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植物園裏的部分民族草藥
這是中國極旱荒漠區裏最早建立的沙漠植物園,也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植物園。
文/潘伯榮 編輯/姚依娜
1972年,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員開始在吐魯番盆地一片寸草不生的沙荒地上,建起了一所科學植物園。
50年過去,作為中國極旱荒漠區最早建立的沙漠植物園,也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植物園,這裡面積已達到210個標準足球場大,並成功引種栽培700多種荒漠植物,佔中國荒漠植物區係成分60%以上,涵蓋了中亞荒漠植物區係成分主要的植物類群。其中,荒漠珍稀瀕危特有植物近100種,另外還從國外引進了456種植物。
這個龐大荒漠植被系統作為荒漠植物引種收集、遷地保育、科學研究、開發利用與科普展示的基地,持續發揮着作用。
確定對象
創建吐魯番沙漠植物園(以下簡稱“沙漠植物園”)最初的設想是:充分利用吐魯番“風庫”和“火洲”的自然條件,引種收集荒漠的旱生植物。如果能在吐魯番春季風力超過10級的狀況下存活,而且在夏季氣溫接近50攝氏度、地表溫度超過80攝氏度時還不死,那這種植物肯定可以用於防風固沙工作的實踐中。
沙漠植物園最初確定的方向和任務,是以引種收集保存沙漠地區沙生、礫生和鹽生等耐旱植物為主,重點關注優良固沙植物;同時兼顧沙漠地區中草藥植物,並對其人工栽培技術開展研究。
之後,沙漠植物園又側重荒漠珍稀瀕危植物的引種保存,對其進行遷地保護研究。
此外,沙漠植物園還廣泛收集沙漠地區野生植物,尤其是那些建群種、特有種,單或寡科、屬的種類,同時也注重新疆本地草藥的引種收集。
沙漠植物園以科研項目為依託,每階段的引種工作都有所側重,循序漸進地增加植物種類,豐富沙漠植物園的內容。
為了這些寶貴的植物,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野外引種的足跡遍佈準噶爾盆地、塔裏木盆地、吐哈盆地、柴達木盆地、河西走廊、阿爾泰山、天山、崑崙山、阿爾金山和帕米爾高原,甚至走出國門,到達俄羅斯、中亞各國、敘利亞以及非洲的利比亞和毛裏塔尼亞。
研究人員為此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難,經歷了多少風險。有時去野外引種,因物候原因收穫很小;有時育苗遇到意外,有的種類不止引種一次。
從某種意義上講,沙漠植物園建設與發展的歷史就是植物引種收集和繁殖培育的歷史。
引種馴化
可以説,沙漠植物園是中國遷地保護荒漠植物資源最多的植物園。各種固沙植物,包括沙拐棗、檉柳、梭梭、白刺、甘草、沙冬青等,是沙漠植物園的“&柱子”。
沙拐棗屬植物一直伴隨沙漠植物園成長和發展,可以算是沙漠植物園的“鎮園之寶”。因種類不同,它們的形態特徵各有不同。但它們能在吐魯番這種風大、風多、氣候幹熱、降水稀少的惡劣自然條件下生長良好,在風蝕、流沙地上發揮防風固沙作用,屬於優良的固沙先鋒灌木樹種。
對於沙拐棗來説,用種子繁育,是最簡便、易行且成本低的方法。冷水浸泡種子一週左右,讓其充分吸水,後放置於向陽處,每天灑水保持濕度,一週左右就有較多種子“吐白”,催芽的種子繁殖出苗率很高。
但在治沙造林工作中,人們希望盡可能使用高大、速生、抗性強的樹種,因此,研究人員用沙拐棗莖枝扦插繁殖,以擴大種源、獲得更多更好的苗木。
從1971年起,研究人員就結合沙漠植物園建設,採取專屬引種方法,廣泛引進各種沙拐棗。直至2013年,收全了中國沙拐棗屬的所有種類。
銀沙槐是豆科蝶形花亞科沙槐屬的一種灌木,亦稱阿蒙木,維吾爾語名為阿克提幹。銀沙槐自然分佈區狹窄,僅分佈在伊犁地區霍城縣的塔克爾莫乎爾沙漠,是中國稀有的沙生植物。銀沙槐具有耐乾旱、沙打、沙埋,以及抗風蝕性能極強等特點,屬優良固沙植物。
為了保護並利用這一稀有植物,研究人員自1976年就開始採用各種方法對其進行引種馴化。1980年,研究人員用種子培育的實生苗,帶土移植入沙漠植物園定植區,終於開花結實,馴化成功,並可向外提供少量種子。
中麻黃是麻黃科小灌木,屬於乾旱荒漠地區一種較為珍貴的藥用植物資源,已被列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重點保護的植物名錄。
沙漠植物園研究人員先後從霍城、烏恰、鄯善等地引進中麻黃,分別進行種子繁殖和野生苗移植試驗。中麻黃在沙漠植物園連續正常生長5年,研究人員觀察得知其耐乾旱、耐高溫、耐水澇、抗風沙,無病蟲害,無生長不良現象,部分苗木開花結果,引種馴化成功。
有“沙漠人參”之稱的肉蓯蓉,亦稱大蕓,是新疆重要的中草藥資源。因其具有與人參相近的補益功能,倍顯珍貴,是國家重點保護植物。但過去由於長期大量採挖,該植物資源已瀕臨枯竭,因此,盡快掌握繁殖肉蓯蓉的技術,對保護瀕危植物資源意義重大。
肉蓯蓉是荒漠寄生植物,寄生於梭梭、檉柳、白刺、沙拐棗、鹽爪爪等灌木植物根上。研究人員充分利用沙漠植物園栽植的各種檉柳等寄主植物,將管花肉蓯蓉引種成功。
沙漠植物園也曾引種過國外的荒漠植物。比如藜科豬毛菜屬的李氏鹼柴和梭梭屬的黑梭梭,均為旱生大灌木,係中亞各國選用的優良固沙植物。2010年12月,沙漠植物園從烏茲別克斯坦引進這兩種植物種子,均已引種馴化成功,為中國荒漠化和風沙災害防治增加了新的物種。
類似案例不勝枚舉。
如今,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已將世界乾旱地區的野生生物資源保育列為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重點,提到了與熱帶雨林並列的地位。
中國乾旱荒漠區佔國土四分之一的面積,沙漠植物園引種收集乾旱荒漠區的各類植物,對它們進行繁殖培育,就相當於在沙漠裏儲備了一個“植物銀行”。
(作者係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2022年6月1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1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與本刊&&。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官方微博、微信:“環球雜誌”。
|