴高樂所主張的“以法國為核心的歐洲”。
在馬克龍看來,“法國與歐洲的戰略自主”不僅涉及政治、安全與防務,而且包含各自的經濟與科技主權,這一主張意在通過塑造法國與歐盟利益、命運“共生”的關係,來確保法國的安全與發展,以及法國作為大國在世界的影響力。馬克龍在其競選綱領中就提出“必須要開拓新的領域,要走在未來關鍵領域的前列”,甚至“要培育有關未來的認知”,借以通過法國的優勢來形塑未來世界。
而眼下,如何強化法國自身及歐洲的安全保障,化解當前地緣衝突所導致的潛在安全威脅,是馬克龍外交實踐的優先事項。可以看出,法國一方面強化與歐盟、美國的合作,另一方面法國以及歐盟也在盡量尋求自身相對于美國的獨立性,試圖在合作與戰略自主之間尋找平衡。
馬克龍明確提出,要在一個主權歐洲的框架下捍衛法國的價值觀,對世界進程産生影響。鑒于此,在對外關係中,法國可能逐步突出對價值觀等要素的考量。這一主張會否引發西方世界以價值觀為主導的內在團結,撕裂西方國家與眾多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關係,值得持續關注。
(作者係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馬克思主義與歐洲文明研究中心秘書長)
來源:2022年6月15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2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