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民眾在日本東京舉行集會抗議美國總統拜登訪日
亞太局勢發展處在一個關鍵時刻,亞太國家應充分認清美國的戰略圖謀和由此可能給亞太造成的嚴重後果,防止美國把亞太搞亂。
文/鄒治波 編輯/吳美娜
美國出於一己之私已經把歐洲搞亂,現在又把目標瞄向亞太。受從俄烏衝突中漁利的激勵,美國正在將“烏克蘭危機模式”推向亞太,在亞太拉幫結派、推動對抗,挑起事端、製造危機,以便趁火打劫,提升其對亞太的主導權,構築遏制中國的亞太網絡體系。
當前,亞太局勢發展處在一個關鍵時刻,亞太國家應充分認清美國的戰略圖謀和由此可能給亞太造成的嚴重後果,防止美國把亞太搞亂。是要合作共贏還是要分裂對抗,這是兩條道路的鬥爭。如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所言,我們不能讓冷戰思維在本地區回潮,不能讓烏克蘭悲劇在身邊重演。
美國主導烏克蘭悲劇並獲利
烏克蘭悲劇在於,美西方利用地區結構性矛盾推動危機爆發而漁利,一些域內國家被美國所裹挾、利用,失去了獨立性甚至理性,甘願成為美國的馬前卒。借俄烏衝突,美國成功助推其主導的北約“復活”,在世界上拉起一些國家組成“反俄聯盟”對俄實施全面圍剿,進而控制了歐洲、削弱了俄羅斯。
諸如此類的操作,給世界帶來了國家對抗、地區分裂、經濟惡化和社會動蕩的惡果。特別是在歐洲,俄烏衝突不僅帶來地緣政治安全危機,也導致了能源緊張、物價飛漲、供應鏈斷鏈、難民激增等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歐洲正陷入經濟衰退和民生困境。
前車之鑒,值得國際社會持續警惕,特別是當前的亞太地區。
美國加緊“築墻圍院”分裂亞太
美國正在竭力推進其分裂亞太的重大戰略舉措——“印太戰略”一攬子工程的落地。
2022年2月,拜登政府發布《美國印太戰略》報告,其目標是在所謂“印太”地區構建一個以意識形態為旗號、以遏制或圍困中國崛起為目標的地區網絡體系。這一體系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是“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這是一個由盎格魯-撒克遜國家組建的軍事聯盟機制,其性質是一個“小北約”,目標是以此為核心和基礎逐步擴大,最終建立“亞太版”的北約。
第二層是美國意圖把目前的美日和美韓兩個雙邊軍事同盟機制融為一體,形成針對中國的三邊軍事機制。
第三層是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機制。這是一個政治安全和經濟技術聯盟機制,由亞太地區四個大國組成。美國目標是賦予其“首要區域集團”功能,借此主導地區秩序的構建,並推動其逐漸向軍事安全機制發展。
第四層是美國-東盟機制。該機制由美國與東盟國家組成,是一個政治經濟機制。美國意圖以價值觀和南海安全為資借,依託這一機制在經濟技術上孤立、隔離中國。
這四個機制的功能不同,但目的都是為了對付中國,遏制中國的發展。美國也同時在努力整合這四個機制,加強這四個機制的協調、合作與融合,最終形成一體化網絡體系。
本輪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加快了其“印太戰略”的實施步伐。今年4月,北約外長會以“全球夥伴”為名,邀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4個亞太國家外長參會;美國派高官頻訪亞太,以意識形態為旗構建所謂“民主對抗專制”的陣營,等等。
5月中旬,美國拉東盟國家在華盛頓舉行美國-東盟特別峰會。東盟國家在峰會結束後發布聯合聲明,承諾在今年11月將東盟與美國關係升級為“有意義、實質性和互惠互利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5月下旬,拜登開啟訪問韓日之旅並參加“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峰會,正式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框架”(IPEF),推動美日韓三邊軍事合作進程,深化四國合作機制發展。
其中,“印太經濟框架”尤為受到關注。該“框架”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部分,是美國與中國在亞太展開地緣經濟競爭的工具,其主要目的是建立排斥、孤立中國的亞太經濟秩序。“框架”核心內容是:打造排擠中國的“供應鏈同盟”,特別是在關鍵技術和産品領域,建立排斥中國的供應鏈和産業鏈;打造“技術同盟”,實行技術管制以防止高新技術向中國轉移;制定貿易、數字、能源與環保等關鍵領域的規則和標準,建立以美國為核心的亞太經貿秩序。
逆流難擋共同發展的歷史大勢
面對威脅和刺激,地區國家該怎麼辦?世界該怎麼辦?
理念決定政策,政策導致結果。未來要構建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和亞太,將取決於秉持何種理念、採取何種政策行動。包括亞太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都應從全人類的根本利益出發,秉持符合歷史規律和時代要求的新理念,推動構建命運與共的未來世界。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美國現在無所不用其極地阻遏中國崛起,除了維護自身霸權的需要外,也有極強的種族主義色彩動因,美國絕不會接受像中國這樣一個東方民族的崛起強大。實際上,美國對待世界上其他民族和國家的態度也是如此。
以此為代表,世界正處在一個關鍵時刻,存在兩種理念和兩條道路的鬥爭,也就是開放包容、合作共贏與封閉排他、分裂對抗之爭。兩種理念的鬥爭、兩條道路的選擇,將決定歷史不同的結局和人類不同的命運。
從決定和影響歷史發展進程的物質因素和精神因素看,合作共贏是世界發展的潮流,和平發展是人類前進的方向。
全球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雖然當前全球化受到世紀疫情和民粹主義等的巨大衝擊,但決定全球化發展的因素——科技發展並沒有停下腳步,特別是隨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到來,全球化必將在挫折中繼續前行。
全球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決定了人類日益成為命運共同體的大勢沒有變。同時,雖然受到冷戰思維和分裂對抗的干擾,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各國應順應歷史發展大勢,秉持新的思維理念,共同構築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的世界。
全球治理進入“亞洲時刻”
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就代表了這樣一種聲音,一種力量。
全球安全倡議的精髓要義是,以新安全觀為理念指引,以相互尊重為基本遵循,以安全不可分割為重要原則,以構建安全共同體為長遠目標,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共贏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
全球發展倡議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普惠包容”和“創新驅動”的發展原則,以及“發展優先”和“行動導向”的發展路向。5月9日,王毅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高級別視頻會議開幕式並發表致辭。王毅&&,全球發展倡議一經提出就得到國際社會積極響應,100多個國家&&支持,53國加入“之友小組”。
“面對各種新的全球性挑戰,習近平主席相繼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高度,為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提出了中國方案,得到了國際社會特別是亞洲國家的廣泛支持呼應。”王毅5月8日在同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布拉索昆舉行視頻會晤時説。
王毅指出:“面對團結還是分裂、合作還是對抗的時代選擇,下個月(6月)起,中國、柬埔寨、印尼和泰國將先後主辦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全球治理進入‘亞洲時刻’,國際社會期待亞洲為此發揮引領作用。中國願與柬埔寨、印尼和泰國一道,從亞洲共同發出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時代強音,共同釋放堅持多邊主義的積極信號,共同為地區和世界注入更多穩定預期,共同為應對全球挑戰作出亞洲的貢獻。”
(作者係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來源:2022年6月15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2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